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职业病问题逐渐引起各方关注。9月8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修订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草案)》经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规定,用人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得发放钱物代替防护用品草案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职业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及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需求出发,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的改进提出几点思考,即剔除非关键性内容,增加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和作业分级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周期表、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关键点汇总表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强化措施建议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用人单位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监管部门监测职业病危害、现场监督执法、查处职业危害事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关系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能否公正执法、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的重要因素。《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了14项定量指标,其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率、建设项目预评价率、控制效果评价率、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以及粉尘、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等6项指标,都必须依靠技术服务机构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5.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用人单位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监管部门监测职业病危害、现场监督执法、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以及技术服务机构的未来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职业病问题逐渐引起各方关注。9月8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健康司修订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草案)》经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规定,用人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安全》2014,(11):93-93
<正>LBS2014《职业病防治政策知识》定价:40.00元/本本书主要围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内容展开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介绍,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解读。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病基础知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责、常见职业病危害常识、女职工职业健康防护知识、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知识、常见职业危害应急救护知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安全》2014,(9):71-71
<正>LBS20P4《职业病防治政策知识》定价:40.00元/本本书主要围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内容展开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介绍,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解读。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病基础知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责、常见职业病危害常识、女职工职业健康防护知识、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知识、常见职业危害应急救护知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职业安全》2014,(12):17-17
<正>LBS2014《职业病防治政策知识》定价:40.00元/本本书主要围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内容展开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介绍,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解读。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病基础知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责、常见职业病危害常识、女职工职业健康防护知识、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知识、常见职业危害应急救护知识。  相似文献   

10.
孔云明  王懋祥  金芳勇  周朕 《安全》2018,39(11):53-55
了解某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膜用树脂生产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及促进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工程分析、检查表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用人单位,应继续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按要求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8年前,第九届全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护》2015,(3):124
<正>LBS2014《职业病防治政策知识》定价:40.00元/本本书主要围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内容展开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介绍,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解读。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病基础知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责、常见职业病危害常识、女职工职业健康防护知识、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知识、常见职业危害应急救护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职业健康监护既是《职业病防治法》赋予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和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又是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身体造成职业健康损害、预防发生职业病的重要措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实施,使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但是,  相似文献   

14.
六、用人单位如何体现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1.通过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告知,告知劳动者本单位主要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如何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由统计司、职业健康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及17个省级安监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评估组,对2012年底前完成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划转的26个省级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截至目前,已完成14个省级单位28个市(地)及近千家用人单位的资料审查和现场抽查工作。本次评估采取资料审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针对《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的核心责任义务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计划的重点目标所涉及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率、用人单位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工作  相似文献   

16.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介于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识别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确定危害程度.评价防护效果.为职业病危害治理、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卫生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它在为企业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同时.也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监管中的补充手段.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和资料,对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典型企业的检测数据显示,粉尘和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企业针对粉尘、噪声作业岗位已采取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部分防护设施效果欠佳。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配置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可改善职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9.
正拥有尘毒危害预防与控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和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国际一流实验条件、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甲级资质以及一批以硕士博士为主的工作团队,面向全国职业卫生领域,以推动职业卫生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宗旨,承担职业卫生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国内外职业卫生技术交流,为国家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可为用人单位提供下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的布局与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所指的实验室是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按规定的程序实施技术操作,以确定其浓度或强度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