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的……     
李海峰 《环境》1995,(4):25-25
随着航天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在开发太空、利用太空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所料不及的是,各种航天器除履行人类赋予的种种使命外,也给太空留下了大量的垃圾,造成严重的太空污染。  相似文献   

2.
居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市的唐纳德·克斯勒尔是美国宇航局的退休科学家.他经常在家里后院平台上架起塞莱斯特望远镜观测太空.1978年,克斯勒尔发表的一篇论文《人造卫星顿繁碰撞:碎片带的产生》,使他在宇航界声名鹊起.他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被分配到休斯牧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环境效应项目组工作之后,便对人类遗弃在太空的垃圾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迈克·马伦 《环境》2003,(11):39-39
在太空出血是什么情形? 在太空我确曾看到过一次流血,所以我可以以目击者的身份回答这个问题。当时,一位宇航员患了太空病——正在接受抗呕吐药的注射。针管还没抽出时他动了一下,皮肤破开一个小口子。血从伤口冒了出来,但因为没有重量,它并不顺着腿往下流,而是呈球状呆在伤口处。后来他再一动弹,  相似文献   

4.
珒鑫 《环境》2022,(6):66-68
<正>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仰望星空,探索宇宙,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1957年10月4日,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从那时起,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试图启动太空之旅,各国加起来已执行了大大小小近万次太空发射任务。人类进入太空之前,宇宙保持着绝对的“整洁”,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太空整洁,才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初期脆弱的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然而,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就连太空也难逃命运。当我们仰望星空,由衷赞叹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先进和伟大时,也请给予一些目光,关注一下这些漂浮在宇宙中的“定时炸弹”吧。  相似文献   

5.
谁都不曾预料到,浩淼的太空已不再是那个“玉宇无尘”的清洁之地,垃圾随着人类足迹从地球一直蔓延到外太空,成为以几何数量繁殖的潜在“杀手”。  相似文献   

6.
太空垃圾箱     
自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向太空,如今在地球低轨道上已飘浮着7000块大型金属垃圾和350万块比人的指甲还要小的金属碎片。这些太空垃圾时速数万公里,对航天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正常飞行构成严重威胁。一粒1毫米大小的金属粒能击落人造卫星;一块1厘大小的金属碎片,足以摧毁航天器的大部分设备。已经发生过多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被太空垃圾碎片击中甚至击毁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再向太空行     
太空又迎来中国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温柔拥抱,使得以实现载人飞行、空间交会对接为目标的这次行动离最终的成功,又近了一步,也让中国向最终实现建立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从1999年  相似文献   

8.
《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太空探索“重要时刻”的评选结果、所选择的项目涉及地球生命的外星起源、性质奇诡的钻石行星、由巅峰到低谷的美国裁人航天事业等等、而回首这一年来太空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展示了人类对更广阔遥远空间的觊觎,以及我们的智慧是怎样推动着人类的梦想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世纪中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历史学家最终将会发现,这一事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要比16世纪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还要巨大。从太空中,宇航员看到的是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10,(8):71-71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宣布,世界第一艘单纯依靠太阳光驱动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号已成功利用太阳光压力,实现了机体变速。目前,“伊卡洛斯”正在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的太空,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向金星飞行。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今后其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松涛 《沿海环境》2000,(5):24-25
目前,由于人类生产的盲目发展,使地球的 环境日趋恶化;地球上人口数量也正以前所未有速度疯狂增长,并大量消耗着地球日益减少的资源。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为扩展人类未来生存寻找一切可能的途径。为此,欧美各发达国家竟相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测和研究。在太空探测器未发明以前,人们通过望远镜观测火星,发现红色的火星上似乎有山有河,甚至有人宣称火星上有运河,并断言火星上有火星人。这种说法曾让许多人产生奇妙的遐想。然而,火星探测器对火星探测结果却令一些人感到失望。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12.
陈可 《环境》2013,(4):77-79
人类初步观测探测表明,太空中的小行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燃油和贵重金属等矿产资源,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太空岂非可以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巨大淘金场?2013年1月15日,一颗编号为2012DA14,直径约45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这颗体积与足球场相当的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仅有27000千米,甚至比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距离还近。也就在同一天,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陨石雨,陨石在空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0世纪中叶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宇航员看到的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3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颗行星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生存的“伊甸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人类就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10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人类历史上,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玛雅文明的消亡,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垃圾”也正在与日俱增,对航天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据美国宇航局(NASA)1991年估计,在2000千米近地空间约有300万千克太空垃圾,其中用雷达或光学监视系统可测和跟踪的废弃卫星、末级火箭、抛弃的卫星整流罩、爆炸的碎片、卫星脱落的金属粒子和漆片等,大于10厘米的达7000~15000个,小如棒球至针头大小的碎片达35000~150000个,比大头针更小的碎片达300万~4000万个。这种碎片年增长率从1985年的5.6%增加到1986年以后的8.6%,到2010年,太空垃圾可能达到1200万千克。  相似文献   

15.
韵笛 《世界环境》2004,(5):49-50
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知道地球是颗美丽的蓝色“水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超过70%的地球面积都被海洋、冰层、湖泊及河川所覆盖。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深遂得如蓝色的眼眸,着实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6.
在2010年观看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让人感到沮丧。根据这部1968年摄制的电影,我们现在应该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殖民地,开通了太空飞机的定期客运航班。任何为自动虚答讯息或可编程电视而抓狂的人都知道,今天的电脑就跟电影中那台超级电脑HAL9000一样神经错乱,只不过比它更愚蠢。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8):I0004-I0004
北京时间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何谓蚂蚁经济?全球金融网络错综复杂又令人迷惑难懂,可以将之比喻为隐形的化学信号网路,就像蚂蚁留下化学信号,使它们能够掌控输送路径,直达它们的巢穴。正如肯尼思·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所述,在太空之上,我们只能看见地球的一般主要特征——沙漠、森林或城市,而通过一架望远镜,或许,移动的人类,就像是蚂蚁。对于全球金融网络,我们无法听见他们说了什么或了解他们的资  相似文献   

19.
2000多年前雅典人用健美体育和他们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永远地留存于人类历史长河;在意大利,古罗马的圆形斗兽场让人们在血腥中体会人类与自然搏斗的艰辛;100年前,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一次验证了大自然公平竞争,物择天竞的原理;2000年在悉尼举行的27届夏季奥运会鲜明地高扬起“绿色奥运”的大旗…… 现代体育兴起于一个格外关注人性、人权、人的尊严、人的理性、人的价值的时代,从一开始它就充当了现代工业革命的反叛者。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机器一方面减轻了人类的体力负担,却在另一方面将人类的自然力消解…  相似文献   

20.
清理一块小小的太空垃圾,就能产生2000万-5000万美元的价值。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俄罗斯著名航天专家的观点。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企业总裁维塔利·洛波塔预计,2020年前世界太空垃圾清理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该企业正在研制一种核动力太空清洁船,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太空垃圾问题,并占领世界太空垃圾清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