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作市以旅游业为突破口,以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相联动,实现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变。昔日煤城变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焦作现象",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对焦作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再对"焦作现象"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促进焦作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冀为相似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吕慧华  柏益尧  左玉辉 《四川环境》2007,26(4):56-59,64
城市环境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环境特点等有密切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城市环境调控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宜居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探寻其城市环境调控对策,从而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淮南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的挑战,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对淮南市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设想,为逐渐提升淮南旅游经济竞争力和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倒“U”型发展现象进行解析,接着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构建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在同等规模城市中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最后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分别提出了培育其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盘锦市是辽宁省15个资源型城市之一,在资源型城市中属于再生型城市,已基本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旅游发展基础良好.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盘锦市的旅游发展状况,运用区位熵、弹性系数和集中系数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从旅游发展不足、旅游发展挑战和旅游发展对策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绿色发展是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13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以上城市2000~2018年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城市化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测度,借助核密度估计曲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脱钩指数动态衡量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大多处于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且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格局分布以高高值聚集、低低值聚集为主,邻近同伴效应显著。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程度表现为效率滞后与城市化滞后交替出现,主要类型呈现出效率滞后型向城市化滞后型转变的趋势。最后提出,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优化路径,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现在有50座出现资源衰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焦作市曾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现已成功转型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焦作旅游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思考,以有利于焦作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的依据和原则,以大庆开发建设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例,阐释了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资源、资金、文化、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保护的紧迫性。进而说明:充分利用好城市的各种资源,充分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及早发展替代产业完成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关注的是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切实提高,这与休闲空间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分析了株洲城市休闲空间现状,认为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城市休闲空间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公平公正的三个原则,提出从非营利性城市休闲空间、营利性城市休闲空间、城市休闲氛围三个方面构建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面临着重重困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的过程,提出了评价方法。通过对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以及趋势度的测算,该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水平、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丹  鲁永恒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92-195,198
从探究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出发,对国内外有关资源型城市中技术、制度与产业演化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问题源于对技术和制度的抑制,以及产业结构的锁定,突破现状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议针对资源型城市全生命周期特征进行三者间正反馈效应等协同演化机制及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实践和决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曾为地区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多年的开采和使用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资源型产业高投入、高消耗、占地广的特点,使现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以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资源型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代中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本研究以2008年之后设立了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实验组,以一直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形成2003—2019年的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驱动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设立国家高新区能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但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机制主要是国家高新区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升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水平,改善居民绿色行为和居住环境,进而提升城市的绿色生产指数、绿色生态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以上结论表明国家高新区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节能减排来进一步增强绿色先行示范作用,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在生态环境危机和区域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区际间的差距,促进环境建设,同时也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转型动力不足、社会问题突出、地方财政困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法律保障、补偿标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面临的障碍因素,并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海西宁建设绿色城市开展园林绿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才  赵广明 《青海环境》2005,15(3):108-109,114
“绿色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观念,是新世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然趋势。文章对西宁市建设绿色城市的构思进行了论述,并就城市园林绿化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1,(12):71-71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召开 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召开。此次论坛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主办。本次主题是绿色增长、绿色责任,围绕生态文明与绿色城市、节能减排与企业责任等进行讨论,发布《2011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揭晓第四届(2011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等。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资源枯竭后,城市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共有建制市1000个,其中资源型城市约占1/5,而西部省区的资源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1/4强。西部省(区)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一批由于某种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形成了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那个时代蓬勃兴起,无论是100年煤城(如六盘水),还是新兴油田(库尔勒)或是雄伟的钢铁城(攀枝花)和辉煌的金矿(小秦岭地区)都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的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