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了城市固体有机废物的热解气相色谱初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热解相色谱法作为废物质热解特性的研究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其热解工艺试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往空气中苯胺的监测采用的是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该法最大缺点为非特异性反应,苯胺类的化合物均起反应,苯胺含量低时干扰更大。近来国内外报导采用硅胶采样,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胺,克服了干扰大、分离难等缺点。但对居住区大气中苯胺浓度(国家规定日平均0.03mg/m~3)的监测显得灵敏度不够。本文选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提高了灵敏度,减  相似文献   

3.
利用甲苯和乙酸为焦油模型物,以杉木屑为原料,在一级固定床反应系统中进行共热解实验,以实现木屑热解最大化脱除焦油产气,并探讨不同温度下共热解产物分布规律及产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与木屑单独热解相比,木屑与甲苯、乙酸共热解产生的协同作用呈现出优越的焦油脱除效果。尤其,木屑与甲苯共热解可有效地将焦油产率减少81.47%,从焦油组分来看,含氧类化合物在共热解过程中不能有效脱除,而芳烃类化合物在热解过程中易通过高温共热解脱除,乙酸与木屑共热解的协同作用较甲苯强度稍弱。共热解产物产率变化受温度影响显著,其变化规律与纯木屑单独热解一致,热解温度升高对半焦、焦油的抑制效果增强,为焦油脱除及高效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酸碱改性活性炭及其对甲苯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寒冰  杨兵  薛南冬 《环境科学》2016,37(9):3670-3678
分别用酸溶液(H_2SO_4、HNO_3、H_3PO_4)和碱溶液(NaOH或NH_3·H_2O)浸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对酸改性活性炭进行碱溶液二次改性处理,通过表征改性前后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理化特征和测定其对甲苯蒸气的饱和吸附量,研究了影响活性炭吸附甲苯蒸气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酸改性使BET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微孔容积减少、表面酸性官能团增加,而碱改性呈现相反的理化特征变化.活性炭理化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改性溶液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有关,并且这种相反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活性炭对甲苯蒸气的吸附.3种酸改性的活性炭对甲苯蒸气饱和吸附量相对于原活性炭减少9.6%~20.0%,而两种碱改性的活性炭则增加29.2%~39.2%.相关性分析显示甲苯吸附量与BET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微孔容积正相关,而与表面酸性官能团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微孔容积和酸性官能团数量是影响活性炭甲苯吸附的关键因素.二次改性活性炭甲苯吸附量与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拟合结果则表明,—COOH、C=O和—OH都对活性炭甲苯吸附能力有影响,其中—COOH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高活性炭对甲苯吸附能力,改性宜以提高活性炭微孔容积和减小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特别是—COOH数量为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5.
张闻  张瑜  孙红文 《环境科学》2010,31(1):192-198
为开发一种表征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流动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新型方法,建立了一套热解吸装置,并对甲苯和芘在3种土壤中的水解吸和热解吸进行了比较研究.2种解吸行为均呈现二元模式,表明吸附态芳烃化合物在土壤中处于不同的结合状态.用两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指数衰减平衡方程对甲苯和芘的水、热解吸行为进行分析,分别得到水解吸易解吸部分所占百分数Frap和水、热解吸速率常数bw、bt等参数.甲苯在1、2、3号土中的Frap分别是27.9%、12.5%、16.0%;芘的分别是2.4%、22.0%、19.1%;甲苯3种土中的bw的值分别是0.241、0.018、0.038;芘的分别是0.008、0.013、0.012.Frap与bw呈正相关(甲苯:R2=0.982;芘:R2=0.991).250℃时,甲苯在3种土中的bt的值分别是0.167、0.064、0.141;芘的分别是0.036、0.062、0.047;400℃时,甲苯的bt值分别是0.429、0.084、0.398;芘的分别是0.066、0.162、0.153.bw与bt有一定的相关性(250℃:R2=0.985;400℃:R2=1.848),且Frap与bt有正相关关系.由于水解吸所得的Frap可被用于表征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可以通过热解吸技术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热解气相色谱是气相色谱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了气相色谱的分析能力,扩大了应用范围,迅速成为分析鉴定高聚物的重要手段。由于高分辨质谱和色谱-质谱联用二种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分析鉴定热解产物的难关,而赋予热解气相色谱法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5种烷烃类化合物(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对所建立方法测定正辛烷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单,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烷烃类化合物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吸附管被动采样-热脱附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暴露量的采样、分析方法。1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出限为0.002~0.005 ng/h。该法采样无需动力,具有简单、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气体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邻二氟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采样管可富集环境空气中的邻二氟苯,以二硫化碳作为洗脱剂,使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相对偏差小于5%,方法的回收率为97%.相关系数为0.999 4,当采集体积为20 L、进样量为1 μL时,最低检出限为0.01 mg/m3.该法也适合污染源排放邻二氟苯废气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微波解吸-催化燃烧净化甲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强  张浩  黄学敏 《环境科学》2013,34(7):2546-2551
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对含甲苯废气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利用微波辐照进行解吸;另外采用浸渍法制备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微波解吸后的废气进行催化燃烧处理从而达到对污染物进行彻底净化的目的.实验中甲苯的浓度由气相色谱(GC)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解吸后,在以氮气为载气的解吸气体中加入空气来提供氧气从而实现催化燃烧是可行的,解吸气与空气配比为1∶1(体积比)时效果最好,此时对应的催化空速为2.67 s-1.解吸温度会影响解吸气体中的甲苯浓度进而影响催化燃烧效率,实验结果表明400℃解吸比较理想.当催化燃烧温度保持在300℃时,系统对甲苯的最终净化效率可以维持在90%以上,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铁矿石原位生成的Fe基催化剂对硫酸盐木质素催化热解的情况。研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探究催化剂形态变化;通过分段热解反应器联合飞行时间质谱评估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呈颗粒状,而反应后催化剂几乎烧结。与未还原铁矿石和商业Fe2O3相比,还原铁矿石显著促进了单环芳香烃的产生。在最优反应温度550℃下,单环芳香烃的相对含量高达到81%,其中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6%、34%、13%和7%。基于脱羟基和脱甲氧基的反应原理,提出了硫酸盐木质素催化热解的可能途径。使用的低成本铁矿石催化剂有望应用于硫酸盐木质素热解,以生产有价值的生物基芳香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孔径HZSM-5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HZSM-5分子筛孔径对其在等离子体场内催化降解甲苯的影响.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利用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样品的骨架结构和表面性质,并用择形吸附实验对样品孔径进行表征.同时,评价了HZSM-5分子筛体系中降解甲苯的性能,研究了分子筛吸附甲苯性能及臭氧的产量,并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反应产生的有机副产物.结果表明:液相沉积法成功调控了HZSM-5孔径,样品孔径随沉积剂用量增加而减小;同时,样品均具有相同的MFI骨架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相差不大.HZSM-5的孔径尺寸对甲苯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碳平衡有影响,孔径越大,碳平衡越好.孔径较大的HZSM-5分子筛对甲苯具有更大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同时更多臭氧参与反应,生成·OH和O·,促进甲苯深度氧化,减少副产物,提高碳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装有GDX-102的采样管,直接常温吸附大气和石油化工排放废气中的苯系物,然后以加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以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等七种苯系物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采样──分析的最佳操作条件。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准确测定污染成分等优点,平均回收率可达81.5%,变异系数小于7.8%。在采集1L气体样品时,相应采样速度200mL/min,对七种苯系物的最低检测限可达ppb级。  相似文献   

14.
相继等温热解气相色谱法研究高密聚乙烯的热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继等温热解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高密聚乙烯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高密聚乙烯的热解反应为动力学一级反应,C2-C4( 气体部分) ,C5-C11( 汽油馏分) , C12-C20( 柴油馏分) , C21-C30( 重油馏分) 及各组分的生成反应为平行一级反应,计算了各组分生成反应的 k 、E、A 值;考察了冷却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裂解产物获得了良好的分离.开发了高密聚乙烯的热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此研究对废聚乙烯油化技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层燃炉块煤热解时有机气体的析出规律,在自行设计的可移动式-固定床上对神木煤进行了热解实验,煤颗粒尺寸为3~5mm;热解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为1.76s,热解温度分别为1100K、1400K和1600K;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分析了热解气中有机气体的析出规律;离线测试热解气体试样。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气中饱和脂肪烃含量降低,其中2-甲基戊烷和2,2,3-三甲基丁烷降低幅度分别为83.29%和59.66%;芳香烃含量升高,其中甲苯浓度增加了8倍。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气CH组分中,碳含量增大,氢含量减小;热解气中的部分饱和脂肪烃经历浓缩、环化和析氢过程形成芳香烃。  相似文献   

16.
废气净化装置排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和定量解吸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废气净化装置土排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吸附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可以克服普通气相色谱法依赖标样保留值定性的不足,扩大了定性范围,提高了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污泥热解中同步提升热解产气品质和制取低重金属含量半焦吸附剂,文章分别在800℃和900℃下进行干化后污泥的快速热解实验,对比研究了通入HC(l0.1%体积分数)气体对热解气体产物组分、半焦中重金属含量及制取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热解过程中通入HCl可在提高热解气组分中H2、CO含量的同时提高重金属去除率、降低热解半焦中重金属残余量,增大热解半焦比表面积、提高其吸附性能,但对于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对热解产气及重金属残余量的影响。900℃通入HCl时H2和CO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35.01%和30.68%,同时半焦中重金属浓度最低,且同时具有最大比表面积、最高吸附性能,对Pb2+最大吸附量为19.2 mg/g。  相似文献   

18.
莫虹  田森林  李英杰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352-1355
为探明表面活性剂对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挥发作用的影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并通过改变相比,研究了甲苯与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溶液间的气-液平衡关系. 结果表明:体系达到平衡后甲苯气相浓度(峰面积)与相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二者间的线性关系可通过方程1/ApRf/HiCio+Rf/Cio(Vg/VL)进行拟合并得到亨利系数值.溶液中CPC浓度的变化对甲苯的亨利系数有明显影响,平衡体系的亨利系数值随着CPC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CPC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CPC浓度的增加对亨利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当CPC浓度在CMC以上时,随着CPC浓度的增加亨利系数减小趋势明显.温度对亨利系数有显著影响,亨利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可通过Van’t Hoff方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淮南矿区C13、B11b、B10、B4b和A3煤层中各种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煤的热解色谱分析,研究了各煤岩类型的生烃潜能。由各煤层煤样的热模拟实验,查明了煤在热演化过程中产烃性能的变化及各煤层的生径能力。最后选择生烃性能不同的A3和C13煤进行分段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进一步查明了热解产物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以工业丙烷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TiCl4为先驱物的火焰CVD法制备的含碳纳米C-TiO2光催化剂,用沉降法在石英玻璃管内壁制备C-TiO2纳米薄膜,以管式反应器为光催化氧化装置,实验研究了含碳纳米C-TiO2的纳米薄膜对甲苯气体的光催化降解规律。探讨了甲苯初始浓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湿度约为60%时,对甲苯有最佳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催化剂负载量约为4.9mg、主波长为254nm和365nm的8W紫外灯各一盏、甲苯初始浓度约为60mg/m3、气体流量为400mL/min(甲苯在光催化器中停留时间约为3.45s)的条件下,甲苯的降解率可达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