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废旧手机循环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研机构iSuppli预计,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将突破40亿。我国手机用户将达到7.4亿。中国调查网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更换手机的频率为8~12个月,而且用户年龄越低,手机的更换频率也更为频繁。废旧手机成为当前产生数量最多的电子垃圾,如何合理地回收利用这些物品。  相似文献   

2.
<正>市场美国消费者每天抛弃的电脑超过11万台。每年电子垃圾数量已增加至45000万台。美国在过去十年报废的电子设备大约为30亿台。电子垃圾是城市固体垃圾中增长最快的类别,不幸的是,这些废物的回收平均不到10%。最终进填埋场或焚烧炉。2012年,全球电脑销售量达到  相似文献   

3.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算,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电子垃圾约5000万吨,得到有效回收处理的仅约10%,这些电子垃圾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其中,中国年产电子垃圾达230万吨,仅比产量第一的美国少7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不仅如此,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约70%最终流向中国,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桶".  相似文献   

4.
董文茂 《环境》2007,(11):23-25
进入信息社会,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众多的便捷和乐趣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们也日渐身陷"电子垃圾"的海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也是全球电子垃圾或者说废旧电子产品最大的集散地.但放眼看去,电子垃圾回收企业鱼龙混杂,行业内忧外患.  相似文献   

5.
江镕 《环境》2012,(11):6-9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正在无尽的消费欲望下生产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有个比喻: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超过4000万吨,如果把运送电子垃圾的卡车排列起来,可以绕上半个地球。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子生产与消费国,如何遏制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使其资源化,政府环保与相关部门一直为此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川夫 《环境》1997,(10)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垃圾100亿吨,仅有毒垃圾就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递增,其中9成以上源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增长率约10%,全国每年新增垃圾8500多万吨。垃圾已成为影响市容市貌、威胁人们健康、困扰公众生活的一大顽疾。垃圾围城为哪般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上海市日产垃圾4万吨,10天的垃圾堆起来就像座国际饭店那样大,而一年的垃圾能堆起360幢12层的高层建筑。北京市1996年垃圾产生量为571万吨。2000年将  相似文献   

7.
成岳 《环境导报》2003,(8):12-12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那些不易升级的电脑、被淘汰的废弃手机逐渐变成了电子垃圾,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欧盟发表的有关电子及电器废物的报告指出,每5年这类电子垃圾便增加16%~28%,比总废物量的增长速度快3倍。1998年时美国已有2000多万台废弃的电脑;到2004年将有超过3.15亿台电脑报废;到2005年,每一台电脑投放市场就有一台电脑沦为电子垃圾。美国人每年大约淘汰掉1.3亿部手机。这就意味着产生6.5万吨有毒金属和其他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电子垃圾。我国应当淘汰的旧电脑估计为500万台以上。据最新统计,我国固定电话和手机…  相似文献   

8.
自前报废的电脑、电视机等“电子垃圾”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垃圾,为人们提出了一道新的待解环保难题。现在将电子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的成套技术已经问世。2005年11月21日,总体工艺流程符合中国国情和循环经济要求的“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成套技术”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在于探索电子垃圾简单粗放回收技术对土壤退化的影响,以及评估控制其相关的管理方法的有效性。面对正在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目前回收方法效率不足,全球面临着电子垃圾管理的挑战。尤其发达国家废弃的电子产品被送到发展中国家处理,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成为最终用户。因此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电子垃圾有效处理的巨大挑战。非正规部门使用的一些简单粗放回收方法造成了环境恶化。尤其是一些简单粗放处理方法,如焚烧电子垃圾,将破坏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并在土地表面形成残留物覆盖层,使土壤退化。这些处理方法导致毒素和化学活跃物质渗入土地中,改变了土壤成分。法律措施、教育方案和财政支持等管理措施在控制简单粗放回收活动方面成效不大。政府和环保团体应该开展有效管理,减少电子垃圾简单粗放回收方法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7月9日Enn环境新闻网电器及电子设备一直都在更新中——经济性、功能性都在不断的升级换代,消费者始终要使用最好的、最新的产品。但这样一来,电子垃圾给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严重。《废弃物管理与研究》副主编、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工程学院高级讲师苏尼尔·赫拉特博士指出:"目前,电子废弃物已经成为全球数量增长最快的一种废弃物。"电子废弃物是指所有那些被消费者废弃了的电气、电子设备及零部件。联合国大学2014年全球电子废物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总计产生了数值高达4180万吨的废弃电脑、手机、家用电子仪器等含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且总量还在逐年上升。这些电子垃圾大多为厨房、洗衣房和浴室设备:如微波炉,  相似文献   

11.
电子垃圾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新环保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惊人.据有关数据,每年世界各地产生的电子废料达2000万至5000万吨.其中,亚洲每年产生约1200万吨电子废物.由于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加快,电子新品不断推出,废弃电子产品的积累越来越多,电子垃圾的产生量提高.目前,包括废旧电脑、废弃家电、废旧手机、打印机等电子废料已占城市固体废料的5%.  相似文献   

12.
罗定 《环境》2001,(3):41-4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高达100亿吨;在我国,每年城市垃圾多达1.4亿吨,且每年增加8500多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垃圾传染疾病,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已成为一大公害。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已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现在,全国政府和科学家都在煞费苦心地寻找垃圾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电子垃圾资源化中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电子垃圾现状及其资源化过程中的管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电子工业发达城市如深圳市电子垃圾的特点,提出在不久的未来必将出现的电子垃圾问题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固体废物流之一。由于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大量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入环境,从而对当地居民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有机体(绿色植物、微生物和酶类)的作用将环境中污染物转化为危害或低毒产物的过程。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高效和环境安全等特征,被认为是可替代传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最佳选择。因此,文章综述了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污染现状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电子垃圾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有益参考。最后,文章对今后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做了进一步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7,(8)
<正>中国制造业主动将国外的垃圾和废料作为可回收原材料的廉价来源,发达国家也乐得将难以处理的垃圾出口到中国。中国稳坐全球最大废弃物进口国的头把交椅。当然,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当真把这垃圾当做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不遗余力、不计环境成本,粗放生产、提炼和回收。如我国电子垃圾拆解过程,可谓手段原始,粗暴焚烧、手工破碎、浓酸处理是常规做法,拆解过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6,(2)
正每年我国有超过2亿台电器电子产品报废,其回收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的富矿。广东作为电器电子产品制造大省和消费大省,每年大概产生废弃电器电子垃圾1500万台,占全国废弃电器电子垃圾总量的20%,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大省和处理处置大省。面对如此庞大的电子垃圾群,广东如何进行处理处置?面临着哪些挑战?近日,记者走访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相关处室和相关企业,一探究竟。现状:正规拆解企业,废弃电子垃圾全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17.
于永 《环境》2012,(11):10-12
有一个数字提起来,不禁让人触目惊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子垃圾制造国,以230万吨的产量仅随美国300万吨之后。令人更为忧虑的是,虽然中国明确禁止电子垃圾的进口,国际条约《巴塞尔公约》也严格规定,全面禁止任何理由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害废物,但仍有全球70%的电子垃圾通过各种“灰色”渠道进入我国。使中国成为并不光彩的无冕“破烂之王”。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电子垃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而发达国家四处倾泻电子垃圾对发展中国家公众健康更是构成严重威胁。施泰纳说,如果任由非正规机构到处倾泻电子垃圾,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损害和公众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19.
筱军 《环境》1995,(12)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解决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拉圾能源化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垃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尖锐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是令世界各国最感头疼的难题之一。据一些环保部门估计,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每年新增垃圾约100亿吨。在世界各国中,产垃圾最多的是美国,每年产生活垃圾2亿吨,工业垃圾20亿吨,垃圾堆放占地1.2万平方公里;人均产垃圾最多的是德国,每年产垃圾3亿多吨,人均产垃圾最约800公斤;亚洲产垃圾最多的是日本,每年也产垃圾3亿多吨。这些垃圾通常为露天堆放或填埋及焚烧,严重地污染了大气、水体、土壤,破坏生态平衡。近几年,有些国家将垃  相似文献   

20.
环境资讯     
《环境》2005,(7):80-82
广东与德国巴州再话省州合作;电子垃圾回收法有望年内出台;我国将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北京确定绿色GDP试点方案;我国逾1/7陆地国土被“自然保护”;我国西部生态环保5年投入1100亿元;长江上中游推广“生态修复工程”;我国七大流域防洪规划全面成形;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将进入缺水高峰;百家企业倡议承担环保责任;第三届“保护臭氧层贡献奖”评选活动启动;《鹿特丹公约》6月20日对我国生效;欧盟敦促欧洲国家清理海滩污物;全球基因污染事件记录网正式启用;全球1/5鸟类将消失在地平线;烟气脱硫市场中国将居全球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