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主体领域     
变卖了所有的农具,处理了田地之后,四十多的叔叔领着一家人到广东打工了。国庆回家,见到了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叔叔。黑瘦的叔叔变了,居然长胖了不少,他让亲戚们不要担心他:“工作不累,比在家里种庄稼轻松多了,就是受不了灰尘很大的车间里刺鼻的气味。厂里给大家发了口罩,有谁戴?揣在包里,反正也没有人管。”我的心顿时凉了,“尘肺病”、“职业中毒”几个字如同惊叹号一样闪现在我的眼前。多少这样朴实憨厚的农民,带着憧憬远离故土,走上了生产线。年深月久,回家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严重的尘肺病,打工的钱不够看病,辛劳了前半辈子,在绝望、悔恨和痛苦中度过余生。难道叔叔的命运也会这样?我严肃、坚决地提醒叔叔,在车间一定要戴口罩!我害怕在几年后我回家的时候只能见到已经患病的叔叔。可是我还能为他做什么?叔叔又能做到什么样?想起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采访的时候,3M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说:“最要紧的问题不是企业不肯投入,而是员工的意识!”要紧的不仅是员工的意识,更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和全民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位医学专家指出,采用正确方法救治车祸伤者至关重要,因为目前车祸中35%的伤亡者是可以救活的。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麻晓林在重庆举行的“标致雪铁龙道路交通安全座谈会”上说,车祸伤者急救有快抢、快救、快送三大原则。快抢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伤者转移到安全地带;快救是指在快抢之后立即就地对伤者进行急救;快送是指在快救之后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他指出,交通事故中的死亡高峰期集中在伤后5分钟内,若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无疑为伤者生还增加了极大的可能性。麻晓林说,在“快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搬运伤者的方法。伤者脊柱…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单位有一名职工于2004年5月18日下午驾驶个人摩托车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造成两腿胯骨多处骨折,该职工负主要责任。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并得到上级保险部门的审核批复,单位为其办理了工伤认定手续。在工伤治疗期间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医保定点医院)进行了手术,安装了胯骨固定钢板,最后因骨髓炎久治不愈,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办理了转院手续,转入河南省洛阳市正骨医院治疗。2005年9月13日伤者突然感觉胯骨疼痛,到医院检查,确定了钢板断裂,伤者家属因持有第一次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出具的转院证,便直接到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进行了手术,更换了钢板。伤者从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出院后,此次产生了第二次医疗费用,再次向上一级工伤保险部门报销医疗费时,得到答复是:伤者到外地医院治疗时,没有当地定点医院的转院手续,不能报销医疗费用。理由是:河南洛阳正骨医院不是医保定点医院。可伤者认为持有第一次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转院证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想当初,我终于高兴地拿到黑底,烫金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时,恨不得马上就驾“金戈铁马”,驶上金光大道。 谁想到,第一次驾车刚出大门,一辆抢在我准备左转弯的车的前面,从我的右侧呼啸而过的大卡车,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大冬天的,竟让我的头上冒出了一头热汗。“咦!不是宁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去年春天我和同村的几名青年外出打工,被刘某组建的建筑施工队雇用。因该施工队使用的是廉价购买的报废机械设备在一次施工中发生断裂将我的左腿砸为骨折先后花去医药费等1000多元。我要求刘某给予补偿但刘某却说,当时在雇用合同中写有“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所以拒不承担责任。请问他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23日早上,我刚走进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听筒,一个男人带着哭腔说道:“记者同志,求求你们快救救我老婆吧,我真的没有办法了!”职业的敏感使我意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事故发生,我安慰道:“你先别着急,慢慢说。”男人道:“我老婆在一个小饭店打工,在端开水的时候,由于地板太滑,她摔倒  相似文献   

7.
我是闽运福清公司福州专线驾驶员,从事道路客运工作已有8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一名新手成长为具有一定驾驶经验的驾驶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福清至福州的324国道上跑车,时间久了,对这条线路的路况算是很熟悉,然而也正是这种轻车熟路的麻痹思想,让我栽了跟斗——2007年“3.26”发生了一起本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企业、伤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6月13日,我上中班,一到单位,就听说附近一家私人采矿点出事了。出于职业的习惯,一听说发生了事故,我的心里就直发紧。人们神色凝重,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着,为伤者捏着一把汗。我很快得到确切的消息,伤者叫张有福,不仅是我的同乡,而  相似文献   

9.
文化之旅     
《现代职业安全》2006,(12):95-95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一扇门关上的同时,上帝已经为你开启了另一扇门。”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事业时,我想,这对谁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抉择。22岁的刘璇就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直到现在.我还想对曾庆省说:“其实你们一家人那天的鞠躬,令我终身难忘”,可一直都没有机会 这本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案件。前年,曾庆省一家三口人辗转到顺昌县洋墩乡打工,全家人靠他一人在砖厂打工艰难度日。今年2月,曾庆省6岁的几子在与同伴玩耍时被一辆客车撞倒,虽得到全力抢救,但小孩的左臂还是留下了残疾,法医鉴定为十  相似文献   

11.
我与《劳动保护》结缘已将近10年。1993年3月,我妻子的堂弟李荣兵去山西盂县打工,与老板签订了一份极度不平等的“生死合同”,规定:一切工伤事故,老板方概不负责。同年12月7日,李荣兵在施工中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压缩性骨折致高位截瘫。老板以“工伤事故,概不负责”为由,拒绝治疗,并叫李荣兵的哥哥去山西把人弄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去年被河南省煤炭厅树为“河南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十面红旗单位”之一的禹州市吕沟煤矿,今年以来采取“谁违章、谁受罚、谁亮相”的新举措强化安全教育,取得显著效果,“三违”现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0%。 为强化安全教育,该矿采取三个办法。一是对新工人进行15天的岗前培训,接着由老工人一带一地进行岗位实习,若新工人在6个月的实习期间违章,每违一次,罚结对的老工人60元。二是矿广播室、电视台开办安全专题节目,定时播放安全教育片,表彰安全先进人物外,还让“三违”人员在电视、广播上亮相、作检查。“三违”人员每上一次电视,交录相制…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才能把搞好安全生产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鞍山钢铁公司答,要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这口号缘起第一发电厂。工人解学东是个老工人,先后有四次险些出事故。他在最后一次说:“过去,我总认为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出了事干部有责任。我怕扣奖金、写检查,是别人要我搞好安全生产。其实,安全不仅是别人的事,更是自己的事。本人不出事,家庭得团圆。不是别人要我安全,应该是我要安全。”公司抓住这个典型,在全体职工中讨论,使广大职工提高了认识。 为了使伍个职工都有“我要安全”这个认识,公司还出了四个题目;1.不出事故对谁有利?…  相似文献   

14.
吃亏是福     
不久前,笔者晚上打“的”,见司机交会车都不关大灯,便问为何不用近光灯(防眩目灯)?他笑着说:“对方不关灯我关灯,那我不吃亏了!”在这种不甘吃亏的心理支配下,谁的灯亮谁就占了“便宜”。于是,夜间行车成了“灯光大战”,司机迎着强烈的灯光,朦朦胧胧看路,跟着“感觉”开车,夜间交通肇事岂能不上升。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10年前.当我与“安监”偶然相遇.“立足本职.佑安一方”便成了我追求的梦想。10年来.我的“安监”梦想经历了一次次风雨洗礼.一次次岁月浇灌.越发变得强大和坚定。  相似文献   

16.
记住朋友们     
龙建华 《劳动保护》2008,(10):102-103
来到《劳动保护》杂志工作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对她的了解是从第一次在会议室看到“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八字宗旨”开始的。伴随着她前行的脚步,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在广告部工作,4年来,我同所有关心、信任《劳动保护》杂志的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们当中有与《劳动保护》合作20多年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7.
热线咨询     
合同规定工伤不负责合理吗?编辑同志:2008年春节过后,我和几个同乡从安徽外出打工,被一家建筑公司雇用。2009年10月,在一次施工中我不小心被砸伤,右腿骨折,先后花去  相似文献   

18.
鲁律师 :您好 !我是江苏省睢宁县化肥厂的工人 (全民合同制 ) ,1998年在厂领导强制下实行股份制 (谁不入股就下岗 )。由于厂效益连年不好 ,4 0 0 0元的股金我只好东借西凑。1999年 3月份我找厂长想拿回4 0 0 0元还帐 ,厂长说可以 ,但你必须写和厂里自愿解除劳动合同。万般无奈下我只好照厂长的说法写了辞职报告 ,厂长也就签字同意。从此我就失业在家。后来我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 ,失业者可领到失业救济金和经济补偿金 ,我就找到厂里 ,交涉几次也没调解好 ,厂方以我是自愿和厂里解除合同为由不给办理。(胡北昌 )胡先生 :您好 !关于您咨询的“…  相似文献   

19.
我有位年轻的朋友 ,在一个企业的基层当班长。近日年终评比 ,他的班组荣获了企业“安全先进”称号。我诚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但他却不无感慨地说 :“这样的大红锦旗 ,我6年得了6面 ,可面临的现实却是 ,愿意来我们班组工作的青工却越来越少了。”我的朋友一向以治班严谨自翊 ,并常把自己所带的班组在生产中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当做莫大的荣耀。但是这一次看得出 ,他的这份自信与自豪已经开始动摇了 :“企业给我们的先进头衔越来越多 ,可是给我们的实在东西却越来越少。一年一顶‘安全帽’ ,时间一长 ,谁还买你的账?”无数的经验与教训表明 ,…  相似文献   

20.
李文成 《安全》2002,23(6):34-34
编辑同志: 去年春天,我和同村的几名青年外出打工被平罗县刘某组建的建筑施工队雇用。因该施工队使用的是廉价购买的报废机械设备。同年10月,在一次施工中发生断裂,将我的左腿砸成骨折,先后花去医贱1000多元。我要求刘某给予补偿,但刘某则说,当时在雇用合同中写有“工伤概不负责” 的条款,所以拒不承担责任。请问,他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