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591 9603330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漏‘37Cs在苏皖地区湖泊沉积物中的蓄积及时标意义/项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海洋与湖沼/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一1996,27(2)一132~137 环信P一8 通过对1991年5月~1992年10月间采自江苏固城湖和安徽女山湖的3个沉积孔柱中人工放射性核素‘37Cs比度垂直分布的分析研究,发现在该地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漏,3,Cs有明.显的蓄积、其峰值一‘亥武器试验导致的1963年,37Cs时标最大蓄积峰值相当,具有同样的时标意义。因此,在苏皖地区这一’37Cs蓄积峰值对研究现代湖泊沉积、水土流失和区域环境变化等都有重…  相似文献   

2.
镉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Cd2+浓度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 Kutz.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Turp.) Kutz.],研究Cd对两种淡水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浓度低于0.1mg/L促进斜生栅藻生长,高于0.15mg/L时才转变成抑制作用,表现为毒物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但铜绿微囊藻对Cd2+的毒性非常敏感,0.05mg/L Cd2+作用72h后,其生长就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受到Cd2+的胁迫,两种藻细胞均表现为细胞膜受损,藻液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藻细胞表面的絮状物随着Cd2+的升高增多,尤其是铜绿微囊藻改变更为明显;同时,氧自由基( )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早期均可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两种藻对Cd2+均有一定吸收作用,单位藻细胞内,斜生栅藻对Cd2+的吸收能力明显好于铜绿微囊藻.镉对这两种藻的毒性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氧自由基产生以及由其引起藻细胞生理生化改变而使这两种藻受到损伤,相比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不仅对Cd2+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对其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提示斜生栅藻具有开发成水体Cd2+生物处理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Cd2+浓度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 Kutz.)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Kutz.],研究Cd对两种淡水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浓度低于0.1mg/L促进斜生栅藻生长,高于0.15mg/L时才转变成抑制作用,表现为毒物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但铜绿微囊藻对Cd2+的毒性非常敏感,0.05mg/L Cd2+作用72h后,其生长就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受到Cd2+的胁迫,两种藻细胞均表现为细胞膜受损,藻液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藻细胞表面的絮状物随着Cd2+的升高增多,尤其是铜绿微囊藻改变更为明显;同时,氧自由基(2Oi)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早期均可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两种藻对Cd2+均有一定吸收作用,单位藻细胞内,斜生栅藻对Cd2+的吸收能力明显好于铜绿微囊藻.镉对这两种藻的毒性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刺激氧自由基产生以及由其引起藻细胞生理生化改变而使这两种藻受到损伤,相比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不仅对Cd2+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对其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提示斜生栅藻具有开发成水体Cd2+生物处理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和光合活性抑制试验两种方法对蛋白核小球藻受不同浓度Cd2+胁迫作用下叶绿素浓度及藻活性荧光参数进行测量,依据Sigmoidal曲线拟合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对Cd2+不同胁迫时间下藻活性抑制率和96 h比生长率抑制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8、53、72、77和96 h的藻活性抑制率和96 h比生长率抑制率间具有较好的S函数关系(R2>0.95),因此可采用藻活性抑制率48 h-EC10和53 h-EC10来代替96 h的藻类半数比生长率抑制率EC50进行Cd2+藻类毒性实验评价.进一步分析了蛋白核小球藻受Cd2+胁迫48 h和53 h藻活性抑制率和Cd2+毒性当量的剂量-效应关系.该方法为实验室内单一Cd2+毒性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为水环境综合毒性预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在藻体钙化情况下Cd对集胞藻的胁迫作用,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通过不同浓度Ca2 、Cd2 配比下培养基中生物量、光合溶解氧、叶绿素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反映钙化条件下Cd2 对集胞藻细胞的胁迫程度.结果显示,钙离子的存在能够使Cd2 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减小并保护其受到进一步损害;二因素影响下交互试验,发现Ca2 、Cd2 分别与生物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FCa2 |>F0.05|FCd2 |>F0.05),两者的交互作用与其呈显著正相关(FCd2 >F0.05).SEM和EDS观察到钙化层的产生.这说明重金属Cd对藻体胁迫压力的减小是由于钙化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预处理对小球藻吸附Cd(Ⅱ)、Pb(Ⅱ)和Cu(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小球藻藻体吸附Cd2+、Pb2+和Cu2+的影响,文章将经过高温灭菌、Ca(NO3)2溶液浸泡和HNO3溶液浸泡预处理的小球藻藻体冷冻干燥,然后在单、两和三组份重金属离子溶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系统中,经过Ca(NO3)2溶液浸泡过的藻体吸附效果较好;在混合系统中,冷冻干燥的藻体吸附效果较好。小球藻藻体对重金属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在单一或混合系统中,高温灭菌的藻体对Cd2+、Pb2+的吸附于3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Ca(NO3)2或HNO3溶液浸泡过的藻体对Cd2+、Cu2+的吸附于3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运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吸附重金属离子前的藻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藻体细胞的功能性基团和形态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其对Cd2+、Pb2+、Cu2+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添加Cd2+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开展了Cd2+胁迫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及藻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各形态多胺含量变化的实验,以探究多胺对于海洋微藻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响应及生理作用.结果显示,Cd2+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产生胁迫作用,且Cd2+浓度越大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Cd2+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内MDA含量略有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DAO和PAO活性分别增强.随着Cd2+胁迫作用的增强,藻细胞内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结合态Put、Spd和Spm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束缚态Put、Spm和Spd含量及Put总量和Spm总量升高.表明Cd2+胁迫会导致中肋骨条藻细胞产生氧化损害,同时细胞内DAO和PAO活性的增强以及游离态Put、束缚态Spd和Spm、Put总量和Spm总量的升高可能会增强藻细胞抵抗Cd2+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mMT-I)聚球藻7002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含Cd2 、Pb2 和Hg2 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无论从生长速率还是对重金属的耐受特性来看,转 m MT-Ⅰ聚球藻7002均明显优于野生藻;随着培养进程的延续和细胞浓度逐渐提高,体系中Cd2 、pb2 和Hg2 的浓度逐渐降低,降幅最大的时间约在试验开始后1-3 d左右;经3 d培养,转mMT-Ⅰ聚球藻细胞对Cd2 、pb2 和Hg2 的净化率分别为63.90%、65.99%和96.27%,吸附量分别为10.75、58.89和112.61 mg·g-1,而野生聚球藻的吸附量分别为3.40、27.01和1.12 mg·g-1,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16、2.18和100.45倍;并建立了操作时间和细胞浓度对净化率的单因子模型,以及总括动力学模型方程,模型对实验结果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3种淡水藻对三唑磷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藻类对水环境农药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选择3种代表性淡水藻类——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leopoliensis)为材料,分析了这3种藻对三唑磷的降解和积累.结果显示:在初始ρ(三唑磷)均为10  mg/L的条件下,8 d内,莱因衣藻、纤细裸藻和聚球藻对三唑磷的降解率分别为35.3%,44.6%和9.8%,表明这3种藻对三唑磷均有显著的降解能力;这3种藻对三唑磷有很强的积累作用,因此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上一个营养级,将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产生更大的风险;纤细裸藻的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而莱因衣藻和聚球藻的生物降解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Cd(Ⅱ)对8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Cd(Ⅱ)对8种常见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d(Ⅱ)抑制8种微藻生长;而50μg/L、100μg/L的Cd(Ⅱ)分别对大扁藻、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Cd(Ⅱ)浓度项,建立新的方程来描述Cd(Ⅱ)存在条件下海洋微藻的生长过程;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验证该方程是合理的.该方程不仅可以根据海洋微藻的生长情况,推测相应海区的Cd(Ⅱ)污染物浓度;而且也可以预测不同浓度Cd(Ⅱ)条件下,相应海区的海洋微藻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经低浓度Zn和Cd驯化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在不同浓度Cd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通过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了微藻细胞的Cd吸收量.结果表明经Zn驯化的杜氏盐藻生长力和耐受力要强于Cd驯化藻,二者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和 26 μmol/L;最大比生长率都出现在低浓度Cd胁迫组,分别为0.36和0.24.暴露实验结束后,各个浓度组收获藻细胞干重在13.46~51.90和9.90~54.33 mg/L,藻细胞的Cd吸收量则分别在20.17~144.58和93.67~180.64 μg /109 cells.Cd驯化杜氏藻相对更易吸收富集重金属,且金属Cd一旦进入细胞体就很难代谢去除.两种金属驯化藻体内的Cd吸收量与收获的生物量干重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壳聚糖、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制备了壳聚糖/聚氨酯(Cs/PU)多孔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Cs/PU对水中Cu2+、Cd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当吸附时间为30min,溶液pH=4~5时,Cu2+的最高去除率为96.67%,溶液pH=6~7时,Cd2+的去除率为95.67%。Cd2+、Cu2+的饱和吸附率容量分别为28.78mg/g和25.32mg/g。两种金属离子共存时,Cs/PU对Cu2+的选择性大于Cd2+。  相似文献   

13.
在瑞典斯卡格拉克海峡沿岸,大叶藻(Zostera marina)是一种生长在浅水软海底上的优势显花植物.大叶藻场是许多甲壳动物和鱼类,不管是洄游种或是稳定种的重要群落生境.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作为海岸带管理的基础,对瑞典西海岸有大叶藻生长的沿岸浅水区的资源进行了调查.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再次考察了斯卡格拉克海峡200km沿岸的5个沿海地区中的2000hm2大叶藻场.资源调查的方法(水下测量镜)与80年代的一样,但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增加了绘图的精确度.这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0~15年的时间里,大叶藻的区域延伸面积减少了58%,且地区变化很大.大叶藻的减少主要限于大叶藻场的浅水部分.本文探讨了原因和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14.
外源硒对黄瓜抗性、镉积累及镉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Cd(20 mg·kg-1)污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的Na2Se O3(Se水平为0、0.5和1.0 mg·L-1)处理对2个黄瓜(Cucumis satiuus L.)品种(低Cd富集植物品种津优1号和高Cd富集品种燕白)生物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黄瓜体内Cd形态和Cd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Na2Se O3)后,黄瓜叶、茎、根、果实、植株干重,以及Cd含量和积累量在两个品种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随硒浓度的增加,燕白叶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津优1号叶的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减少;燕白根的丙二醛含量先增后降,津优1号根的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增.喷施Na2Se O3后,黄瓜叶和根的CAT、SOD和P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喷施外源硒降低了2个品种果实中不同形态Cd含量.叶面喷施Na2Se O3使黄瓜叶、茎、根和果实中的Cd含量分别下降了3.2%~17.9%、14.6%~28.2%、5.1%~18.5%和60.6%~75.8%.比较2个供试黄瓜品种,无论喷施Na2Se O3与否,黄瓜植株中Cd积累量以津优1号燕白.  相似文献   

15.
X5912(X犯(X为47台湾桃园县沿Ta一han河谷土壤中的137Cs分布二环s苗butionof’37 cs in 5011 alo嗯Ta一han river valleyi。Tau一Yuanc。朋妙inTai~[刊,英〕/Y.B.Naby-vanets…// J.E~n.几山oactivity一2(X刀,54(3)一391一喇刀国图 环境中的’,Cs污染物被怀疑来自已用完燃料的储油坑,对台湾Ta一han河的一个反应罐地点进行了研究。为更进一步了解污染物特性,在19卯年采集了土壤样品并用丫质子仪进行测定。发现1盯Cs污染物沿反应罐4km均有分布,该地区大部分为稻田和植物覆盖。‘灯Cs浓度在顶层土范围约为1姗致少g一’,而污染区以外土…  相似文献   

16.
华南红壤稻田同时受到酸化和镉(Cd)污染的胁迫,以藻类为代表的生物材料可同时提升环境pH和吸附Cd,因此,将藻类用于Cd污染酸性土壤修复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从华南酸性水稻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具备耐酸耐Cd能力的微藻,通过形态观察和18S rRNA基因序列测序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被鉴定为拟小球藻,最终将其命名为ZJ1(Parachlorella sp. ZJ1).藻株ZJ1的耐酸、耐Cd实验结果表明,其能耐受的最低pH为3.50,能耐受的最高Cd浓度为6.00 mg/L.藻株ZJ1的Cd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pH=6.00以及初始Cd浓度分别为1.50、3.00和5.00 mg/L的条件下,藻株ZJ1对Cd的吸附率分别为67.36%、64.89%和41.03%.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藻株ZJ1对Cd的吸附特征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化学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当pH=4.00、初始Cd浓度为3.00 mg/L时,藻株ZJ1对Cd的去除率能够达到56.81%,并且能将体系p H提升至6.50左右,表明藻株ZJ1具备在酸性环境下吸附Cd并提升体系pH的能力.藻株...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吸收重金属Cu和C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 h的吸收实验中,两种藻对Cu和Cd的吸收量随培养时间呈增长趋势。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对Cd的吸收速率都与藻生长速率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N浓度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两种藻对Cu和Cd的吸收。P浓度的增加促进了中肋骨条藻对Cu的吸收,中肋骨条藻对Cd的吸收受P影响不大。P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吸收Cu和Cd的影响也不显著。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当外界Cu浓度100 g/L,Cd浓度20 g/L时,两种藻对Cu和Cd的吸收量随介质中Cu和Cd浓度的升高呈直线增加趋势,说明本实验设置的低、高浓度重金属处理中,藻类的生理状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潮滩植物翅碱蓬对Cu、Zn、Pb和Cd累积及其重金属耐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辽宁盘锦双台子河口潮滩湿地生态系统一种常见土著植物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u、Zn、Pb和Cd在该植物体内的累积分布、迁移规律并对其重金属的耐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其对Cu、Zn、Pb和Cd四种重金属在不同潮滩均有比较明显的累积效应,累积量均表现为Zn >Pb >Cu >Cd ,而累积吸收系数分别达到4.7、4.6、3 .1和4.9,生物富集吸收系数分别为0 .97、1.73、0 .41和2 .2 3 ;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该植物对上述四种重金属有一定的选择吸收耐性,其累积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Cu表现为根>茎>叶,Zn表现为叶>根>茎,Pb表现为根>叶>茎,Cd表现为根>茎≈叶,而迁移效率表现为Zn >Cu >Cd >Pb。  相似文献   

19.
选用潮土和褐土2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采用室外盆栽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植物,研究了佳乐麝香(HHCB)和镉(Cd)复合污染对小麦植株生物量及污染物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土壤中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重变化顺序均为,单一HHCB污染土壤>HHCB-Cd复合污染土壤>单一Cd污染土壤.潮土中HHCB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的累积量高于褐土,且潮土中Cd对HHCB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累积量的影响与褐土中不同.潮土中的单一HHCB在小麦植株根、茎、叶中的累积量顺序为:根>茎>叶;Cd能够显著促进HHCB在小麦根部的累积,而对HHCB在小麦茎和叶中的累积则起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可达44.07%.褐土中单一HHCB在小麦植株根、茎和叶中的累积顺序为:根>叶>茎;Cd对HHCB在小麦根部累积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中高浓度Cd却可显著促进HHCB在小麦茎和叶中的累积,促进率最高可达35.95%.潮土中Cd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的累积量低于褐土,但2种土壤中HHCB均能够明显促进Cd在小麦植株根、茎、叶中的累积.潮土中Cd在根、茎、叶中的累积量增加率分别为30.84%、61.82% 和61.82%,褐土中Cd在根、茎、叶中的累积量增加率分别为 41.53%、184.16% 和206.18%,可见褐土中HHCB对Cd在小麦植株中累积的促进作用强于潮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Cd2+与S-异丙甲草胺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暴露96 h后,Cd2+和S-异丙甲草胺单独作用对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0、Fv/Fm、Fv/F0、Y(Ⅱ)、qP、NPQ和rETR均有一定影响,表明Cd2+和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光合作用产生影响,PSⅡ受损,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阻碍光合电子传递的过程,对热能的耗散能力逐渐丧失.Cd2+对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要显著大于S-异丙甲草胺的影响,影响程度随有毒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光强为231μmol·(m2·s)-1时,空白组Y(Ⅱ)的平均降幅为62.5%,Cd2+处理组随Cd2+浓度的升高平均降幅分别为68.0%、82.5%和100%,S-异丙甲草胺处理组平均降幅分别为66.1%、72.1%和79.6%.Cd2+与S-异丙甲草胺联合作用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主要是Cd2+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