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环境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技术(CO_2-EOR)能够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备受关注。环境监测工作有利于评价项目的长久安全性。文章对国外CO_2驱油封存示范工程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调研,同时结合胜利油田CO_2驱油封存项目开展的一些工作,从数据演绎、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间距及监测区域等四方面浅谈监测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难减排工业来说,二氧化碳捕集、地质利用和封存(CCUS)是缓解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工具,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针对CCUS的环境法律法规、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CO2监测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核算办法和交易路径等要求仍然相对滞后。本文梳理了国内外CCUS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不足。建议在CCUS全过程环境管理的联动衔接、CCUS的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基于封存CO2运移和运输管道泄漏情景的源强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减排量核算方法学及碳交易途径等方面进一步出台科学化管控政策,优化和规范我国CCUS行业的环境管理流程,发挥CCUS项目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评述了国外CO2封存的潜力和利用封存CO2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CO2驱油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CO2驱油和地质封存项目中的泄漏风险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对地表大气中的CO2开展监控被认为是预防项目泄漏风险、证实项目埋碳量的关键手段。该研究首次引入了CO2走航监测技术,选取新疆克拉玛依油田CO2混相驱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表CO2泄漏特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试验区周边行政区内9个功能区块的CO2均值浓度为417.95×10-6~767.59×10-6,清洁本底浓度为416.66×10-6。试验区CO2小时浓度变化与现场生产组织的作息呈现相关性,小时均值浓度为416.81×10-6~420.69×10-6,与本底浓度差异不大,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局部异常点出现于注气点、采油井、现场休息室、修井作业点、生活基地5类位置。注气系统中,储罐、换热器和注入泵有较明显检出,6组注气系统的泄漏值最大值低于CO2长期接触限值,远低于CO2短期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燃煤和燃气电厂以及钢铁、水泥和石化等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选项,而碳市场则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机制,提高两者的衔接水平,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国际上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提供相关借鉴。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CCUS项目纳入碳市场的立法、激励政策、CCUS减排核算方法学研究情况,识别出我国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方面尚存在法律支撑不足、缺乏激励政策以及CCUS项目碳减排核算方法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我国CCUS项目与碳市场的衔接:①完善碳市场监管和法律体系,促进CCUS与碳市场衔接;②研判CCUS优先领域,分阶段促进不同行业CCUS项目纳入碳交易市场;③强化政策激励,打通CCUS与碳市场衔接的投融资与成本疏导路径;④分阶段完善碳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促进CCUS与碳交易市场衔接;⑤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标准体系和证书制度,保证CCUS项目减排量核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CO2地质封存作为现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技术之一,在石油行业中具有许多优势,CO2沿井筒渗漏是地质封存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为降低CO2渗漏对封存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员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研究CO2地质封存背景和封存于地下的超临界CO2的性质,分析CO2沿井筒区域系统渗漏的潜在通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CO2沿井筒区域系统渗漏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咸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地处内陆,属典型温带、暖温带荒漠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很少;而地面水资源又较贫乏,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主要河流水量减少。而绿洲农业灌溉用水量却大幅增加,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水供求矛盾已日趋突出,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就适合新疆实情的节水农业技术咸水灌溉做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技术(CO2-EOR)国内尚无通用的环境监测方法的情况下,文章提出了土壤气CO2的通量以及13C监测的重要性,并结合胜利油田CO2-EOR项目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监测过程值得注意的问题:为识别CO2泄漏风险,注气前的环境监测数据至关重要;监测区域除了涵盖注气井和采油井,必须考虑注气过程中CO2地下运移的范围,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计算延伸的距离;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中,由于参数的表征方式不同,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的类比功能实现监测方法之间的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9.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技术,也是我国达成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保障性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CCUS主要环节的技术流程,概括了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示范项目情况等多个角度,总结了现阶段我国CCUS技术的整体研究与发展水平。并根据我国能源供给模式、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并阐明了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CCUS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还从行业角度出发,将CCUS技术与油气、建筑、农业、化工多种重点行业结合,提出了具体可行、互促互利的CO2转化利用模式,为实现CCUS的商业化运行、保证CCU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棉产区和工业基地,同时又是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储量丰富,但大量咸水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且广泛分布的咸水已日益突出地成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分布储量、咸淡水界面运移的变化,为缓解河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压力,变害为利,根据咸水的分布状况、咸水农业利用和咸水养殖利用的适宜性、咸水改造方法和补源条件等,提出咸水开发利用与改良规划应"以用为主,以用促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不同矿化度的咸水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改良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存在截渗墙情况下地下咸水恢复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咸水分布区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然后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数值模型,最后通过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MODFLOW3.1对存在截渗墙情况下的不同咸水恢复方案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抽水方案对于高浓度咸水的去除非常有效,但是低浓度咸水残留量较大;抽水——注水方案对高低浓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而抽水优化方案对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咸水的去除更加经济、快速和彻底。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高校冬季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用便携式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对其冬季室内CO2浓度进行测试分析,测试大学教室课前课后及寝室有人状态下CO2的浓度,包括普查检测以及连续监测。普查检测结果显示20%的样本CO2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值(0.10%),且超标的样本在检测时都处于通风状态不佳时;连续监测则反映出室内CO2的增长与室内人数、房间体积以及通风情况的关系,建议尽量减小室内人员密度,增强通风,以此来确保高校师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碳捕集与封存是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转型发展机遇,重点研究CCS两个较为成熟的主要方向对石油行业的机遇,一是在地质封存CO2同时提高石油天然气采收率,即CCS-EOR,另一个是利用盐水层(也称咸水层)或其它地下空间对CO2进行封存。文章论述了CCS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作用,CCS作为我国石油行业转型发展机遇的分析。CCS是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转型发展机遇,国内石油公司应对CCS进行重点研究和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新兴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和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项目。通过研究由清洁发展机制延伸出来的碳交易及其市场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碳交易将成为最大的贸易商品,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产生较高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从碳税的内涵、理论渊源、碳税的影响、碳税税制设计问题与实施框架四方面入手,对国内学术界关于我国碳税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从而了解国内学术界关于碳税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研究认为:碳税开征将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层面对我国经济体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碳税税制设计和实施路线上积极协调.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外二氧化碳(CO2)合成可降解塑料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该产品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成本压力大、销售难、投资风险大等难题;认为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对钢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氧化碳腐蚀可使钢铁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穿孔及应力腐蚀开裂。利用失重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低于70 ℃时,腐蚀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下,腐蚀速率随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pH值为4~9时,腐蚀速率基本不变;在介质矿化度为0.03 mg/L时,腐蚀出现极大值。在合金钢中铬含量为1%时,二氧化碳的腐蚀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9.
以碳捕集与封存为典型的新兴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降碳功能显著,但该技术颇具不确定性。“决策于未知”成为政府规制技术风险的真实写照,如何在鼓励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挑战与安全诉求,既是国家必须肩负的义务,也是回应公众期待的内在要求。应运而生的风险预防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为技术风险规制提供了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对于碳捕获、封存技术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风险预防原则在技术规制中,应当整体遵循弱风险预防理念,彰显秩序、正义和效率的多元价值诉求,实现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平衡。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手段的综合应用,开放的风险决策结构,强化风险管理的动态调试,以预防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保障,将风险预防原则融汇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风险规制中。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昕 《青海环境》2009,19(1):34-39
目前许多工业生产废气中都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碳资源,其带来的“温室效应”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文章阐述了二氧化碳回收方法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技术依据,并指出了二氧化碳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