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非平衡等离子体联合技术降解甲苯气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竹涛  李坚  梁文俊  金毓峑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299-2304
采用了自制的纳米钛酸钡基介电材料作为催化剂,以电工陶瓷拉西环作为载体,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对常压下流动态含甲苯的空气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场强度、流速、初始浓度及不同填料情况下甲苯的降解及臭氧产生情况,初步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的机理,并进行了产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小于13kV·cm-1时,甲苯降解率和臭氧产生浓度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随气速和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填料下降解率及臭氧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有催化剂填料、普通填料、无填料,有催化剂存在时(电场强度为14kV·cm-1,流速为0.3 m3·h-1,甲苯浓度为600 mg·L-1),甲苯降解率最高可达95%.当电场强度>13kV·cm-1时,臭氧浓度因受到过量的高能电子攻击而发生分解.表现为臭氧浓度随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因此,电场强度为13kV·cm-1时,产生的臭氧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昆明城区电磁辐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环境保护要求,用干扰场强仪测试了昆明城区电磁辐射电场强度。在城区布置了50个测点,将城区作为一个统计整体,探讨了城区电磁辐射电场强度,以dB为单位的分布。昆明城区电磁辐射电场强度呈近似正态分布,数学期望值为103dB(141毫伏/米),小于公众电磁辐射照射参考值12伏/米。电磁辐射电场强度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中波广播电台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恒  王东  张金帆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189-192,182
文章引入电磁辐射源固有危险性评价的指数法评判模型,进行了中波广播电台的固有危险性评价。探讨了中波天线周围电场强度的理论计算、分布规律以及电磁污染可能范围,并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中波广播电台天线电场强度值,在近距离区域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当距离进一步增大时,场强值继续衰减,但衰减速度越来越缓慢;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相对与电场强度衰减的幅度较慢。当中波广播电台功率比较低时,其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在20 m以外均能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规定,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在工频电磁场强度现场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变电站电磁辐射强度及其随距离衰减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3座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站界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环境标准的要求;电压等级越高,站界工频电磁场强度越高.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也呈正相关性.变电站周边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随...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500 kV变电站电磁污染分布特性,利用EFA-300电磁场强分析仪对变电站内500 kV配电区、220 kV配电区、变电站主要设备及变电站周边不同类型环境的工频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进行检测,从中找出其工频电磁场污染分布特性。共检测92个测点,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在允许范围内。但是,变电站的个别设备附近电场强度接近职业标准限值,做防护措施时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尾气电离放电脱除NOX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强电离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净化内燃机尾气中NOX的研究.分析了强电离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净化内燃机尾气原理,主要讨论了折合电场强度对NOX脱除率的影响.当折合电场强度达到6.24×104 V/cm时,NO的脱除率达到91%;当折合电场强度达到6.76×104 V/cm时,NOX的总体脱除率达到49.3%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车载巡测技术,对凯里市城区道路和6个居民小区开展车载巡测,分析环境电磁辐射现状,结果表明:凯里市城区部分区域电磁辐射射频电场强度采集数据共32963个,测量结果集中分布在0相似文献   

8.
在4G基站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基站共站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架设方式.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和工作原理,选取典型共站的移动通信基站,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布点,了解基站周围电场强度的大小、楼顶架设基站的建筑物内部电场强度,以及周围建筑物室内的电场强度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基站选址合理,天线面板角度与高度能尽量避开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方向,共站的基站运营时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可以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压远距离输电需跨越地理环境较复杂的区域,本文选取福建地区110k V某架空输电线路,通过实测结果表明不同档距的架空输电线路的电场强度不同,档距为600m时达到最大;相同工况及气象条件下,福建山区相比沿海地区最大电场强度降低了56.4%。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清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长时间活动的环境、场所中电磁辐射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专业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对单个电器运行时、家庭综合场景、办公综合场景及公共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场景下,近距离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476.7V/m,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50.05μT,最大射频电场强度为20.90V/m。随着与电器设备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监测值逐渐减小,所有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电磁辐射环境。方法采用窄带测试的方法分别对500 k V变电站和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的超高频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变电站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1 GHz,线路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700 MHz,分裂导线将会影响线路的高频辐射场分布。在传播过程中,辐射场电场以垂直极化分量为主,辐射信号峰值随距离的衰减曲线呈非线性关系,远距离处辐射信号以低频分量为主。结论测试得到的规律对研究高压输电的高频电磁环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昕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2):164-166,171
高压输变电工程进入城市中心地带是发展的趋势,而工频电磁环境是居民关注的问题,根据目前广州城市电网建设的现状,对广州城区110 kV、220 kV各类型变电站、多种形式的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对比国家现行标准限值,评价广州城市电网工频电磁环境影响的总体情况,认识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输变电电磁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相应广州电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鹏  刘文芳  丁力  刘涛  邵峰  陶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7-149,152
为了解输变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阳地区某11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而且随着距离的递增呈衰减趋势。然而监测往往选在"好天气"的时间进行,不能反映"坏天气"的实际状况。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电磁污染和公众参与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典型变电站站场外工频电磁场实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110kV、220kV典型变电站站场外的工频电磁场进行实测并归纳总结了测量结果,根据测量得到的实际数据,得出变电站站场外工频电磁场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表明变电站站场外工频电磁场均能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工频电磁场随主变容量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随与主变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户内变电站对工频电磁场的影响也比户外变电站要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海洋环境水下电场主要能量来源和衰减规律。方法结合理论研究环境电场幅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水下环境电场不同频带的频谱分布,最后计算得到海洋环境水下电场不同频点的幅值在整个频带所占比重。结果海洋环境水下电场随海水电导率和海水运动强度的减弱,幅值降低,能量主要集中在0.01~1 Hz的低频以及工频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海洋环境水下电场的一致性较强。结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6.
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输变电项目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输变电项目环境风险包括存在风险的设施和物质,风险类型有火灾、爆炸和泄露三种;详细分析了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存在的各种环境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客观阐述了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电场和磁场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0/220kV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值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限值,不会对公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引起输变电工频电场测量中产生畸变电场的因素,提出了测量中减少畸变电场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DEGS软件,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了仿真研究。以正三角排列的架空线路为模型,分析了相导线对地高度、相间距离、分裂导线的根数、分裂间距、分裂导线子导线直径变化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影响,并分别比较了大雨、湿导线和晴天时特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压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大气腐蚀问题,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大气腐蚀监测技术。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了电偶腐蚀电池、电化学阻抗谱、薄膜电阻传感器、石英晶体微天平以及交流导纳等腐蚀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各种监测技术在电力设备中应用的优缺点。采用薄膜电阻探针和交流导纳技术可以实现高压输变电塔、架空地线以及变压设备大气腐蚀的在线监测。对输变电设备的大气腐蚀实施自动化在线监测,可以为设备安全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与大数据分析结合,还可以为故障诊断与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