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行业,安防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年有近千万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量人口流入引发的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各地城市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有超过600个城市进  相似文献   

3.
<正>一、智慧社区中安防技术的应用现状当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我国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有300多个,各类型试点城市高达500多个,而社区是城市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覆盖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随着城市智慧化、数据化不断深入,"智慧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细胞",是"智慧城市"在城市微观层面的缩影,社区的智慧化程度决定了城市的智  相似文献   

4.
正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了《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这是"十三五"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描绘了"十三五"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即全面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需要、与我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主要体现在群众出行满意、行业发展可持续两个方面。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具体目标上,《纲要》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对城市进行分类,按照"数据可采集、同类可比较、群众可感知"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一、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发展现状与短板1.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我国城市建设先后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从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开始算起,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已历时近10年时间。最初的前5年(2010-2015年),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没  相似文献   

6.
<正>合肥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近五年来,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左右。快速发展需要安全发展,安全发展更需要科技支撑。流淌千年的南淝河,孕育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安徽省合肥市。今日的古城经过千年的洗礼,已经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借助"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4年开始平安城市创建试点工作至今,已整整十周年了!当时,为了解决我国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问题,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以打击防范各种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安部科技局在总结"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北京、苏州、杭州和济南4个城市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试点城市,从此拉开了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正一、视频监控现状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威慑和打击犯罪,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公安部门的青睐。随着"平安城市"、"城市治安防控"、"智慧城市"、"3111工程"等科技强警项目建设的开展不断深入,我国基础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在城市的覆盖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一、AR技术的发展与演进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远景从数字化的角度来看,需要动态、可视、精细的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表达,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推衍,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刻画的问题。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更精准的刻画条件已经具备。随着各省市平安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各类物联感知资源的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0.
<正>继2013年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后,今年又相继发生了4月10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6月30日大连中国石油输油管线爆裂起火事故,暴露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脆弱和严峻的安全形势。目前,我国地下管线总量已超过300万km,城市建成区的地下管线密度已超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变城市管理者、居住者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伴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慧城市已由市场行为逐渐转变为政府大力支持的城市发展模式。"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问题也同步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使城市垃圾最大限度的做到"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国每年生产垃圾达到115亿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持有垃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垃圾处理实践中,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其常用的方法,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昌国 《中国安防》2023,(12):60-63
<正>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探索期、实践期、提升期发展历程,历时十多年,智慧城市建设已遍地开花,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助推着城市智慧化建设一次又一次蝶变跃升。当前智慧城市步入向高质量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浪潮席卷下,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融合为特征的AIoT成为城市数智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效治理的核心科技。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战略的深入发展,目前各部门行业安装的摄像机数量已超过2500万台,并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公共区域、要害部位的"天网"。全国公安机关也已基本搭建起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整合汇聚和共享交换的基础支撑平台,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随着公共安全视频共享平台的逐渐完善,让公共安全具备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上帝视角。但是"天网"让泛安防更加强力的同时,由大规模视频产生的海量数据也让监控中心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作为与"智慧城市"一脉相承的"智慧社区"在我国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逐渐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以及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模式,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各大城市也综合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出台了适合自身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掀起了智慧社区建设浪潮。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安全     
正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城市危险源不断增多,"城市病"等问题蔓延加重,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趋突出。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2013年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2014年"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安全发展,本期特策划"城市安全"专题。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至今才仅有4年多的时间,因其适应了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多种需求,在经过了短暂的理论探索之后,很快便进入到了试验、试点的建设阶段。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许多城市陆续制定并发布了战略规划及试点方案,粗略统计参与各部委试点建设的城市已达近300家。然而由于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不一,有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如有的不能结合当地  相似文献   

18.
<正>"内涝凸显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塑造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育‘自然的’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9.
梁平 《中国安防》2015,(6):98-101
一、行业背景随着"平安城市"、"城市治安防控"、"3111工程"等科技强警项目建设的兴起,我国基础视频建设整体上已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各省市公安机关已开展和正在计划开展各类视频侦查应用,有些正在准备组织相关的专业队伍,有力地推动监控视频在侦查中的应用。目前,纵观现有的视频侦查模式,仍然缺乏统一和有效的技术战略规划,从而影响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阶段,社会现阶段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需要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来作为支撑,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好一些发展机会来构建和谐社会。国家体育总局为了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的业余生活,制定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在我国城市社区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建设理念,这一思想体系明确了我国城市体育建设以社区体育活动为主。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