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日前获悉 ,由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研究院与电石厂共同承担的有机硅废触体合成四氯化硅技术中试装置已实现连续稳定开车 5 5 0小时 ,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据介绍 ,该工艺具有生产能力大 ,可实现连续化运行 ,成本较低 ,易于工程放大等优点。有机硅废触体合成四氯化硅是吉林石化分公司年产 5万吨有机硅生产装置的配套技术。废触体是有机硅单体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以硅、铜、碳为主的渣 ,不易储存 ,对环境污染严重 ,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隐患。随着有机硅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废触体产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对废触体进行合理利用 ,成为有机硅行业…  相似文献   

2.
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防污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在丙烯酸树脂分子中引入有机硅,制备一种具有低表面能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CP-CC021。方法探讨合成工艺中有机硅单体和引发剂含量以及添加纳米级Si O2粒子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获得了最大接触角的最佳工艺条件,添加纳米Si O2粒子增大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在涂层表面形成了大量微-纳结构状的突起,显著提高涂层的疏水性能。结论有机硅单体(VTMS)质量分数为23.0%,引发剂(AIBN)质量分数为0.50%,纳米Si O2粒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7.4%,得到的涂层接触角为126.1°。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机硅生产中废触体的治理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有机硅生产中采用直接法合成甲基单体所产生的废触体的治理及利用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并对国内目前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邹焕东 《环境科技》2006,19(Z1):4-5
NH4Cl酸性蚀刻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铜和NH4+,采用向废液中加入氯化钠、铜粉来制备氯化亚铜,通过用吹脱法处理水解液中的NH4+来回收氨水.研究了用酸性蚀刻废液制备氯化亚铜及回收氨水的生产工艺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科技简讯     
废触体制四氯化硅及回收铜技术开发成果通过鉴定吉化集团公司研究院开发成功废触体制四氯化硅及回收铜技术,并正式通过技术鉴定。这项成果普遍适用于国内各有机硅甲基单体生产厂家。按目前合成水平计算,1.8万t/a的生装置每年排放废触体约们叫t,其中含无机硅约60%,铜约化%,采用该技术成本为15叫元人,可合成四氯化硅3000t/a,回收铜100t/a,总售价3500元/t,年产值达1050万元,利税为600万元。目前四氯化硅的合成都是用硅块为原料,其成本高,能耗大。采用该技术合成四氯化硅·因为原料是废触体,所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共聚物对有机硅弹性体进行了共混改性,并对改性有机硅材料进行了静态水接触角、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的分析与表征。结果发现,当改性有机硅涂层浸水时,聚丙烯酰胺共聚物能够吸水并在有机硅涂层表面形成亲水性微凝胶,从而提高了有机硅表面的亲水性。进而考察了改性有机硅涂层对硅藻、贻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该共聚物后,有机硅涂层的能够较好的抑制硅藻、贻贝的附着,其防污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在处理抗生素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处理庆大霉素提炼废水试验研究为例,经过连续运行试验,证明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处理抗生素废水是可行的.此法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只要培养出一个高活性的污泥床就可以达到预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聚氯乙烯安全生产自动喷淋水系统锦西化工总厂于利民,王旭岑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曾多次发生氯乙烯单体空间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氯乙烯单体的泄漏,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我厂聚氯乙烯车间除了坚持巡回检查、严格操作等预防措施外...  相似文献   

9.
稳定、牢固并具有高活性的纳米Ti02膜的制备是光催化技术实用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就纳米Ti02的固定化方法、烧结温度、载体选择、TiO2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课题旨在开发一种高活性的吸收剂,并与灰渣再循环和添加剂的应用相结合,寻求一种高效、价廉的吸收剂,进一步优化干法工艺,为其在中国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偶氮系列染料的厌氧生物降解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经偶氮苯溶液培养驯化成功的、具有高活性、高降解速度的厌氧污泥^(1),针对不同分子结构的多种偶氮染料进行厌氧生物降解试验,获得良好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紫外光固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和性能。方法通过介电分析(DEA)研究光引发剂、热引发剂及有机硅含量对紫外光固化脂环族环氧树脂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热重(TG)、差示扫描热(DSC)和显微硬度仪对有机硅树脂改性环氧树脂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光引发剂与热引发剂对固化效率可起到协同互补的作用,增加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的浓度,可缩短引发时间,加快固化速率,提高固化效率。与纯环氧树脂相比,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效率和初始分解温度都有所下降,但高温阶段降解速率明显降低,500℃的残炭率也得到提高。当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有机硅时,固化物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能,树脂维氏硬度可达31.75HV。结论紫外光可以很好地固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底盘发动机排烟管在某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防护难度大的问题,对4种高温涂料进行耐腐蚀性能对比分析与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试片高温试验、户外暴露试验和排烟管实装实地验证等方法对3种改性有机硅、1种无机硅酸盐共4种高温涂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及应用效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高温涂层试片的高温试验、户外暴露试验结果表明,3种改性有机硅涂层600 ℃的耐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优于无机硅酸盐涂层,但试片经600 ℃高温烧蚀后进行户外暴露试验的结果表明,石墨掺杂有机硅涂层耐蚀性优于其余3种涂层,无机硅酸盐涂层优于氟树脂改性有机硅、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排烟管实装实地验证试验则表明,石墨掺杂有机硅涂料受到高温氧化、降水冷却、常温腐蚀等频繁交替作用下,腐蚀较快,氟树脂改性有机硅涂层的防护性较好,环氧改性有机硅涂层在高温区域腐蚀明显,无机硅酸盐涂层中锌粉和铸铁基体存在明显腐蚀。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银粉漆,4种高温涂层显著改善了排烟管的腐蚀防护性能。在上述4种试验条件下,4种高温涂层的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各有优劣,需要根据4种涂层各自的性能不足进行改进。在实际工况条件下,氟树脂改性有机硅耐涂层满足发动机排烟管在某海洋大气环境中不低于1 a免维护的使用要求,其他2种有机硅涂层、1种无机硅酸盐涂层则需要一定程度维护。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有机硅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高浓度有机硅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8.2%,90.6%,达到国家二极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有机硅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来源、特点、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有机硅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处理效率,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不同集流措施的林地土壤水份与林木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集流面进行有机硅喷涂,拍光压实及自然坡面三种处理的刺槐林地,对其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作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林木生长的差异,可为生产实践中径流林业的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OECD推荐的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慢性毒性和胚胎毒性,以期综合评价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48h-LC50值为1.218mg/L,为中毒.21d慢性毒性结果显示,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产溞量、产溞胎数、21d体长和蜕皮次数都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母溞暴露Breakthru S240后,对F1(1st)代的生长和繁殖没有显著影响,但F1(3rd)代的恢复比F1(1st)代差,虽然Breakthru S240对F1(3rd)代生长影响不大,但对其繁殖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母溞的暴露时间有关.另外,高浓度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胚胎发育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孵化抑制率高达68.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机载电子设备常用灌封材料在西沙环境下的耐老化性能。方法开展西沙海洋环境下4种灌封材料的棚下暴露实验,暴晒实验时间为3年,分别通过测试表面电阻、体积电阻、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等手段研究其老化特点。结果 267有机硅、DC160有机硅两类样品外观未出现明显变化,且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均变化较小,112FR环氧树脂、8836聚氨酯两类样品出现变色、产生针孔起泡等现象,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均变化幅度较大。结论在机载电子设备选用绝缘灌封材料时,可优先选用267有机硅、DC160有机硅这两类灌封材料,112FR环氧树脂和8836聚氨酯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偶氮染料为目标污染物的厌氧污泥的培养驯化工作。经CODcr,BOD5去除率及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该系统对高浓度(300 ̄500mg/L)目标污染物作用6 ̄12h后,-N=N-键降解率即达到90%以上,一周后测定,降解主要产物仍为苯胺。证明这是一个对偶氮键降解有高度专一性,且具有高活性和高降解速率的厌氧微生物系统。  相似文献   

20.
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很多领域,目前大多数高效厌氧反应器的良好效果来自于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构以及形成机理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质以及影响颗粒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