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及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克服现代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1986年开始,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等有关部委、群众团体开展了一项旨在通过科技引导与推动城镇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凋发展的社会实验系统工程——“社会发展综合示范试点”。经过几年实践,1992年,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发出了“关于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开展社会发展综合实验  相似文献   

2.
为迎接 2 0 0 2年 8月 2 6日至 9月 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根据联合国第 5 5届大会的要求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于2 0 0 2年 8月 2 1日发表了。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地方 2 1世纪议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行动和成就 ,阐述了我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和政策措施。报告对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活动进行了评价 ,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及大会所达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面临着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新形势,并指出其当前应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等为主的五大任务。针对我国国情,论述了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应以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中心,强调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的意义及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值我们满怀豪情跨入1992年之际,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于1992年1月14日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科学领域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开始走向一个新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是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的示范区。从1986年的“城镇社会发展综合示范点”开始,到1992年5月更名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直至1998年更名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有10多年历史。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上海市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十分重视。1996年开始在编制《上海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时,就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作为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组织一批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专门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内在规律性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进展也较慢,改革开放后,由于工业化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近20年来发展很快,城市化比重由1980年的14%,发展到2000年的36.1%,预计到2020年或203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60%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6个内在规律,以引起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最近30年来由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无疑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自然灾害损失是由自然变异因素和社会经济的易损性共同决定的,同样的灾害事件在不同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条件下发生,其后果与影响显然不会相同。为此,本文对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建模与分析,探究了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人口、教育以及医疗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经一系列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由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来加以解释的。具体来说,经济总量与规模的扩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对灾害投入的增加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是与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减少相对应的,而人口增长则应是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93年底公布了1992年我国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这项综合评价通过环境、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十大领域130多项指标数据的统计,显示出我国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其中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总指数与“文化体育”状况的几个比较数字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5年我国各省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我国各省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朱庆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地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课题组,根据46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运用综合...  相似文献   

10.
一、从社会持续发展和需要看中学人口教育 (一)中学人口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人口战略的希望工程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阐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新思想。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指人类社会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其实质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我国人口学家陈达教授对人口与环境问题很重视,他在1932年所著《人口问题》一书中,有两章专门论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着重阐述气候、地势、富源(资源)以及民风(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在人口方面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这几年来,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科技司是国家科委根据“三定”方案新设立的一个司。社会发展科技司的任务是,动员、组织科技人员和社会力量,利用和发展有关科学技术,研究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社会发展科技司围绕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的人口增长过快,部份资源短缺、城乡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政策,推动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健康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为提  相似文献   

13.
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迫切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作用。20世纪80年兴起的都市农业变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向多功能化发展。它有助于在城市社会来临之际,重新对农业进行定位,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途径。鉴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急需理论指导,本文从都市农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出发,详细评述和总结了各学科对都市农业价值功能的认识,提出了要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的综合系统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定位。并建议应遵循整体功能的阶段性和适宜的发展形式,推动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注意发挥和协调各功能间的相互作用与演进,将都市农业纳入到城乡统筹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的事实无疑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嘉兴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切入点。以1998-2004年嘉兴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互动关系。力求总结我国基层科技工作的发展轨迹及其模式。为地方科技工作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实际,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建立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实验区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大丰县是1990年7月被江苏省科委列为省社会发展综合示试点县,1991年12月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试范点县,1992年10月国家科委、体改委、计委在常州召开会议,宣布大丰县和常州市、无锡县华庄镇一起更名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根据省和国家科委的要求,我县认真编制了《大丰县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1992~2000)》,并按规划的要求,分步实施了社会发展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从90年以来,我县已投资近亿元,实施社会发展项目80多个,使实验区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分析了世界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以及全球资源紧张与危机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资源状况和国情,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角度,论述了客观分析、参与研究国际及我国社会基础资源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提出建立我国资源供需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49.95%,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集中爆发,经济增长与宜居性背道而驰;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野蛮拆迁横行,土地型资本运作难以持续;进城易,定居难,城乡"二元社会"问题正演变为城市内定居群体与流动群体"二元社会"问题;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未来10年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对策思路:坚持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针,缓解地域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创新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制度,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化,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建立跨区域城市协调机制,破解恶性竞争与产业同构困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新老"二元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入人口持续、大规模增长对城市资源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的义乌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该市2007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在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支持下,综合分析了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流入人口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净流入人口持续增长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2007年,义乌市总人口增加了近68万人,其中流入人口增加了63万人;建设用地从51.33km2增加到140.36km2;耕地面积减少了126.55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