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和优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性抉择和根本出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谋求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关各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序化与整体性持续运作,其核心是保持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农业经营制度的先天不足和设施装备的落后使得农业发展根基不牢;人力、资本及科技等要素的缺失导致农业发展支撑力量严重不足;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得最终产品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应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资源及社会约束条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重视人力资本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践行生态农业理念。  相似文献   

2.
农业与环境冲突有哪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0、70年代 ,为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许多国家不仅大规模垦荒增耕 ,实施集约化农业 ,并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 ,以使粮食生产的单位产量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然而 ,农业生产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发展农业与保护环境的冲突成为许多国家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影响环境的农业因素农业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环境。从积极方面来看 :农业有助于保持农村的田园景色 ,维护生态平衡 ,阻止二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农业种植有助于防止土壤肥力流失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也是开发地区经济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但是 ,人类在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能够抵御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经营,进而提振农业经济、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农业收入。该研究以2007—2019年中国省级农业保险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发展规模、保障水平及赔付水平三方面分析农业保险“造血”增收效应,并进行内生性处理与区域异质性分析;同时,基于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视角,兼顾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化以及绿色化五个维度,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就农业保险影响农业收入的“造血”增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1)农业保险可促进农业收入水平的提升,具有“造血”增收效应,且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对农业收入影响效应最大,为8.869%;保障水平次之,为4.444%;发展规模最小,为0.016%。(2)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及绿色化水平是农业保险发展规模实现“造血”增收的有效路径,而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赔付水平而言,仅有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水平是其实现“造血”增收的有效路径;当前偏低的保障水平与赔付水平抑制了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进而提升农业收入的中介传导机制。(3)农业保险对农业收入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而在东部地区农业保...  相似文献   

4.
食物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食物全生命周期环节、温室气体类型、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源三方面系统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食物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从食物生产和消费角度,确定我国饮食结构的转变、化肥高投入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食物损失浪费三大趋势是导致食物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转变食物消费方式,实现营养均衡膳食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肉类消费;生产方式上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加强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减少食物餐桌浪费,同时加强食物物流环节基础设施建设,将分销配销过程的损耗降至最低。通过食物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适于我国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其根本任务是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在低碳发展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学科交叉及其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低碳农业应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形态。低碳农业发展应树立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目标;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有序利用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从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现代农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整模型,分别考察了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区域农业用能强度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用能强度随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收敛或发散情况。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收敛的,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在三者中最慢;第二,我国区域农业用能强度也具有收敛性,即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类别,尽管煤、油、电使用效率都呈现出收敛性,但是电的使用效率最高,而油的使用效率最低,同时,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用电上;第三,我国区域农业用能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结果,并显示出个体属性差异、区域差异和结构特征。就政策建议而言,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用能的替代弹性,优化农业用能结构以及通过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途径是提高农业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的持续 发展内在关系的理论分析 农业发展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性变化二重内容,农业的发展能否持续,从经济增长方面分析,取决于闲置资源、农业技术进步及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然而,分析农业发展能否持续,不能孤立地考虑经济因素,必须把制度因素纳入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了分析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作者选取中国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了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当偏离均衡时,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59.8%;存在从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但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增加农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资本是农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本文认为农业生态因资本的增值而改善,资本因农业生态的改善丽保证其受益的长期性和增值的整体性.论文从生态资本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农业生态资本是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投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农业资本,指出了农业生态资本具有既能充分体现自然属性,又能充分体现社会属性的功能价值、补偿价值和时间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的边际机会成本法、补偿价值法、总经济价值法、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净价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并借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业生态资本价值的评估模型,为保持农业生态资本存量非减性,良性地运营农业生态资本,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21世纪农业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现代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清洁生产因突破了传统的终端污染控制的被动局面,在工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然而,以高度集约化和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为达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农业清洁生产应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环保策略,其关键是开发绿色农用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生产要素的相对禀赋和积累状态将决定农业技术变革模式和增长路径选择。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发展区间。那么,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呢?论文利用1978-2012年农业内部行业层面成本收益数据,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来考察农业的增长路径、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技术变革存在明显的诱致性偏向,即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节约劳动倾向和"资本深化"迹象;2我国农业增长路径可能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型,正在突破传统的高度人口-土地压力下"内卷化陷阱",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3由于农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地劳配比的结构特性,农业技术变革模式与增长路径也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由于要素禀赋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一进程是大势所趋,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相应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也必须就劳动生产率导向下农业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未雨绸缪,做出前瞻性规划,这可能包括"要素替代"、"诱致性技术进步"、"机械化"等,以把握农业发展的历史性契机。  相似文献   

12.
5月25日~28日,国际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英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澳大利亚、巴西、日本、泰国、尼泊尔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这次会议主要对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持续农业,技术进步与持续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当前持续农业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势。 (1)持续农业应当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新战略。它是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起来,把生态、技术、经济、社会作为协调统一的综合整体来认识,以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中国农业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我国农村基本制度的变革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历史,认为从农地制度变迁开始,最终建立的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奠定了农业持续30年的发展基础.21世纪以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的惠农政策进一步突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旨,从农村财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变革成果带来的政策效应逐渐深化,产生了农产品供应充足,人民生活改善,农民负担减轻、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形势,认为我国"三农"政策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将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程度依次降低;市域层面,3市农业现代化程度均不高,为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忻州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高级亚阶段,吕梁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低级亚阶段。县域农业现代化程度整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部较高的空间格局;(2)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对现代农业的贡献分别为16.4%、29.7%和53.9%。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导致生产结果效率低下,农民可支配收入低,农民生活水平低是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迟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产业化地域类型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江苏沿江地区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加工企业带动型、流通企业牵引型、专业市场辐射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型、主导产品推进型和外向型农业导入型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地域类型,对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现江苏沿江地区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是:构筑农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农村市场组织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建立新型的农业投资机制、创新农业土地流转机制和转变行政、农业科研部门的服务职能;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农业和农产品结构,加快建设区域专门化农业生产基地;加强农业技术革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建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农业经营理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化发展的农业人才“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人才支持,但长期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偏向城市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等,造成农业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人才"空心化"、产业化人才匮乏等问题。随着农业生产链条的不断延伸及分工与合作的逐步深化,满足产业化需求的人才结构也逐步细化,许多关键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如:推动产业化扩张和规模化发展的规划管理人才,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产业链延伸交融程度的农业技术人才,促进产业链顺利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服务人才等。当农业农村现有人才存量无法满足产业化发展需求时,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合理引导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农村籍大学生以及非农籍社会人才回流农业,是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相应的,实现人才顺利回流农业,需通过日益延伸的农业产业链内部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并引导产业化紧缺人才组成专业型或互补型人力资本团队并积极参与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 ,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 ,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采取合理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确保 2 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采取合理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确保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食品与环境如何相互影响,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碳减排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食物里程"通过考察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距离,量化食品生产、运输、消费过程的碳排放,考察食品对环境的影响,该指标得到政府、食品加工厂、贸易商、消费者、环保主义者和学者普遍关注。本文从食物里程的内涵着手,系统阐述食物里程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介绍食物里程的两种计算方法,包括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法和供应链中的能源使用等,食物里程涉及到碳排放的三个公认的评估标准:1PAS 205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ISO/CD 14067。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食物里程的价值角度、消费者角度及国际贸易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合理界定食物里程的内涵,科学利用食物里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而改善环境,防止食物里程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迫切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作用。20世纪80年兴起的都市农业变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向多功能化发展。它有助于在城市社会来临之际,重新对农业进行定位,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途径。鉴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急需理论指导,本文从都市农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出发,详细评述和总结了各学科对都市农业价值功能的认识,提出了要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的综合系统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定位。并建议应遵循整体功能的阶段性和适宜的发展形式,推动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注意发挥和协调各功能间的相互作用与演进,将都市农业纳入到城乡统筹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