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 ,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 2 0 0 3年 ,我国煤炭生产量达 16.67亿吨 ,而煤炭供应呈现局部紧张局面 ,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告急 ;我国原油产量 1.7亿吨 ,进口原油和成品油 1亿多吨 ,但一些地方出现柴油等成品油短缺现象 ;电力方面 ,2 0 0 3年全国累计发电量 1910 7.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5 .5 % ,可全国还有 2 0多个省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我国一次能源资源情况也不乐观。我国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0 0 0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有 2吨多 ,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10 74…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矿产供需均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能源需求的均衡关系及解决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失衡的战略途径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探讨的重大问题.文章运用协整技术,就1990-2008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需求协整关系的检验,认为中国工业化与能源需求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也将持续提高.然而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化高能耗结构特征与能源低效利用并存的困境以及能源供需矛盾不利于能源供需平衡的平稳发展.我国应适应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规律,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当限制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向离附加值、低能耗、高技术产业转移;在实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同时.有效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建立能源应急机制等战略途径来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减少城市污染排放和提高城市能源效率的双重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研究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并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减排”与“增效”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区域发展差距日益缩小。在空间演化格局上,先行区发展从“零星式”分布演化为“多点式”覆盖,围绕先行区分布的推进区数量逐渐增多,并与先行区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2)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减少城市约4%的污染排放,提升城市约9%的能源效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该结论仍然成立。(3)不同的地理区位、行政级别和资源禀赋,数字经济发展“减排”与“增效”的影响不同。其中,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仅增效,不减排”,非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既减排,又增效”。(4)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减排”与“增效”的中介机制,人力资本仅是数字经济发展“增效”的中介机制。(5)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减排”与“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双向入手,兼顾产业部门、行业部门结构,剖析1996-2011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减缓了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使行业部门结构变化转向节能。我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口依赖型经济、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追求都使重化工业化趋势愈加明显,严重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成效显著,但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增长,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应当控制经济增速,构建消费主导模式,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多层次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张吾乐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随着能量消耗的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局部的、地区的以及全球性的三种。一氧化碳中毒对交通警的危害是局部影响,酸雨对欧洲森林的影响则是地区性影响,而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属于全球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源,制成各种产品供消费,同时把流程废物中无法再利用的部分排入环境。任何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寿命之后,最终必定成为废物排入环境。总之,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把自然资源不断地转化为废物;把有用能源转化为无用能量。资源、能源与废物和无用能量(无用能量的基本形态是低温热能)的本质区别在于熵值  相似文献   

8.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CO2排放置显著增加,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碳税作为最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适时开征,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是中国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的要求.本文根据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消费量及相关系数对相关能源产品使用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依据国际实践经验拟定了三种不同情景的碳税税率.利用1999 - 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影响.研究表明:①征收碳税会降低社会总产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消极影响,从长期看,随着碳税体制完善,税率逐步提高,这种消极影响将逐渐减弱;②征收碳税可以提高能源的产出效率,降低能源要素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③碳税税率提高会减小劳动和资本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因此,碳税开征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且能有效地调整要素间收入分配.但是受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碳税对中国经济冲击较大,短期内暂不适合开征.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前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逆转并大幅下降.电力和制造业是拉动能效上升和碳强度下降的主要部门;建筑部门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CO2排放有所上升,但增速较“十五”而言明显放缓;交通部门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单位周转量能耗均有所下降,但高能耗交通模式高,部门总能耗和碳排放量上升明显;农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略有下降,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明显;大规模造林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的碳吸收能力,使林业部门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柱.多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出台及有效实施,为中国长远的低碳发展奠定了初步但实在的技术基础、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低碳发展呈现出碳排放总量上升、强度下降的基本特征.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使中国的低碳发展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进展.由于政策手段单一,“十一五”期间政策实施尽管有效但成本很高,这也是“十二五”低碳发展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问题的再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国内关于"资源诅咒"问题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调整研究方法,采用合适的指标进行回归实验,得到以下结论:①仅从实验结果上看,"资源诅咒"问题在我国还不是很突出,导致西部发展跟不上东部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处内陆,在对外贸易中不占优势,缺乏对投资的吸引力,工业化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而不是因为富集资源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危害过甚。之前的国内文献对"资源诅咒"在我国存在与否这样一个问题的判断大多是肯定的,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区位这样一个非常显著的控制变量;②虽然数据显示的结果如前所述,但我们可以推测,一些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或者在短期内尚不能完全释放出来,或者无法反映在我们的研究中。总之实际的情况恐怕比数据分析的结果要严峻,及早进行规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含义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出的新要求及对策,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具体探讨了如何开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开展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对准确掌握各类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进行勘探及资源开发决策的重要性,阐述了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经济评价基本模型及从经济角度对资源进行分类的标准和确定资源优先开发顺序的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干预超出了生态环境所允许的范围 ,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便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主要是二者的“U”字形关系 ,经济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领域涉及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 ,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因素包括市场与政策、技术与经济结构等。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指标体系 ,以承载力为标准 ,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通过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三方面对这两大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影响其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对比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提出未来经济发展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矿种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偏低。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较大,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关注消费规模的扩大对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构成的压力。未来20~30年。中国13亿人中的大多数要从目前的温饱走向小康生活,物质生产与消费的规模将持续扩大,由此将带来的资源短缺与增加的环境压力。应引起政府、企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仅对近年来国民物质消费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醒人们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今天。适度消费、过节俭的生活还应广泛提倡。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四者的协调发展包括“有限协调发展”和“完全协调发展”两个层次,其实质是弱化、消除其间的消极关系和消极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和促进其间的积极关系,实现四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协调发展战略”应以不影响长远的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经济发展置于中心位置,强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同时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资源学目前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传统的资源学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科观念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因人类耗用行为而导致可再生资源灭绝的理论研究,应该以个体理性下的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假定。通过构建此类模型,对珍贵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灭绝问题进行了探讨。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起初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而增大,后来又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而减小。据此建立再生速度(〖WTBX〗V〖WTBZ〗1)函数。在假定资源消耗满足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消耗资源的总成本(〖WTBX〗C〖WTBZ〗)函数;由不可替代性、无法人为增加供给这两个特点出发,对珍贵可再生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构造其价格(〖WTBX〗P〖WTBZ〗)函数。由〖WTBX〗C〖WTBZ〗和〖WTBX〗P〖WTBZ〗函数,可以推导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消耗主体利润最大化时的珍贵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WTBX〗V〖WTBZ〗2*)函数。然后,通过〖WTBX〗V〖WTBZ〗1与〖WTBZ〗V〖WTBZ〗2*函数的对比讨论,对珍贵可再生资源的灭绝做出理论解释。最后,从模型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并特别指出,如果政府能完全控制资源的消耗,则不但能防止资源灭绝,还可以使人们长久地获取更多的资源;技术是解决灭绝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循环经济理论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与发展过程的过程中,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