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煤炭自燃发火预兆 (一)、煤炭白燃的预兆:1、视觉。人用肉眼可见水蒸气凝聚在支架或巷道表面上,形成水珠,俗日“煤壁出汗”,这是火灾外部征兆。  相似文献   

2.
冒顶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意外冒落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灾害事故,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尤其是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机会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冒顶,简而言之就是通风道坍塌。按照顶板一次冒落的范围及造成伤亡的严重程度,可将常见的顶板事故分为两大类:局部冒顶和大冒顶事故。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剖析,找出症结所在,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事故的防范工作,使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5.
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简要分析了国内外事故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共同特点及问题,对事故经济损失的概念和计算范围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给出了新的事故经济损失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建立了评估模型,明确了从企业角度和国家角度评估事故经济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现代事故理论提高事故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老祖宗喜欢就事论事,所以经验主义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经验是实践的总结,而理论则是总结的系统化。经验固然重要,理论亦不可少。特别在高科技时代,轻视理论无异于“自杀”。“运用现代事故理论提高事故管理水平”,虽是一个大话题,却点出了理论的重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者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养成尊重科学的习惯,的确是件任重道远的事。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遏制我国目前伤亡事故的多发趋势和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对事故发生的特点与致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事故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理清了管理、物质、环境和人为因素在事故形成与发生时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对导致事故多发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理论剖析,从而发现了事故规律,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事故预防和控制水平,以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及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运用事故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从危险源概念辨析入手,认为,危险源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能量、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而不具有能量的隐患不是危险源.进一步探讨危险源的分类、层次结构及基于危险源理论的事故预防控制模型;同时,分析各类危险源在事故预防控制模型中的地位,指出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结果表明,事故是由直接危险源、第一触发危险源和初始触发危险源等不同种类的危险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对不同危险源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及事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事故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依据收集统计的、真实可靠的事故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及建立的多种事故预测模型,在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建立了事故预测数学模型,给出具体方法与步骤,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从而做到对将来发生的事故未卜先知,用以指导安全生产活动,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我国近18年来各类事故死亡人员的数据建立事故预测数学模型,并运用确立的最佳事故预测数学模型而预测出的事故数据,探讨我国伤亡事故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起“矿井动力现象”事故,从发生这起事故的条件和可能性及其事故后的特征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该次事故不是一起“矿井动力现象”-煤与瓦斯突出,而是一次因放炮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指出了发生这次事故的原因,总结了该次事故的经验及教训,同时也提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傅贵  郭孝臣 《安全》2019,40(9):1-4
阐明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其发展、应用及提高事故预防效果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重要观点得知,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致因理论是发现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的工具,当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所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综合以往文献,给出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实质性科学含义是事故的原因定义、原因间、原因与事故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形象地综合表达为事故致因模型,其获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安全管理实务认识到,社会组织要有效管理其安全健康和环保业务,选择一种事故致因模型作为总体思路且连续运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研究仍停留于技术装备研发、事故起因分析、预防措施探讨的层面,缺乏从整个体系的层面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内在机制与结构框架进行分析和讨论的现状.笔者提出,沿着事故预防体系规划、事故预防管理、事故预防实施为横向研究轴,以规划、管理、实施各阶段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与管理实施体系为纵向探研轴,并在纵横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子体系间相互关系及各体系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从体系框架上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研究内容及层次结构予以搭建界定.该体系的建立为现实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与实施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重大事故演化的本质规律和探究事故后果累积放大原理,从安全物质学的视角提出事故链定义和形成机理,并解析其内涵;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表征事故链演化过程的载体反映;基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构建事故链式演化概念模型;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论述事故阶段演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提炼事故预防与控制策略框架。研究结果丰富了事故链式演化理论,可为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从微观上看,是在瓦斯积聚、引火源和氧气浓度3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从宏观上看,是在生产活动中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了微观3条件的同时具备.笔者介绍了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在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瓦斯爆炸事故演化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事故演化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指出:事故演化是一个流变-突变过程,其突变的程度反映了事故的严重度;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物的因素决定事故的严重度;安全生产必须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避免人和物的运动轨迹越过分歧点集.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发生规律,预防事故发生,收集、整理近10年来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统计特征.发现存在\"秋季学期\"现象、\"星期一\"现象和事故易发生在教学楼1~2楼楼梯间.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有:学生安全素质不高,学生安全教育不足,信息交流不畅,学校硬件设施设计不合理,学校应急管理不足.针对案例统计分析结果和原因,提出预防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应对措施,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从宏观层面总体评价全国各产煤省事故风险,并分析事故变化特征,搜集“十三五”期间国内煤矿事故数据,从煤矿事故类型、伤亡情况、时空地域等方面,采用数理统计、可拓理论等数学方法,分析煤矿整体安全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顶板事故取代瓦斯事故成为主要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地域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趋势,国有煤矿事故总量占比增大,乡镇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多发;频发事故省份存在煤矿数量多、百万吨死亡率高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性,矿山机构改革以及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于矿山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煤矿事故类型变化与国内灾害治理投入、标准制定、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以及淘汰小型落后煤矿存在强耦合关联关系;采用可拓理论分析得出“十三五”初期整体煤矿事故风险等级为三级,到“十三五”末期整体煤矿事故风险等级为二级,整体安全形势趋于向好。  相似文献   

17.
曹庆贵  曲楠楠 《安全》2019,40(9):5-10,25
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能量单元、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均可用于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的思路是一致的,用于事故预防工作时的应用方式清晰、明确,但这两个事故理论中使隐患的概念变得模糊,危险源的概念也需要加以界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险源、隐患和风险的定义、特性及关系,讨论了与危险源相关各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方式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将各类危险源视作风险的不同分类,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对各类危险源做出界定性说明,以理清相关概念在应用时产生的困惑,使这两种事故致因理论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煤矿事故预防中的行为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分析矿业及非矿业事故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激励安全行为,抑制不安全行为,将大大减少工作中产生的意外情况,提高人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笔者以行为科学和安全激励理论为基础,分析激励与安全行为的关系,依据煤矿事故控制和预防机理,提出煤矿安全行为激励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构架,该研究成果对减少事故与伤害、提高矿业安全绩效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