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废水生物脱氮中,利用载体固定,形成颗粒污泥等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在增加生物脱氮速度,节省碳源,减少后曝气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方法,并实现单级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废水生物脱氮中 ,利用载体固定、形成颗粒污泥等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在增加生物脱氮速度、节省碳源、减少后曝气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方法 ,并实现单级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源水库的氮源污染和有机物污染问题,研究了原位投菌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的修复效果。实验在中试反应器中进行,所投加菌剂为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菌剂投加量为0.1 mg/L,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8 mg/L,水温为16~25℃的条件下,系统对水中主要污染物NO3--N、TN和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质量浓度分别从1.68、2.25、5.50 mg/L降至最低值0.75、0.95、3.03 mg/L,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7.5%、57.7%和44.9%。系统对水中氮源污染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将原位投菌技术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体的水质改善是可行的。同时还探讨了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SBBR脱氮除磷效果及机理.在SBR中填充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SBBR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A/O运行工况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并在SBBR运行稳定时研究其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BBR中的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在空间上形...  相似文献   

5.
生物脱氮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好氧氨化等生物脱氮的新技术,并指出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开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p.BN5开展去除硝态氮实验,同时研究其降解苯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最佳转速180 r·min-1条件下,菌株在72 h内可完全降解80 mg·L-1苯;同时,硝态氮的去除率为93.2%。氮平衡分析表明:57.1%的硝态氮转化为胞内氮,32.7%以含氮气体形式被去除;细胞主要通过好氧反硝化和细胞同化作用脱氮。高浓度的苯对细胞生长和硝态氮的去除均有抑制作用,可通过固定化细胞提高降解性能。固定化菌在批式反应器中能高效降苯脱氮,且能够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菌株Pseudomonas sp.BN5可以有效的去除苯和硝酸盐,为该菌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纳滤膜,预臭氧化及新型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和电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最新技术动态。对相关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沸石联合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固定化,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沸石及不同组分固定化方法对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氨氮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的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16 d的驯化,氨氮去除率为90%以上;沸石吸附氨氮为快速吸附,粒径<0.5 mm的沸石的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其他粒径的沸石;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去除效率不同,各组分均有贡献,吸附容量依次为:沸石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微生物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可分为4个阶段,即沸石吸附阶段、吸附饱和及微生物适应阶段、硝化作用明显加强和沸石部分再生阶段、微生物作用良好和沸石进一步再生阶段,最终沸石吸附与生物再生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中,氨氮去除率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δ15N标识含氮化合物和微生物,通过分子识别技术,分别对封闭系统和动态系统的氮化合物进行研究,以解决氮化合物的定量化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用δ15N标识技术检测反硝化反应的定性定量关系行之有效;同时,反硝化反应具有使反硝化产物富集15N的特点,硝化反应具有使硝化产物贫化15N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絮凝-超滤工艺中,相同混凝剂投加量(相同金属摩尔浓度)下铁盐比铝盐的混凝效果好;微絮凝-超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时间为120s左右;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2.2mg/L(以Fe计)。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改善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超滤工艺。微絮凝-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均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对使用超声波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微污染水的细菌和色度去除效果明显,细菌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COD和浊度去除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结果还发现,水体pH值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沸石的静态吸附性能以及不同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沸石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采用氨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使用溶液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当吸附时间为30 min时,氨氮质量浓度为0.66 mg/L,去除率为86.8%,之后氨氮浓度和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2)水力负荷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大,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氨氮去除率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当水力负荷由0.4 m~3/(m~2·h)提高到1.3m~3/(m~2·h)时,氨氮平均去除率降低了13.2%.(3)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氨氮平均去除率略有上升.当气水比为0.5(体积比,下同)、1.0、1.5时,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85.3%、86.7%.(4)氨氮去除主要发生在填料层200~600 mm处,600mm处的氨氮去除率已经达到89.7%,占总去除率的96.9%,而600 mm处后的氨氮浓度趋于平缓,去除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固定化手段,将筛选出来的优势菌种应用于生物活性炭挂膜过程,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加速挂膜过程,并用于微污染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挂膜需要24 d,而采用固定化微生物9 d挂膜完成,对氨氮去除率达到90%,微生物挂膜时间缩短了60%。IBAC表面的微生物数量高于自然挂膜BAC微生物量,并且沿着水流方向微生物量逐渐减少。微生物镜检发现,运行3个月的IBAC表面出现大量菌胶团、轮虫和钟虫等原生和后生动物。IBAC具有较快的启动挂膜性能和较好的微污染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低温季表流湿地脱氮效果下降是业内公认的难题,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针对大型表流湿地处理微污染水体的相应研究开展较少。综述了表流湿地脱氮机理及低温季限制因素,同时以盐龙湖工程的表流湿地单元为实例,分析了其在低温季对微污染水体中各形态氮素的净化效果,从优化湿地运行角度出发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季表流湿地进水的TN平均值为1.16~3.35 mg/L条件下,TN、NH3-N、硝态氮、Org-N的平均去除率为13%、35%、15%、-14%;显著影响表流湿地出水TN浓度的因素为湿地运行面积、进水负荷、温度以及进水浓度(p 湿地运行面积(负相关)> 进水负荷(负相关)> 温度(负相关)。显著影响表流湿地NH3-N出水浓度的因素为温度与进水浓度(p温度(负相关);当HRT从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由6%、26%提升到17%与41%。  相似文献   

15.
侧流除磷ERP-SBR新工艺在进水COD=338~527 mg/L、TN=40~60 mg/L、TP=8~11 mg/L的水质条件下,出水COD≤39 mg/L、NH3-N≤1.8 mg/L、TN≤5.8 mg/L、TP≤0.29 mg/L,且72%的总氮损失发生在好氧曝气阶段.在分析影响该工艺生物脱氮因素时发现:SBR反应器的DO时间分布是影响好氧生物脱氮和缺氧内碳源反硝化的重要因素;侧流除磷工艺特有的高浓度活性污泥、颗粒大且密实的污泥絮体有利于形成好氧生物脱氮过程所需要的微环境;控制较长的污泥龄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好氧脱氮能力,SRT与好氧脱氮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ηODN(%)=0.89×SRT-5.74.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藻菌去除海水冲厕污水中氮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钠凝胶包埋固定小球藻和活性污泥,对冲厕海水污水(模拟)中的氮磷污染物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在藻菌比为2:1,固定化藻菌对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5%和92.2%。在N/P为10时,固定化藻菌对冲厕海水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25~30℃时固定化藻菌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最好,温度过高时藻和细菌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固定化藻菌体系处理冲厕海水污水的较佳pH范围在6.5~8.5之间。  相似文献   

17.
18.
为缓解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进一步降低入湖河流氮的含量。针对滇池流域新运粮河的低C/N水质特征,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微曝气生物滤池(BAF)及固相反硝化(SPD)组合异位脱氮工艺。结果表明,BAF+SPD组合工艺启动挂膜阶段,约3周后,NH4+-N的去除率达80%以上,而反硝化细菌增殖相对缓慢,约5周后,NO3--N的去除率达80%以上;稳定运行的低温阶段,除降雨时间外,NH4+-N平均去除率达80%,出水NH4+-N浓度<1 mg/L;NO3--N平均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出水NO3--N浓度<1 mg/L;TN平均去除率达80%以上,出水TN浓度<2 mg/L,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19.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