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张孟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1,(1)
在国外,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是逐步发展起来的,起初人们只是对环境的局部问题进行研究,如较早的有专门研究河流水质的Streeter—phelps模式[1925年]及专门研究大气污染的Rober模式[1923]与Sutton模式[1932]。到了六十年代,才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而产生了环境系统工程学。如72年美国的内梅罗著有“河流污染的科学分析”;73年美国的列奇(L、G.Rich)著有“环境系统工程”一书;77年日本的高松及内藤著有“环境系统工程学”。在此同时日本学术振兴会按美国的NSF援助计划,日美科学协作“用系统工程方法防止环境污染”。此外西德等国在这方面亦有新的进展。以下简要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74年1月,北京市环境检测方法协作组在市三废治理办公室领导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主待下,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交流了在环境检测方法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三十篇科研报告。报告内容丰富,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是经过批林整风后在科研工作上的一项可喜收获。现将报告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巴塞尔公约第四次缔约国大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UNEP)2月23日至27日在马来西亚的古晋市召开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会议。92个缔约国,19个非缔约国,11个联合国机构,14个非政府组织共39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经过激烈的讨论,通过了23项...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国际环境公约动态Activitiesof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Conventionsin1997《乏燃料管理安全与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该公约于1997年1月13-17日、3月6-14日和9月1-5日在奥... 相似文献
13.
仲夏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8,28(2)
第15届国际环境生物指标会议(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Bioindicators)于2007年6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主题是“环境生物指标“,其中包括5个议题,15个专业,由国际环境生物学会主办。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从事研究与应用生物指标/生物标记物测量污染物效应以及环境中人类活动干扰疾病起源研究的国际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论文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深圳经济特区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在近中期本区环境规划的着眼点,不仅是局限于对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污染的治理,而且着眼于解决过去和防范未来在环境发展中的现实性和潜在性环境问题。我们选用了以系统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的动态研究方法。把深切特区的环境问题构造成一个有自然条件、资源消耗、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参与的复杂大系统进行研究。本文由五部分组成: 1.问题和思路 2.建模原理和方法 3.模型的结构 4.模型的功能和应用 5.结论 通过年项研究,阐明了深圳经济恃区的环境现状,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环境系统动态模型、应用模型分别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策略分析和预测分析,动态地回答了人们对深圳经济特区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如,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人口增长、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新兴城市建设和经济开发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协调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为深圳经济特区进行现代化的环境管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动态设备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仿真技术的发展和特点,其次介绍一些仿真经验,最后通过若干实例介绍Simulink软件在动态设备系统中的应用。结果基于Simulink仿真,可以快速获得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所关注的参数运行结果,为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应用于动态环境试验系统设计中,可提升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环境服务付费研究与实践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国外"环境服务付费"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的成果,总结了其应用和实践的经验,分析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公众环境关注、环境规制与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十八大以来,公众环境治理与环境规制成为影响能源密集型产业动态的重要因素。基于2011—2016年百度指数数据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将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的环境压力划分为公众环境关注、非正式环境规制和正式环境规制,采用Logit模型综合探讨了环境压力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环境关注显著降低了能源密集型产业进入的概率,除环境建议与提案外,其他非正式与正式的环境规制均能够抑制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进入。此外,在公众环境关注度高的区域,非正式和正式的环境规制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进入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