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电磁信息观测手段的实际工作需要,简明地阐述了电磁信息观测仪的标定意义,标定精度要求及基本标定方法。为电磁信息资料的定量分析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响水电磁信息观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临震电磁信息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求出的用异常时间估算震级的经验公式在短临试报中经受了检验,说明用临震电磁信息的异常时间预估震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台电磁信息观测在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Ms≥3.0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为例,通过对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分析,认为距震中300km左右,Ms≥3.0级的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电磁信息观测可能成为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枣庄电磁信息台DPJ Ⅲ、ULF Ⅲ及JD 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楚雄观测点的震前电磁信息观测结果.据1985年6月1日至1986年5月1日统计,共出现电磁信息异常25次,对应43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23次,2次有异常无地震,2次有地震无异常,异常对应地震率为92%.又据异常变化作出临震预报检验10次,均有对应,其中三要素预报得较准确的有5次,说明了震前电磁信息异常观测在临震预报中是有前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会出现许多电磁异常信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些异常信息来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的深入,有不少成功预报的震例,也有许多失败的预报震例。自20世纪以来,地震电磁异常现象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有它的临震异常现象的发现与记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观测、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加强我市短临监测能力,天津市南郊地震办公室于1991年4月1日开始进行电磁辐射观测工作。采用的观测仪器为DPJ-Ⅲ型地震电磁辐射仪(工作频率38.33kHz)和ULF-Ⅲ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工作频响在几赫兹范围)。配用DD-1地震记录仪进行模拟记录,走纸速度为43mm/分。两台仪器均采用磁天线接收方式。DPJ观测仪的接收天线架设于观测室内,按轴向NS放置(以下简称D_(NS)道);ULF观测仪的两根超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总结了临沂矿务局电磁信息观测震例资料,并介绍我站利用点频接收天线进行方位扫描的方法,确定异常最大幅度的方向,用来预测震中方位,以及在对莒县3.8级和射阳4.7级地震预报中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临震电磁波发射现象的多频段观测试验,观测仪器所选用的工作频段为超低频、低频、甚低频、中频和高频五挡,在较高的频段上以点频接收为主,而在较低的频段上以宽带接收为主,信号处理方式一般为幅度解调与积分放大相结合,笔绘出信号的包络。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江苏弶港与南渡电磁信息多频段观测仪器的高灵敏度接收道记录到一系列特殊波形,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观测结果,对其波形与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强电磁环境下气体密度继电器接地情况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空间干扰、接地干扰和传导干扰等方面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避免气体密度继电器故障损坏的有效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气体密度继电器运行环境更为稳定,有效降低了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故障率,为后续超/特高压工程强电磁环境下气体密度继电器接地设计、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新体系第一个天基观测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首发星。于2003年启动规划论证,2005年进入关键技术预研,通过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合作,在电磁卫星载荷平台设计、载荷研发、卫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国许多台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 ,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 ,对地磁观测带来了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 ,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地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地应力相对测量干扰排除讨论会于1983年元月6日至11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区)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从地应力相对测量系统内传感探头、信息传输线、测试仪器等各个环节上的干扰机理和排除干扰的措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等请方面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与会代表认为地应力相对测量的测量原理是正确的,然而,同其他地震监测手段一样,一地应力相对测量中存在有各种因素的干扰,观测数列上亦存在着误差。如井温、井水压力、电磁场的扰动、传感器的工作点、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对1991年11月5日射阳Ms4.7、1992年1月23日黄海Ms5.3级两次地震在震前江苏省及邻近地区统一观测仪器后的,高密度电磁信息观测台网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认为在今后几年内实现对4级以上地震进行短临跟踪预报和对地震电磁辐射源进行定位研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溧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及国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段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电阻式地应力观测系统实验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了干扰因素的来源与识别方法,提出了长期观测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DPJ-Ⅲ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是接收震前电磁辐射低频段临震异常信号的专用仪器,它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可进行来波方位扫描的特点。ULF-Ⅲ型超低频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是接收超低频地震电磁辐射的专用临震前兆监测仪器,它和我们自行研制的高效、小型磁天线配合使用,可进行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向的超低频地震电磁辐射观测。用这两种仪器组成的观测系统配置灵活,操作维护简便,但在长期不间断工作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14,(6):8-9
2014年11月14日,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意大利空间局联合主办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实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对建设地震立体观测体系、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地震观测井孔实现观测条件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有些非观测层段的地下水由于与钻孔——含水层系统存在水动力联系而产生的干扰影响可以用有效方法予以排除,根据成井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止水方法。由于止水后缩小了观测段的井径也就缩小了变径系数。因此,止水后的井孔将收到既排除干扰同时又增大信息量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1999-09-14和1999-11-30绵竹两次5.0级地震前,位于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几个地表台和井下台分别接收到不同频段、不同形态、不同强度的电磁幅射异常信号。本文分析了地震前后电磁幅射信号由弱—强—弱—平静的变化过程,总结出震前电磁幅射异常信息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大、信号强、信息组数多、信息减弱或平静后数天发震的特征。同时尝试用旋转ULF- 地表电磁波信息观测仪天线方位或转动地表DPJ- 点频电磁幅射仪接收天线位置的方法跟踪来波方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