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虽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但地震灾害频繁,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期间最大地震当属康熙七年的山东郯城地震,仅郯城就死8700人,沂洲死1.2万人;其次是康熙十六年,即1679年9月2日发生在三河——平谷的8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郭迎堂 《灾害学》1993,8(1):82-85
文以历史记载为依据,对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地震的水灾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这次地震水灾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系统地计算和确定了1668年郯城地震的震源参数,讨论其特点进而提出了计算地震断层动摩擦阻力和应力的公式,给出了衡量地震断层破裂彻底度的判别指标和主震后强余震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李庆岭  李金波  马志峰 《灾害学》2007,22(1):98-101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地震记载资料,对熊耳山地貌、裂谷以及崩塌遗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认为,熊耳山裂谷及崩塌是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的产物,属典型的地震灾害遗迹。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的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洪太 《防灾博览》2009,(3):94-102
山东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中部有郯庐断裂带,西部有聊考断裂带.北部有渤海-威海断裂带。东部是南黄海地震区,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境内曾发生有史以来中国大陆东部最大的地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山东省有61个县(市、区)处于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9个县(市、区)处于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相似文献   

7.
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郯城“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康熙《郯城县志》)。地震波及黄河上下,长江南北,长城内外,南至浙江、江西、湖  相似文献   

8.
通过精确修订震源位置后,小震呈现线性或带状分布规律,使用数学方法对线性或带状分布的中小地震拟合一个空间的平面作为震源断层,来揭示地震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的关系。以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0级盲断裂地震为例,对大震区余震的震源断层进行拟合,获得了3次地震发震断层在震源深度上的几何结构和运动方式,且拟合结果与深部构造探测比较吻合,表明震源断层方法对于活断层探测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综合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考察的有关情况,然后重点对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的综合评估原则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综合评估量表.最后,对北川、映秀等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3)
中国政府为汶川地震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地震纪念景观体系。汶川地震十周年,选取汶川地震灾区场域349处地震纪念景观,采用地方考察、科学计量、空间分析等方式探讨其类型划分与空间分布问题。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纪念景观可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主类,地震纪念地、地震遗址公园、地震遗址、地震场馆、纪念园、纪念广场等11个亚类和若干景观元。②汶川地震纪念景观以"映秀-绵竹-青川"聚集点为核心向外围扩散,主要集中于汶川县、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共涉及6个市州,并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层密集分布,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且各个市州在全省尺度下的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结论有望为地震纪念景观的空间配置、空间冲突、地方错置等问题的解决作出新贡献,为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震诱发的边坡失稳是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数值方法是对地震边坡进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具。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通过将地震记录转化为等效地震荷载实现地震波在场地中的施加;并采用Mohr?Coulomb准则模拟土体的非线性特征。根据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双面边坡的数值模型,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角度入射下不同坡角边坡的地震响应,讨论了地震波入射角以及边坡坡角对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和边坡形状改变了地震波在坡体内的传播规律,因此影响了边坡的破坏。随着地震波入射角的增加,靠近波源一侧坡面的滑动位移和滑动区域逐渐增加,而远离波源一侧的滑动位移和滑动区域逐渐减小。边坡坡度的增加引起坡面危害的逐渐加剧。本文讨论了不同尺寸边坡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规律,从而为地震诱发边坡的失稳破坏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合成的多点、多向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基于Bishop条分法推导了地震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公式。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下的不同坡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单点、单向地震动输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给出的算例,在坡高与地震峰值加速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多点、多向地震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要大于单点、单向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当坡高小于30 m、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1 g时,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与单点、单向相差不大;当坡高大于30 m、地震峰值加速度大于0.1 g时,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相对单点、单向要小36%以上,此时边坡稳定性评价必须考虑地震动的多点、多向特性。  相似文献   

13.
熊耳山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城区北约25公里的北庄镇,这里风景秀丽,地质构造复杂,主峰海拔高度483米,山虽不高,却十分险峻。2000年5月发现的双龙大裂谷,2002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近年来,经枣庄市地震局组织专家考察论证.日前被中国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命名为枣庄熊耳山崩塌开裂地震遗址。  相似文献   

14.
8·3云南鲁甸地震导致大量山体崩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牛栏江右岸火德红乡红石岩特大岩质崩塌规模1200万m~3,形成坝高96m,库容近2.3亿m~3的堰塞湖,成为震后危险最大的灾害点。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红石岩崩塌的形成机理与灾害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差分方法 FDM研究了红石岩山体在鲁甸地震的动力响应特征和崩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红石岩崩塌形成的主要内因为地形条件,地震作用是主要诱发因素。红石岩山体在动态的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拉裂-剪切破坏",形成较大的山体崩塌。红石岩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岩体的崩塌在地震作用4~6s内发生,即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VGA所在的时间段。坡体的响应特征表现出了高程放大效应、坡面应力叠加效应和坡体表面凸起放大效应,且在与坡面倾向同向的水平剪切波作用下,坡体响应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5.
堆石坝加筋坝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作用下堆石坝坝顶堆石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对格栅加筋堆石坝坝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拟静力法模拟水平和竖直向地震动荷载,运用考虑地震荷载的瑞典圆弧滑动法,对坝体整体和坝顶局部区域坝坡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格栅加筋堆石坝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加筋可以有效提高坝顶局部区域的抗震性能和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且随着格栅加筋层数和格栅抗拉强度的增加,其加筋效果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4,(2):F0002-F0002,1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紧邻北川地震遗址,占地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以玉树机场路0#滑坡群第七块堆积滑坡为试验原型,采用4·14玉树地震时收集的地震波为试验的基本动荷载,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方向分别先后加载时,多滑动面滑坡的渐进性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多滑动面坡体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基本上沿高程的增大,放大效应越明显;地震作用下,多滑动面滑坡的变形破坏发育于坡体浅层滑面,逐渐向坡体深层滑面发展,最终破坏变形是沿坡面浅层部位的滑动破坏;与单滑动面滑坡在地震破坏效应不同的是:多滑动面滑坡在坡体局部出现滑移变形时,不一定引起整体滑移,坡体的变形主要体现出了以浅层滑动面为依附面的坡面变形,并向坡体深层滑面不断牵引的破坏特征。该试验成果较好地揭示了多滑动面堆积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可为多滑动面堆积滑坡的治理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波 《防灾博览》2012,(3):41-43
2010年盛夏,骄阳似火,我有幸随同在赤峰召开的辽吉蒙地震联防协作区年会的与会人员前往宁城县考察地震遗址,拜谒大明塔,感受辽中京深厚的文化底蕴,饱览辽代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高速远程滑坡.在超强的地震动作用下,坡体结构被撕裂并抛射后,受到坡体前缘地形及自身势能的影响,很容易转化为碎屑流作远程运动,这种高位滑坡以其很快的运动速度和超常的运动距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与损失.本文在对汶川地震大型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坡体临空飞行运动初始速度、滑程运动最大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以锚杆支护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坡表及纵波沿锚固结构轴向传递过程中的动载效应,分析了沿坡底竖直向上入射的地震纵波经坡表自由面反射生成的SV波与坡体内传播的入射P波干涉叠加的传播特征。依据入射P波与反射SV波的波程差,得到在坡面浅表受干涉影响的最小临界边坡角和动力响应沿坡面垂直向内的最大影响深度,揭示了该最大影响深度与边坡角具有近似线性相关性;基于地震波加速度沿锚杆轴向的运动特征和波长与锚固设计参数的联耦关系,建立了锚杆轴向加速度的计算式,确定了抗震锚杆的设计长度,进而获得地震荷载作用下相应于静力锚固所需增加锚固力的补偿值。据此获得地震动影响界定的坡面浅域最大影响深度、锚杆设计长度和锚固力补偿值等研究结论,为锚杆支护边坡抗震参数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