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的不确定和复杂性.使得各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加,如何防范、控制危机.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重庆市711路公交车事件,从理念、制度、行为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强化政府危机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涛 《防灾博览》2007,(3):17-18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公共危机的高发、频发阶段,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2003年,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亿元,总损失约6500亿元。2004年,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总损失为4550亿元。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步伐的加快和不断深入,已经将克服不稳定因素、防范突发公共危机的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度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是对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这次非典危机也暴露出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政府危机管理制度的创新,以不断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我国政府正面临着突发公共事件的严峻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机往往是巨大的,灾害性和破坏性往往是严重的,而政府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预警机制,则可以从源头上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管理和防御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来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大多采用"事后补救行为",以较大的社会成本解决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6.
徐娟  张帆  张欣慧  叶飞扬 《灾害学》2023,(1):148-153
近年危机管理的研究,推动了学术界对韧性、脆弱性、社会资本和风险意识等概念、理论、方法和经验研究的重新思考。这些概念不仅用来刻画社会现象中的复杂问题,而且,也对其在危机管理研究领域中如何界定和使用提出了挑战。该文采用范围评价、半系统化评价和迭代德尔菲法,对以上概念厘清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韧性、脆弱性、社会资本和风险意识的组合概念模型,并以危机管理周期为背景,来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研究意义。在跨学科背景下对这一组概念的界定分析,有助于厘清各类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之易于识别、判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的公共管理是建立在美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的。 美国的政府体系是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个层级组成的联邦制政府体系,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政府权威和管辖领域.实行多中心治理和法定分权体制。联邦政府由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三个分支组成,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九江地区5.7级地震发生后灾区某市政府在应急救灾抢险方面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对灾区政府从启动初动体制到全面展开应急救灾工作的应急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就我国各级政府在灾害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应急预案但没有相应的防灾规划实施细则、灾后受灾应急评估体系不健全、应急避难与应急救灾物资缺少规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Clough-Penzien模型的参数合理选取在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期设计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公共工程项目安全性,也关系到公共项目管理的经济性.分析中参照国际知名学者的取值方法,给出了与我国规范相适应的模型设计参数.研究表明:合理的模型设计参数应当对场地条件(软土、硬土)有明显的区分度,为应用随振动理论进行公共工程项目抗震设计及管理分析提供了依据,并成功运用到河南电视塔项目的管理实施中.  相似文献   

10.
政府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跨区域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通过界定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内涵,运用多因素评估理论,建立了一套用于评估跨区域应急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提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跨区域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实例操作,表明该评估法可行性较好,效果较佳,能够为各级政府跨区域应急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灾害风险理论与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风险与风险管理理论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灾害风险内涵的认识还没有统一.在综述国内外灾害风险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灾害风险的定义和理论模型.依据对灾害风险理论的界定和认识,从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减缓4个方面构建了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框架.最后,针对当前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风险管理标准化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近年来三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国际标准化文件:Guide 73:2002,澳大利亚的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和ISO/CD 31000,以及国际减灾理事会的白皮书,评述了国际标准化文件在风险管理过程环节的基本条款和管理框架.Guide 73指引了风险管理领域最基础的术语,对全球的风险管理制定出通用的语言.它强调对于安全领域,风险管理把焦点放在危害的预防和减轻;AS/NZS 4360明确地确定了相关风险管理的定义,解释了风险管理的程序,重点强调要控制风险产生的后果;ISO/CD 31000聚合了大约26个国家的知识和经验,关注组织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和不断地进行审评的重要性;IRGC强调群体感知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只有当群体认知到可能存在风险时,才会有利于用自己的判断经验去进行风险识别、划分和评价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最后述评了中国风险管理标准化的工作以及在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化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赵要军  陈安 《灾害学》2007,22(4):124-127,142
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及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的流程分析,结合国外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建立了5个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机制,分别是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震前预警防范机制、震时响应机制、震后恢复重建机制和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滑坡风险管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险管理的框架入手,按照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的逻辑流程,总结了有关滑坡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方法体系。风险分析包括确定分析范围、危险性分析、危害后果分析和风险的计算。风险评价包括财产损失风险评价、个体生命风险评价和群体生命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有三种情况:不可接受、普遍可接受、可容忍。滑坡风险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比例尺,采用恰当的技术手段,获取相应的评价参数,定量化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风险减缓通常有三种途径:1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减轻风险发生的后果;3转移风险。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同样也是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灾害风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入手,用灾害心理学、灾害经济学和灾害管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了灾害所涉及的社会因素如个体和群体心理素质、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以及相关的灾害管理政策和区域经济环境问题。结合经济成本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灾害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强调了自然灾害管理中防灾减灾的意识、政策和决策措施等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wo flood disasters in Lae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pua New Guinea disaster management body. It first describes the objectives behi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and second, it examines the organisational response to the 1983 and 1992 disasters in Lae. Disaster response in terms of relief operations is generally prompt and spontaneous but can at best be described as haphazard, unsystematic and often uncoordinated. Both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disaster committees are, in many aspects, ill equipped in terms of capabilities, skills and resources. Many disaster operations are unable to ensure an immediate return of the victim's lives to normality –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any disas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An assessment of Disaster Risk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Gary Shook 《Disasters》1997,21(1):77-88
Historically, Thailand has been a disaster-free country, suffering only minor losses from natural hazards through the years. Emerging as a newly industrialised nation, the kingdom now faces an increased risk of economic and public damage from man-made disasters associated with rapid development. A risk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evel of disaster management. That assessment was preced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s of disaster risk, resulting in a redefinition to fit the needs of this study. This holds that the risk of disaster is the product of hazards, vulner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exercised over both the hazard and the vulnerable ele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condu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ose three component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impediments which may hinder good disaster or accident management. Floods, in both natural and man-made manifesta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highest risk factor, followed by major accidents and explosions, both man-made hazards. Major recommendations arising from the study included the consolidation of disaster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currently held by several agencies into a centr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the review and restructure of related law and regulations, the conduct of provincial and country-wide hazard assessments and the creation of a 'culture of safety' in Thai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