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广州罗岗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广州罗岗村这次生常绿阔叶林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在1200m2的样地里有维管束植物引种,隶属于40科65属其区系特点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该群落分为乔木层(3亚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等层次乔、灌层种类较多,主要以往粟(Ca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和黄果厚壳桂(CryptocargaconcinnaHance)等种类组成,草本展种类少.本群落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缺乏大高位芽、隐芽和一年生植物叶型以中型叶为主群落的大部分优势种的种群分布格局是随机分布的优势种群的立木结构分析表明,本群落处于进展演替它与30a前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乔木层原优势种黄桐、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ria)、亮叶肉实(Sarcospermalaurinum)等被锥粟、刺栲(Castanopsishystrix)等替代.草本层原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现已发展为原生性较强的龙船花(Ixorachinensis)、九节(Psychotriarubra)等种类  相似文献   

2.
四川瓦屋山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野外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瓦屋山中山段(halt 1500-1900m)自然恢复的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群落主要乔木物种组成,高度和径阶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1)恢复42a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已基本形成中亚热带湿性绿阔叶的生活型外貌和以中小型单叶为主,草质叶明显的特征,但与原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相比,落叶的中小矮高位芽植物明显较多,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偏少;(2)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有67种,而原生林仅57种,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主要优势物种组成相似,但次生林优势种更明显,并存在较多的处于伴生状态(局部地段还居于优势地位)的落叶乔木种类;(3)次生林较相同面积上的原生林乔木层的平均胸径DBH<2.9cm。次生林具有小径阶个体多,大径阶个体少的明显特点,但两类森林乔木大小结构分布与其它地区的异龄林基本一致,均遵从指数分布关系;(4)次生林6400m^2内h≥3m的乔木有1199株。垂直高度h分化不明显,hmax=22.8m,hav仅9.7m,而原生林6400m^2内h≥3m的乔木有1045株,平均高度12.8m。次生林缺失Ⅶ高度级(>25m),而Ⅵ高度级仅8株(原生林有55株),低高度级(Ⅱ-Ⅳ级)株数的比例大,占总株数的87.12%。说明次生林乔木拥挤度大,乔木层个体正竞争强烈,群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发生乔木自疏和它疏过程;(5)次生与原生林群落学特征比较表明,严重破坏后42a来通过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已经恢复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已经具有了原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到达了常绿阔叶林阶段,自然恢复是迅速而成功的。研究发现,自然恢复是生态恢复重建的可行性途径之一,而群落外貌(生活型、叶型谱)、主要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很好地说明了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恢复状况是良好的,因些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森林恢复评价的可选指标。图2表4参35  相似文献   

3.
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 方程和Taylor 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了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分布聚集.根据Iwao 的M* 与x 的回归方程,计算了9 个树种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信息论的线性抽样方法对白云山风景区的景观要素进行了景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风景区景观的异质性较大,并与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阔叶林类型的相对频率与平均信息量最大,已在白云山风景区处于景观基质的地位,对白云山的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皆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皆伐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林地土壤(δ0-20cm)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后林地土壤生生物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增强的幅度以水解酶活性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速效养分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呈下降趋势;土壤交换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5参10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间的竞争效应与竞争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邻体干扰模型及其野外工作方法,初步研究了缙云山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大头茶(Gordonia acumenata)和白毛新木姜子(Neolitea aurata var. glauca)3个种群间的竞争效应与竞争反应.结果表明(1)种内竞争效应排序为马尾松>大头茶>白毛新木姜子;(2)种间竞争效应排序为白毛新木姜子>马尾松>大头茶;(3) 种间竞争反应排序为大头茶>马尾松>白毛新木姜子;(4)白毛新木姜子与大头茶之间的竞争强度最大,达到1.05;大头茶与马尾松之间的竞争强度最小,仅为0.32. 表3 参8  相似文献   

7.
采用集水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广州市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暴雨产流特征及水文效应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冠层对暴雨的截留率为10.6%、对大暴雨的截留率为9.7%;暴雨产流率27.1%、大暴雨36.0%;暴雨发生月的24 d内降雨545.0 mm、常绿阔叶林系统产流率达到48.2%,森林生态系统的拦蓄、调节效益显著;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分别调节3次暴雨的7.1%、6.3%、12.4%,二次大暴雨量的12.5%、8.3%形成为总经输出的基流量,系统的调节效应显著尤其是大暴雨;系统的水文响应逐渐接近蓄满产流特征,以此可进一步计算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容量。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3次暴雨携N、P、Pb、Cd、Ze具有较强的贮滤机能,其储虑量分别占输入量25.8%、53.1%、60.3%、54.7%、95.1%,体现出常绿阔叶林林生态系统对暴雨水化学具有显著的环境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于2017年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及2018年春季(3月)和夏季(6月)分别对大金山岛8个植物群落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5门14纲23个类群土壤动物8 506只,优势类群分别为线虫纲(66.06%)、蜱螨亚纲(17.95%)和弹尾纲(11.15%),其余为稀有类群(4.84%)。常绿阔叶林中小型土壤动物4季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均高于落叶阔叶林,且2种林型间类群数差异显著(P0.05),而这2种植被类型夏季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常绿阔叶林秋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显著高于春、冬2季(P0.05),而落叶阔叶林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在垂直分布上,2种植被类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型,其0~5 cm土层密度分别占0~20 cm土层总密度的68.68%和66.94%。常绿阔叶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落叶阔叶林,且常绿阔叶林秋季这2个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落叶阔叶林秋季中小型土壤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中小型土壤动物总密度以及线虫纲、蜱螨亚纲和弹尾纲密度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6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林、栲树林、野含笑-钩栗林、青冈林、虎皮楠-甜槠林、乌冈栎-青冈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描述.从各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栲树林和野含笑-钩栗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虎皮楠-甜槠林和乌冈栎-青冈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小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与邻近4个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纬度位置高的黄山和大别山要大,但比纬度位置低的乌岩岭和缙云山小.  相似文献   

10.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阔叶植物叶片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丽  彭平安  周国逸 《生态环境》2007,16(6):1597-1601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分布极广,作为持久性亲脂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生物累积性。植物对周围环境有着高度的依赖性,阔叶植物由于叶面巨大的表面积,容易吸收富集环境中的多环芳烃。采集了白云山9种阔叶植物叶片样品,利用GC-MS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阔叶植物叶片样品中的PAHs以芘所占比例最高,总PAHs为460.2~1303.5ng·g-1(干质量)。从组成上看,白云山阔叶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以3环、4环为主,比较发现这种组成特征与大气中PAHs相似。运用分子标志物比值法分析PAHs的来源,发现阔叶植物样品中PAHs主要是热成因来源。广州市工业发达,环境中含有较高PAHs在白云山阔叶植物叶片中已有明显的反映,应加强对环境中PAHs监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度级为参考坐标,应用衡量优势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的分享度、α—多样性及群落高度级梯度β—多样性等指标对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及其优势种群个体数、群落物种数和种对级的分享度随高度级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各高度级物种数和个体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级间失稳率显示,群落在第2、3、6、7高度级呈增长趋势,第4、5高度级呈衰退趋势,群落整体具有增长性结构;群落随高度级形成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逐渐降低,均匀度指数(J)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高度级梯度的增加,群落相邻高度级间Whittaker指数(βw)呈上升趋势,而Mofisita—Horn指数(CMH)呈不规则地跳跃式变化,表现了共有种在群落不同高度级的数量差异。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城市森林的空间特征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广州市城区森林的空间分布以两山(白云山、越秀山)两河(珠江、流溪河)为核心,辅之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功能、多类型的网络式结构。近郊森林建设好风暴旅游林以及环绕卫星城镇和重点工业镇的生态公益林。远郊森林保障了“菜蓝子”工程,促进森林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主要树种的高度生态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北木姜子和浙江桂在林隙内外部都占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接近的树种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大,反之则较小;在林隙内,出矾和薄叶山矾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而桂北木姜子和黄瑞木、尖叶水丝梨,浙江桂和尖叶水丝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在非林隙内,山矾和黄瑞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桂北木姜子和尖叶水丝梨、黄瑞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表3参13  相似文献   

14.
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运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分析了不同样方中土壤因子与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7个样方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是草本层最高,均匀度指数是乔木层最高.(2)土壤含水量和水解氮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性明显,有效磷和乔木层均匀度有明显相关;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3)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转化酶活性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一定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明显相关.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沙地森林草原过渡带中沙地云彬种群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沙地云彬是我国内蒙东部沙地森林草原过渡带的特有濒危树种,沙地杉林是陆地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本文研究了沙地云杉的种群动态,建立了沙地云杉种群生命表、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和生殖力表,同时研究了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及增长动态,可为沙地治理和沙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