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寡核苷酸探针LZF-I进行两栖类DNA指纹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LZF-I对两栖类的3属8种28只个体的冷冻和甲醛固定的肝组织作了检测.所获DNA指纹图在个体、种和属间具有特异性.表明该探针进行DNA指纹检测可为两栖动物种、属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游蛇科(Colubridae)10种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所得数据经聚类分析结果提示,1.蛇类种内个体间在着遗传多样性妈个体间的差异,随机扩增多态DNA片段共享度的分析表明,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个体间的差异,说明在研究种间系统演化关系时,可以用随机取样的个体代表一个种作种间的比较.2.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大属,本研究中的5种锦蛇间,玉斑锦蛇和红点锦蛇关系的较  相似文献   

3.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所得数据经聚类分析结果提示:1.蛇类种内个体间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即个体间的差异,随机扩增多态DNA片段共享度的分析表明,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个体间的差异,说明在研究种间系统演化关系时.可以用随机取样的个体代表一个种作种间比较.2.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大属,本研究中的5种锦蛇间.玉斑锦蛇和红点锦蛇关系较近.可以井为1组.另3种归为1组还是分为3个不同的组尚难定论.3.游蛇科6个属之间.锦蛇属、乌梢蛇属和鼠蛇属3属间亲缘关系较近.Rhabophis和Sinonatrix与链蛇属较近.它们可能代表该科中较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4.
佛坪三官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得的粪便样品,显现出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认定了三官庙地区有13只大熊猫个体.其中有3个家系.(3)大熊猫粪便样品的DNA指纹图,通过微机识别的个体数,准确可靠,能获得大熊猫在野外的真实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5.
LZF-1DNA指纹探针经同位素γ^32P-ATP标记后,检测了4个家系13个体血样的DNA指纹,结果表明,父母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无误地确定了4个家系中的亲子血缘关系,LZF-1DNA指纹针在亲权鉴定中的父权概率是0.99964,达到了父权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佛坪三官宙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8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作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粪便样品,呈出现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定了三官庙  相似文献   

7.
LZF-1DNA指纹探针经同位素γ-32P-ATP标记后,检测了4个家系13个个体血样的DNA指纹.结果表明,父母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无误地确定了4个家系中的亲子血缘关系.LZF-1DNA指纹探针在亲权鉴定中的父权概率是0.99964,达到了父权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检测标志物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淑芬  金祖亮 《环境化学》1997,16(2):163-166
有四种分子水平的生物检测标志物在当前研究环境因素-基因变异-疾病之间相关性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生物大分子样品的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生物排泄筘的烷基化脱氧嘌呤,因为DNA的特殊作用,DNA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倍受重视,DNA加合物的分析方法有荧光法(灵敏度达1加合物/10^5-6正常核酸),免疫法(灵敏度达1加合物/10^6-8正常核酸),^32P后标记  相似文献   

9.
袭著革  杨丹凤 《环境化学》1999,18(5):453-457
应用紫外光谱移动法和溴乙锭荧光法对三种醛类化合物与牛腺DNA的加合以及它们引起的DNA-DNA交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甲醛和乙醛能够与DNA形成共价加合物,与四种脱氧核苷加合顺序分别为dG〉dC〉dA〉dT和dA〉dG〉dC〉dT,丙烯醛与DNA的加合不能用紫外光谱移动法测定。甲醛能够显著地引起DNA-DNA的交联;乙醛也有这种作用,但不显著;丙烯醛的交联作用未测出,可能是由于羰基碳正电性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LZF-1,对中国林蛙的基因指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3个居群扔Hinf-1酶切片段的DNA指纹图呈现在个体水平,群居水平和物种水平的高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朱(Nipponianippon)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用20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朱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68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为102个.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8只朱的亲缘关系,这为进一步构建全部朱个体的谱系关系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朱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研究了5个茸鹿品种(品系)75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关系。在所使用的41个引物中,有40个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共检测到395条扩增片段,其中259条(65.6%)出现变异,用Shaknnon指数计算了5个品种(品系)的遗传变异及其遗传变异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布。利用Nei氏片段共享度计算了75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75个个体的系统发育树状图,反映5个茸鹿品  相似文献   

13.
灭幼脲光解产物DNA加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芬  蒋湘宁 《环境化学》1997,16(4):316-320
灭幼脲(邻氯苯甲酰基-对氯苯基-脲)本身是一种低毒,低残留,没有致突、致癌性的农药,但是它的某些分解产物,如:氯苯、对氯苯、对氯苯基脲等有一定的毒性,邻氯苯甲酰胺(灭幼脲的主要光解产物-CBA)和未经分离的灭幼脲光解产物的混合物,在试管反应条件下能与小牛胸腺DNA反应形成多种DNAA加合物,用P1加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方法分析,有四种DNA加合物被检出(DNA-CBA),实验证明,邻氯苯甲酰妥  相似文献   

14.
几株光合细菌的表型特征及DNA-ND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及DNA-DNA同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Phodospirillumrubrum)的模式菌株ATCC11170的DNA-DNA同源性为97%,菌株37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DNA同源性为80%;菌株55与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模式菌株ATCC17023的DNA-DNA同源性为71%;菌株40和52分别为另外两个DNA同源群.根据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以及DNAG+Cmol%和DNA-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确定了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地区根瘤菌数值分类与DN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陕甘宁地区根瘤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与黄芪、岩黄蓍、木兰、鸡眼草及胡枝子共生的40株快生根瘤菌和25株参比菌株,对133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82%的相似性水平上构成5个不同于已知种的新亚群.对第1、2、3、4亚群x(G+C)/%测定及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亚群x(G+C)/%含量均处于Rhizobium属范围;各亚群内菌株DNA同源性均在75%以上,每个亚群中心菌株与13个已知种模式菌株的DNA同源性均小于63%.从而证明,第1、2、3、4亚群为4个独立的快生根瘤菌新种群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角蟾属精子的形态学研究(两栖纲:锄足蟾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镜与电镜结合,对角蟾属16个种18个居群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角蟾属的精子主要包括头和尾两部分,头部呈螺旋状,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根据精子的头部形状和量度,角蟾属的精子可分为2类,角蟾属内种(或亚种)部精子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同种不同地理居群和不同个体的精子形态相同,仅长度略有变化,本文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可为该属  相似文献   

17.
刘淑芬  蒋湘宁 《环境化学》1996,15(3):240-247
2-硝基芴直接与小牛胸腺DNA反应,用^32P后标记方法能够测定了出有多种DNA加合物生成,将定量的2-硝基芴一次注射入大鼠和经过Aroclor诱导的大鼠腹腔内,24h后取其肝,肾,肺,脾,血等诸器官,用P1加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各组织中的DNA加合物。  相似文献   

18.
周志刚  戴乾圜 《环境化学》1999,18(5):427-431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鸟嘌呤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及DEB与DNA片段生成烷化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果得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鸟嘌呤发生两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交联后的DNA结构稳定、变形小;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两者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耐盐与盐敏感水稻的RAPD和POD同工酶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耐盐、一般耐盐和盐敏感3种水稻材料进行了RAPD和同工酶检测,结果发现:33个引物(N-1-N-12,S450-S470)中,27个引物具有拉增产物,拉增片段大小分布在0.2-3.4kb之间,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种对盐具有不同耐盐性水稻在基因组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以S450为引物,在强耐盐的779中扩增出1个1.1kb的特异DNA片段(S4501100),而在对盐敏感的早花2号中,以N-  相似文献   

20.
从顽拗植物荔枝中提取基因组DNA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针对荔枝体内含有大量影响DNA提取质量的多酚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在常规SDS和CTAB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技术改进,即在核裂解之间先破碎细胞,将存在于细胞质中次生物质除去后再裂解细胞核,同时加入活性炭以吸咐杂质反复清洗几次后加入核型解液释放基因组DNA,纯化之后经外观和电泳检测,以及D260nm和D280nm比值的测定,限制性内切酶反应,PCR扩增的结果表明,用改进方法提取的DNA无论在纯度上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