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树体自动滴输微肥对果树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树体自动滴输技术在苹果树、核桃树及柿树上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输施微肥可以促进树体营养生长和发育,提高核桃树花粉生活力及坐果率.节果树经输施后,果实着色显著增加,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铁(Fe)、锌(Zn)元素可分别比对照提高13.28%~22.90%、42.54%~43.22%,处理果实中硒(Se)及锗(Ge)的增幅较大,分别是对照的9.545倍及4.7173倍.该技术是提高我国果树生产力和改善苹果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图1表7参18  相似文献   

2.
霸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报道了霸螨灵在苹果上残留动态的研究情况。霸螨灵在苹果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1995年和1996年分别为0.470和90.761mg/kg,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和3.5d,两年试验结果消解趋势基本一致。按推荐剂量2000倍液和高剂量1000倍液分2次和3次施药,14d后测定,霸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98mg/kg和0.132mg/kg,不超过FAO/WHO关于霸螨灵在苹果中残留限量1mg/k  相似文献   

3.
模拟UV-B增强的实验条件,在人工接种的情况下,比较了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病情况,测定了一些与抗病相关酶的活性.UV-B增强后,苹果炭疽病斑直径、病斑扩展速率降低,发病指数较对照下降了58.83%.POD活性在处理后第7天时达最大值,为处理前的1.76倍,PPO活性在处理后第6天增加到对照的1.5倍.PAL活性在第6d提高1.74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所升高,且它们的变化时程一致.结果表明:UV-B增加限制了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发展,诱导果实中防御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苹果轮纹病易对苹果贮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从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ES2-4,平板对峙试验显示其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为79.5%(扫描电镜观察到菌丝畸形),其无菌发酵滤液处理苹果果实亦可显著抑制苹果轮纹病的发病程度.为探究其拮抗机制,采用Illumina和Pacbio第三代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于管家基因gyrA测序鉴定,结合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和数字DNA杂交(dDDH)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将ES2-4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ES2-4基因组长3 929 792 bp,平均GC含量46.5%,共编码基因4016个,不含质粒.antiSMASH共预测到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14个,其中9个与surfactin、iturin、fengycin、macrolactin、difficidin、bacillaene、bacilysin、bacillibactin、amylocyclicin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簇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此外,其基因组存在能够降解真菌细胞壁的糖苷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龙眼产量,提高钾肥的施肥效益,于1993~1995年进行龙眼果园不同钾肥用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在施用氮碗肥及补充土壤缺乏的中微量元素养分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增大果型、提高单果重,显著增加果实产量,并可改善果实品质;龙眼增施钾肥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提出龙眼适宜的施钾量为:每株每产50kg鲜果树面年施K2O1.2kg.  相似文献   

6.
具有抑菌促生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168株分离自茄科作物体内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或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中,筛选出19株对辣椒疫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2号、13号、20号、TL6、TMS2、TB2和QEL17个菌株对以上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从拮抗辣椒疫病菌的菌株中筛选出20号、22号、TL6、TB1、TB2和EPL8共6株对番茄有较好促生作用,对辣椒采后果实疫病有一定控制效果,且能进入番茄和辣椒体内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防病作用最佳的TB2菌株菌液喷雾处理后接种病菌,4~10d防治辣椒采后果实疫病的效果达55.56%~100%;促生作用最佳的TB1菌株可使番茄苗鲜重增长105.84%,干重增长66.25%.经鉴定,6株有抑菌、促生的内生细菌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EPL8和22号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表5参8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霸螨灵在苹果上残留动态的研究情况。霸螨灵在苹果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 1995年和 1996年分别为 0 .4 70和 0 .761mg/kg,消解半衰期分别为 2 .5和 3.5d。两年试验结果消解趋势基本一致。按推荐剂量 2 0 0 0倍液和高剂量 10 0 0倍液分 2次和 3次施药 ,14 d后测定 ,霸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 0 .0 98m g/kg和 0 .132 m g/kg,不超过 FAO/W HO关于霸螨灵在苹果中残留限量 1m g/kg的规定 ,因而对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对设施桃结果枝同化物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设施栽培‘春捷’毛桃(Prunus persica cv.Chunjie)为试材,设对照和补充UV-B辐射的低、中、高剂量3个处理,在果实成熟后对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饲喂14C标记的CO2,并采样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对样品14C放射性活度(cpm值)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剂量UV-B辐射对设施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光合碳同化产物转运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膨大期,碳同化物向果实中分配比例最高的是低强度辐射处理,达到54.67%,向营养器官中分配比例最高的是中强度处理,为58.98%;硬核期,果肉对碳同化物的竞争能力最强的是高强度处理,分配比例为31.73%;果实着色期促进碳同化物向果肉中转运的效果最显著的则是中强度处理,分配比例达到87.88%.(2)通过补充外源UV-B辐射,设施桃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综上,光合碳同化物在设施桃树各器官中的转运和分配受果实发育时期影响;补充UV-B辐射可以增强果实对光合碳同化物的竞争能力,从而导致光合碳同化物在果实中的分配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本地产‘红提’葡萄果实为实验材料,运用SO_2两段释放处理结合冷藏的商业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保鲜剂SO_2对鲜食葡萄果实采后抵御病菌感染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使用SO_2保鲜剂可使‘红提’葡萄的贮藏期延长,在60 d贮藏期内SO_2处理组葡萄果实好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贮藏期间,葡萄果皮中次生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升高,次生代谢产物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升高,其中SO_2处理组各指标的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SO_2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均降低,但SO_2组酶活性高于对照组,表明SO_2保鲜剂能够增强‘红提’葡萄果实次生代谢途径,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壁结构防御能力.SO_2处理组葡萄果皮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说明SO_2处理能增强果实的抗病防御应答,提高果实抗病防御能力.本研究表明SO_2能介导‘红提’葡萄采后贮藏期间抗病防御应答,促进果实保鲜,延长果实采后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丝瓜对食品废水的净化功能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研究了丝瓜(Luffacylindrica)在水面上的水培技术,对食品工业废水(啤酒废水)的净化功能及其经济效益。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培技术将丝瓜栽种在水面上是完全成功的。该法已经被应用到无锡市酿酒总厂食品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在5月份,丝瓜对啤酒废水中污染物TN的净化率为78.6%,TP78.0%,NH+_4-N99.6%,COD22.5%,浊度80.9%。在6月份,丝瓜的净化率为TN89.1%,TP90.4%,NH+_4-N99.2%,COD44.1%和浊度86.4%。由此可见,丝瓜是一种对食品废水净化的优良植物,其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每亩水面丝瓜(果实)可达2000kg~2500kg,经济价值达2000元~2500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培甜椒果实收获期间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果实收获期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一平行的线性增长趋势,果实干物质积累量于始采期以后开始超过叶片,而果实氮素积累到盛采期才超过叶片,果实含氮量在整个采果期间保持稳定,随生长发育,叶片含氮迅速下降,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且均高于茎和侧枝,始采期通过根吸收的标记态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与果实中,叶片、果实是甜椒始采用氮素分配的最主要器官。此后,叶片和根成为主要的氮素输出器官,而果实则成为主要的输入器官。研究发现,甜椒体内的氮即使一度成为结合态,能能够被再度输出,但是,氮素在植株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再度向外输出,并且不同器官输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比较而言,叶片和根中一度成为结合态的氮素容易被再交输出,甜椒果实是氮的强力库,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KClO3对龙眼产期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行配制、主要有效成份为KClO3的龙眼产期调控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催花土壤施用剂量以每平方米树冠面积180g效果最佳;不同品种龙眼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以石硖、储良龙眼最为敏感,平均抽花率可达80%以上.不同季节和不同梢期施药,龙眼抽花率存在显著差别;药剂干施回泥后淋水、干施淋水后回泥和拌水淋施这3种土壤给药方式的促花效果差异不显著;反季节与正造栽培收获的龙眼相比,果实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春季收获的果实个大肉厚,外观较佳,但糖份含量等品质指标则较差.KClO3调控龙眼产期的效果明显,配合相应的树体管理和土壤水分养分调控措施,可实现龙眼产期的人工合理控制.表7参20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莎草科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描述.根据果皮纹饰的差异,可将二属划分为两个类型:类型Ⅰ,具网状纹饰;类型Ⅱ,具网瘤状复合纹饰.在类型Ⅱ中,根据每一网眼中的瘤状突起数目及是否具小疣状附属物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网、单瘤亚型和网、复瘤亚型.研究结果表明: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上述二属种间区别的依据.该研究对于探讨莎草科属间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龙眼幼果纤维素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酸雨胁迫后,龙眼幼果IAA、GA1 3、ZRs、DHZRs、iPAs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生长抑制物ABA和生长促进物(IAA、GA1 3)的比值提高,酸雨胁迫还使纤维素酶活性上升,促进幼果脱落.易脱落幼果的纤维素酶活性和ABA含量高于正常幼果,而IAA、GA1 3、iPAs、ZRs、DHZRs含量低于正常幼果.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果树根癌病发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根癌病(致病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目前在上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桃(Amygdalus persicaL.)、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苹果(Malus pumila Mill.)等果树的生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培养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地区桃树和梨树根癌病的发生与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细菌以及与不同果树品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总体数目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中存在的个别菌种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Agrobacterium sp.和Bacillu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而Psuedomona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不同果树品种的病害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6种牧草,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发现,果园间种牧草可明显增大地面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然而,由于有些牧草生长旺盛、生物量大,高度和覆盖度大,不可避免地与果树争肥、争水、争光,特别是在贫瘠的坡地上或在干旱季节里。文章指出,幼龄果园间种牧草是一种较好的坡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但在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选择应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荸荠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荸荠属26 种、3 变种植物果皮在扫描电镜下的纹饰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果皮细胞形状和外壁纹饰的差异,可分:(1) 光滑型纹饰:果实表面光滑,无细胞结构;(2) 网状纹饰:在(2) 类型中根据植物果皮垂周壁的结构和细胞形态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网状纹饰亚型和波形网状纹饰亚型.本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总体而言较为相近,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果皮纹饰类型及微形态特征在组间或系间相互交叉和渗透,与传统分类中组、系的划分不相对应.此外,本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在种下等级的差异较明显,但在种内个体间比较稳定,变异很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国产荸荠属种间区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Seed and fruit dispersal along watercourses favours th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of invasive species, not only for aquatic or wetland species, but also for terrestrial wind-dispersed plants, like the Japanese knotweed. The present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watercourses in the dispersal of the knotweed due to its frequent occurrence on riverbanks and production of fertile achenes (type of fruit of the Japanese knotweed). This dispersal occurs along two steps after the fruits deposit on the water surface: floatation first and then sinking towards the bottom of the watercourse. Regarding the first step, the effects of agitation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surface tension and luminosity on the achenes floatability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While no influence of luminosity is observed, an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greatly decreases the floating time. Floating time also decreases as the contact between water and the fruit is enhanced (through submersion of achenes, agitation of the water or lower surface tension). Regarding the second step, the fall velocity of the fruits in water at rest is measured and appears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seed history (floating time). 3D helical motions are systematically observed with constant tangential velocity with respect to the falling velocity. The trajectory of the fruits in a shear flow is then measured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ir velocity components along the sinking process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both steps to th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of the seeds is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9.
亚硫酸氢钠影响桃树产量和质量的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浓度NaHSO3在桃树上的应用研究表明,以ρ(NaHSO3)=100mg/L使用效果最佳,于果实膨大期喷施3次,能明显提高桃树座果率和单果重,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新梢生长。实验证明,NaHSO3的这些功能与其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光合速率及希尔反应活力,增加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重,促进光合产物输出等多重生理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