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3年5月和1994年10月两次对江西乐安江-鄱阳湖湖口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资料进行了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采样站浮游动物结构与功能参数的变化与重金属的含量关系密切.上游受铜矿废水污染严重的采样站,种类数、个体数量、生物量、多样性指数d值和PFU原生动物的群集速度都很低.至中、下游采样站,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浮游动物的各项监测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d值与水体中Cu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16.41-1.77lnX.  相似文献   

2.
1993年5月1994年10月两次对江西乐安江-鄱阳湖湖口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并结合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资料进行了水质的综合评介。结果表明:6个采样站浮游动物结构与功能参数的变化与重金属的含量关系密切,上游受铜矿废水污染严重的采样站,种类数,个体数量,生物量,多样性指数d值和PFU原生动物的群集速度都很低,至中、下游采样站,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德兴铜矿废水对乐安江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安江水系的底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的研究表明,位于乐安江上游的德兴铜矿排出的大量酸性废水对主活在该水系中的底栖动物的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会产生直接影响.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尤以重金属(特别是铜和铅、锌、镉)对底栖动物群落的抑制作用最大.在下游,随着同污染源距离的增加,河流的污染状况逐渐减轻,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逐渐增加,清洁种类逐渐恢复.另外,河流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对河流自身的净化作用会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雁鸣湖为例,连续5a(2014—2018年)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点实地调查和水质采样相结合,关联分析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水质(水温、pH、透明度、TN、TP、BOD_5和COD_(Cr))及浮游植物多样性分布状况,为雁鸣湖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和资源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雁鸣湖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231种,其中浮游植物种类在夏季和秋季达到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不同季节均以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主,分别占38.10%和24.24%。(2)雁鸣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在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随季节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浮游密度(D)在秋季达到最低。(3)水温、pH、BOD_5和COD_(Cr)、TN和TP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夏季和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基本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局部有所波动,透明度呈"V"字形变化规律,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4)从多样性指数来看,雁鸣湖秋季和夏季属于α-中污型,春季和冬季属于β-中污型;从均匀度指数来看,雁鸣湖春季、秋季和冬季属于清洁-寡污型,夏季属于清洁型;根据丰富度指数的评价标准,雁鸣湖属于清洁型。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雁鸣湖水质类别,不同季节水质为Ⅰ类水质。(5)偏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雁鸣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均与透明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透明度能够反映出雁鸣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状况。影响春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主要因子为TN、TP,影响夏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主要因子为BOD_5和COD_(Cr)。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7年三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的变化和2017年水库干支流水质数据,全面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演替特征,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浮游植物种类丰富,监测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2属,细胞密度在7.5×10~4~2.8×10~7cell/L之间变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0~3.0,在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之间,说明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三峡水库浮游植物季节性演替特征呈硅藻和甲藻向蓝藻和绿藻演替的趋势,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密度在2008年175 m实验蓄水后大量增长,且优势藻类由河道型藻类向湖泊型藻类转化。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三峡水库干流处于中营养状态,支流在春季主要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秋季支流比春季支流的富营养化程度低,主要处于中营养状态,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透明度(transparency,SD)为水质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啤酒废水的生物净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通过多级模拟生物净化系统,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明显转换和去除. B O D5 、 C O Dcr、 N、 P等污染指标去除率在79 .45 % ~99 .70 % 之间.随水质的改变,藻类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多样性指数不断上升,清洁种类逐渐增多.在净化后的污水中,鱼虾优质饵料生物—大型蚤数量n达234 L- 1 ,即平均有2 .67 mg L- 1 的 C、0 .62 mg L- 1 的 N、0 .09 mg L- 1 的 P转移到蚤体中.相关分析表明,大型蚤食量与加入藻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剩余藻的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1.5-50.0mg/L的浓度范围内,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加药的头4d内,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及增长率明显下降,优势比显著上升,敏感种及清洁种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50.0mg/L)的单甲脒在2d内可把藻类全部杀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药物不断降解,6d后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又不断回升。随加药次数的增多,药物对藻类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藻类数量增加明显,试验后期,藻类数量高低主要受N、P浓度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糖精钠生产废水的铁氧体法除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糖精钠生产废水实施铁置换法除铜后,废水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Cu^2+。本研究进一步以铁氧体法除铜。试验条件下,Cu62+的去除率达98%T以上,出水Cu^2+浓度低于2.5mg/L。通过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工艺及操作参数,从而为该类废水的预处理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屯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草海高原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群落特征、动态演替等很大程度上受到水体理化因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对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生态过程、水质状况等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贵州草海高原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特征、长期变化以及水质现状,笔者于2014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草海浮游动物和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两次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水质评价,并通过和以往同季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了30年来草海浮游动物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草海浮游动物种类丰富,研究共检出浮游动物83属151种,其中原生动物31属60种,轮虫26属55种,桡足类15属18种,枝角类11属18种;优势种有5种,主要的优势种为桡足类的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草海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低,年均值分别为1.14和0.47。草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组成上,夏季110种,秋季75种,夏秋共有种有34种,季节更替率达77.5%;数量构成上,夏季丰度为1 505.53 ind·L~(-1),秋季丰度506.66 ind·L~(-1),夏季明显高于秋季。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动物群落参数对草海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草海水质处于中营养-中污染水平。与历史时期相比,草海浮游动物种类变幅较小,但浮游动物丰度却大幅度降低了,优势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可能与草海水质的剧烈变化有关,但具体的生态过程和驱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搅拌速度和土/水比对Pb2+和Cu2+在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器上所加电压为0—100V时,Pb2+和Cu2+的吸附转化率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当电压>100V后,吸附转化率不再变化。这表明在<100V的低速搅拌下,外扩散是Pb2+和Cu2+吸附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在>100V的高速搅拌下,吸附步骤为速率控制步骤。Pb2+和Cu2+的吸附量随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在二级动力学方程中,最大吸附量Xm随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动力学常数K随土/水比的增加而增大。Pb2+的Xm和水/土比(ml/g)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芜湖市郊土壤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芜湖市郊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随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土壤动物密度也呈同样的变化趋势,特别是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数量发生较大消长,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组成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H与重金属污染程度之间关系因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变得复杂:冬季和初夏污染较重样地优势类群数量减少,群落均匀性指数E增加而优势度指数C减小,多样性指数H较高;而春季处于过渡阶段,某些类群(如螨类)数量爆发,C增高,H较小.土壤动物群落密度一类群指数DG随污染加重而减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动物的表聚性减弱,甚至出现逆分布现象.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区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大气污染评价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区植物叶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了植物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探讨了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中Cu,Pb,Cd,Cr元素污染都较严重,在重污染区这些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清洁对照区;用植物污染指数可以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利用植物叶片内的重金属含量变化,为大气污染生物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期受到重金属铅(Pb)和镉(Cd)污染的土壤生态危害指数较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与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直接相关。以白银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为样本,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Pb和Cd的污染状况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样本采自距离污染中心由近及远的4个位置(分别命名为S1、S2、S3和S4)。采用Hakanson指数法来评估该地重金属生态风险;选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分析Pb与Cd的组分分布情况;利用SPSS和Canoco 4.5对土壤性质、重金属和细菌群落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和重金属污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银市该处重金属污染场地3 km以内的土壤均受到严重的Pb、Cd污染。Pb主要以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Cd则以弱酸可提取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危害生态指数均已经达到极高污染风险程度,且危害程度S1>S3>S2>S4;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可能受到土壤性质及重金属的共同影响,与Pb、Cd的污染程度大致呈负相关(S2相似文献   

14.
Aquilino KM  Stachowicz JJ 《Ecology》2012,93(4):879-890
The importance of herbivores and of plant diversity for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recovery from disturbance is well documented.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or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erbivory and surrounding algal species richness on the recovery of a rocky intertidal community, we conducted a 27-month field experiment assessing algal recruitment and succession in cleared patches that mimic naturally forming gaps in the ambient community. We crossed two herbivore treatments, ambient and reduced abundance, with monocultures and polycultures of the four most common algal species in a mid-high rocky intertidal zone of northern California. We found that both the presence of herbivores and high surrounding algal richness increased recovery rates, and the effect of algal richness was twice the magnitude of that of herbivores. The increased recovery rate of patches containing herbivores was due to the consumption of fast-growing, early colonist species that preempt space from perennial, late-successional species. Mechanisms linking algal richness and recovery are more numerous. In polycultures, herbivore abundanc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is altered, desiccation rates are lower, and propagule recruitment, survival, and growth are higher compared to monocultures, all of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he observed effect of surrounding species richness. Herbivory and species richness should jointly accelerate recovery wherever palatable species inhibit late-successional, herbivore-resistant species and recruitment and survival of new colonists is promoted by local species richness. These appear to be common features of rocky-shore seaweed, and perhaps other,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典型野生食用菌重金属含量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较高,且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频繁,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野生食用菌是高效重金属储积器,云南是中国野生食用菌最大产区.因此,本文以云南省8种典型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重金属含量(汞、镉、铅、锌、铜、砷)与分配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  相似文献   

16.
水生甲虫(昆虫纲,鞘翅目)群落结构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西苕溪中上游流域38个样点共发现水生甲虫12科36个分类单元.优势属是长角泥甲科的Stenelmis属和扁泥甲科的Psephenoides属,出现频度分别为30和22,但有29属的出现频率不大于5.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鞘翅目群落组成受荫蔽度、总氮、电导率和栖境质量影响最大.样点环境指标聚类结果与CCA结果一致,样点被分为3组.从第1组至第3组,水体中的总氮(2.80→3.52 mg/L)和化学需氧量(14.5→20.29 mg/L)明显上升,荫蔽度(18→6)明显降低.第1组(18个分类单元)和第3组(16个分类单元)的水生甲虫种类组成差异极显著(P<0.01),第2组水生甲虫多样性最高(26个分类单元).Macronychus,Zaitzevia,Scirtes,Stenocolus,Berosus,Laccobius和Ectopria属可作为清洁水体指示生物,Hydrocassis和Ancyronyx属是重污染水体指示生物.图3表4参16  相似文献   

17.
2018年8月(丰水期),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并运用聚类分析、Mcnaughton优势度分析和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3种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清洁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甘河共鉴定出着生藻类90种(属),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生物量丰富。丰水期甘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为健康,着生硅藻主要由清洁种构成,其中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0.48,为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河采样点位可分为3组;其中组1和组2点位主要位于甘河上、中游,上、中游水质、生境质量较好,健康程度较高,优势种均为清洁种,上游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达到了0.64;组3点位均位于甘河下游,下游人为干扰较强,健康程度较其余两组偏低,Nitzschia palea和Nitzschia paleaeformis等耐污种在组3的优势度较高。导致甘河着生硅藻群落清洁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差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中影响中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影响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和总磷。由此可见,着生硅藻群落可以较好的指示甘河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和营养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采用半定量采样法调查了常州地区太湖流域上游南河、运南、运北和洮滆水系2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113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其中,腹足纲18种,瓣鳃纲10种,寡毛纲8种,蛭纲4种,甲壳纲6种,昆虫纲67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该群落平均密度为658 m-2,其中,霍甫水丝蚓密度最高,达400 m-2.观山桥样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54,4.36,0.76和0.0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河水系、洮滆水系、运南水系、运北水系.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24个物种与6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对该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