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常素玲 《环境工程》2022,(3):310-311
<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各领域,力求实现整个社会生态空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积极构建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应承担起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理念中,使学生成长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并付诸实际行动的人才。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是我国学科体系中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常素玲 《环境工程》2022,(3):310-311
<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各领域,力求实现整个社会生态空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积极构建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应承担起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理念中,使学生成长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并付诸实际行动的人才。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是我国学科体系中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环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将生态环保、节约资源落在实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现语文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教化与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学生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行为,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洁 《环境工程》2022,(4):329-330
<正>新时代下,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呼声愈发强烈,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我国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融入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需要肯定的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以及社会企业的行政和经济改革支持,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协同努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塑造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思政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素质水平。因此,我国高校更需要积极促进思政教育发展,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树立。文章结合杨增岽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一书,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的协同发展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创新融入思政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温明月 《环境工程》2022,(5):270-271
<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实际运营发展过程中,以此推动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等行业的转型发展,更需要从社会意识层面、生态文化角度出发落实生态文明教育,以此实现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的重要阵地,积极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其应有之义,在此需求下,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主要渠道,理应承担起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职责,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发展。文章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一书,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后我国又一大重点建设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思想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以课堂理论教育去实现,需要高校通过生态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学,培养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价值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生态文明融入思政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指出应从生态文明制度、意识、行为三个方面加强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并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将生态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事业肩负着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历史使命,将绿色发展的精神与理念融入教育事业,是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事业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连娣 《环境工程》2023,(2):256-257
<正>人类语言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全世界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都很关注,并将这种关注演变成一种“生态元素”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语言翻译教育层面,经济交流带来的语言翻译需求增加让现代教育对小语种翻译教学逐渐重视,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翻译教学中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创新途径。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目标层级上,主动将专业教学与环境保护意识紧密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林艳瑜 《环境工程》2023,(4):244-245
<正>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和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相关。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更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路径研究》一书立足于我国高校建设的基本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如何更好地在思政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雯  高旭 《环境工程》2023,(3):270-271
<正>随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化发展、绿色化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相关问题的重视,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大力整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有部分民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环保意识相对缺乏。因此,高校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理念在教学中的融入,从树立环保理念入手,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高校舞蹈教学与生态环保相关理念的融合具有一定可行性,需要高校舞蹈教师加强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探究,从而推动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在掌握舞蹈相关知识的同时,树立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从而建设美丽中国,这意味着,我们要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协调好发展与环保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就已意识到环保问题,其要求我们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要求我们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生态环保理念,对其进行挖掘并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理念新的时代精神、社会精神,使其融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完善和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较高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孔思懿 《环境工程》2022,(5):276-277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人口的增长带来了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强,所以,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重点问题,教育部门要加大高校课堂中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融入,我国高校目前的英语课的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注重学生思维的提高,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念,还可以丰富我国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从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紧缺、环保污染严重等形势越来越严峻,让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课程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中"和谐"所指,并不是单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还涵盖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学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落实贯彻低碳环保理念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有助于我国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以《有关做好"十一五"阶段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规划》为主要方针,国内各省区环保部门、宣传教育部门在积极开展本地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到当中,截至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现阶段,该工作对于增强各行各业领导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环境的建设推进、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当前由于国内环境污染情况加剧,就为环境保护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对于此,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国内环境教育宣传活动,要求全社会内形成自觉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在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量的结合之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文将据此提出系列建议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教育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规范环境教育行为,从而激励社会公民养成环境保护行为。有序、文明、规范的环境教育保护活动能够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学生群体在绿色校园创建,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法,对在校学生就垃圾分类知识、行为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还相对薄弱,只有22.4%的学生表示经常接受环保知识宣传,46.9%的学生表示会偶尔进行分类投放,还有8.5%的同学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基本不了解。因此,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水平依然面临严峻考验。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环境素养的相关建议,以期有利于提高其生态文明素养,促进绿色校园创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十九大开局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公民要求提升了新的高度,标识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新的里程碑。大学生是当今生态文明的主要建设者和环保意识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环保知识欠缺,环保行为缺失。完善高校、社会、环保部门有机协调机制,增加我市高校学生环保实践活动,加强我市高校环保意识教育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广泛、系统复杂,依法治国需要生态文明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需要将宪法有关生态文明理念法律化,仅靠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不足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政策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推进、生态整体性自然规律、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地方立法实践,合力支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并明确了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教育模块中加入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对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任务的积极践行,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具体落实。客观而言,当下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地时间仍然较短,其在教育理念、机制、主体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结合由胡欢编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