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是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真正的阅读教学必须突破"教课文"的层次,提升到用课文"教语文""教阅读""教表达"的层面,引导学生能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以达到"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教科书当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进行设计编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这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本所在。一、以教材为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那就是教师教得主动,学生学得被动。学生整天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之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写作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信息的工具,更是能够综合反映一个人语文应用能力的标志。众所周知,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好作文至关重要。就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状况提出新形势下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学导为主,讲练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他们的自主学习应是在"导"下的"学"。以"导"促"学",以"导"助"学",以"导"引"学",让他们不断在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时,激发兴趣,培养信心,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导学课堂",加强对导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正>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常常让教者困惑,"文"为主还是"言"为主?"道"处于何种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或畸轻畸重,或顾此失彼,而且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近日读到时鹏寿老师的《<师说>教学设计》(见《语文教师的五般武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7月版,P24—27),他所倡导并躬行的"四文法"让人思路为之大开。一是文学。关于作家作品的知识,也就是常说的文学常识。《师说》的作者韩愈是著名文学家,他的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8.
<正>"扎扎实实教语文"是我从教20年来的教学理念,我所理解的语文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积累。我认为积累应包括语言的积累、生活感受的积累。一、重语言文化的积累我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督促学生。我认为语言积累是促进学生"气自华"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语言的积累就是要求教师重视读和背,重视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阅读和背诵是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每教  相似文献   

9.
李明 《环境导报》2003,(16):43-44
《江苏省志》105部分志,自1994年出版了第一部分志———《江苏省志·陶瓷志》以来,出书已过八成,其中不乏佳构名篇,如《江苏省志·财政志》、《江苏省志·综合经济志》等。近期出版的《江苏省志·环境保护志》(以下简称《环保志》)亦属上乘之作。其长处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看点。一看篇目风清骨峻体大思精志书重篇目。著名方志学家瞿宣颖有言:“凡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裁能力。”志书的查阅、检索功能要求志书篇目必须十分简明、准确,“见而知心”,不存歧义。《环保志》篇目纲举目张,眉目清爽;谋篇布局,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正>创造力是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性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要注重以导为主,以"教读"为辅中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应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必须寻找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所谓"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正>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课堂观和学生观,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提出,直接指向了语文课程观、教材观、课堂观和学生观的变革,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路径。高雪山:《他们何以如此精彩》规划要有实用性,一方面要有时段性,有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另一方面要注重递进性和持续性。实施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在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变以前的"让我学"为"我要学",还学生参与、讨论、质疑、发挥自由的权利。我们要让学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语文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撰写的《中学国文教师》一文以及其他文章,对当前语文教学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基本思想是反对单边主义,提倡重学行导;反对任意发挥,提倡整体把握;反对得意忘形,提倡形意兼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方案。以导学案为"抓手",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导教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0.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就是我们所谓的"语感"。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从倡导"开展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起,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