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环境法治四十年的发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生态文明理论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成效与经验。四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长出牙齿、利齿,生态环境执法随着法治建设的完善也在不断优化,环境行政、民事和刑事司法不断全面加强,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法治各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为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政府部门不断提高了对环境法治重视度,为此立法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立法。作为环境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不仅重要影响着我国的环境法治,还可为我国环境治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当前环境法治中法律体系构建是在法律移植前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颁布,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成为当前环境法律体系中的迫切任务,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集中代表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却存在着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缺陷,法律位阶低,立法目的滞后,责任体系不完善,缺乏公众参与等。因此,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位阶,完善相关制度,将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应当优先实行最严密的环境法治。法治的基础在于立法,本文从环境立法的视角,依据最严密的环境法治的三大特征,分析理解最严密的环境法治内涵和外延,并针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提出实行最严密的法治的初步思考,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认为:首先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最严密的法律框架。调整立法理念,修正立法结构,完善立法内容;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实行最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环境质量改善的立法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构建最严密的环境监管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再者强化公众环境权,构建最严密的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强化公众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正> 联邦德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短短的二十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人民的关心。国家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中,统一实施,付诸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备的环境法规体系,实行强有力的环境监督管理。联邦德国非常重视环境立法工作,拥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加强环境管理工作。该国从1910年就开始将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的法律总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七十年代后又新增加了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得到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初步建立。但是“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任何理想的环保法律,如不能付诸实施,终究是一纸空文。当前,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尤其是基层环境执法难更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环境执法关系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基层环境执法保障体系建设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广泛、系统复杂,依法治国需要生态文明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需要将宪法有关生态文明理念法律化,仅靠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不足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政策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推进、生态整体性自然规律、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地方立法实践,合力支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1992,(4):18-21
为改变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法制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立法上,这是环境保护客观形势的要求,也仍将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但是,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日趋完善,加强环境执法,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工作,则成为环境法制工作的又一个重点,为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要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政府法制部门进行经常性的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及时处理和纠正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规定和实施办法.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今后,我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5,43(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为推进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有关党政机构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全面推进新《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并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立法工作,为尽快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环境立法也应随这相应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填补原有的立法空白,包括持续发展立法,环境保护组织立法环境保护行政法程序立法,二是现行环境法是一些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内容必须加以修改完善,以排污收费为例,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行环境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红燕 《环境工程》2022,(2):255-256
<正>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重,很多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在为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完善不断深入调研,加强理论研究,为环境污染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在相关的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上,呼吁注重防控微塑料环境污染的学者愈渐增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定义微塑料及如何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法律完善,成为当前学术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由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弗·布莱尔·克劳福德和布莱恩·奎因研究编著、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微塑料污染物》一书,对环境污染中微塑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14,(21):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从经济发展到环境保护,从民生改善到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法治的力量作为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确保各项改革事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1978年,我国只有宪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几部法律,而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已经达到242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环境法治理念不断更新,环境法基本原则与主要制度得以确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日益健全,环境标准体系逐步成型。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在理念、体系架构、体制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间。未来,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需要深入贯彻新时期环境保护理念,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城乡环境保护存在重大差异,由此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其中垃圾污染尤为突出。农村垃圾污染已严重损害了农民环境权利,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从立法角度看,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体系以及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立法缺陷。因此,在环境正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立法应该从立法理念、立法模式、立法程序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农村垃圾污染防治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已经形成以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三方面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和法治体系。但就目前三方面内容看,一是污染防治类法律相对较为完善,各项相关法律经过不断修改已经日益完善;二是资源类法律数量较多,内容也较为丰富,但从以资源利用为主进行规范向全方位资源高效、合理利用过渡尚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有关资源战略储备、修复生态和资源效率方面的内容缺失;三是生态类法律,就目前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因起步较晚,一些法律尚处于空白状态,体系尚未形成,亟待加快制定完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法治能力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形成过程中日益补充完善、形成体系;二是由模式概念立法向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三是重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制定。此外,在立法理念、立法方法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一五"成就是全方位的,具体到环境法治领域也是如此。可以说,"十一五"是环境法律实施30年来的黄金时代,环境法治事业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立法"十一五"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重要法律。在污染防治领域,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进一步完善了对水体尤其是水源地的保护,提高了违法成本。在资源保护领域,为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6,18(2):17-20,38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加强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实现环境刑事立法生态化,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也有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阐述了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外环境刑事立法现状,分析了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环境立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为例,论述了地方环境立法在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度等主要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方面的促进作用并列举出具体条款予以说明和阐述,以供国家在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特别是完善制定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3,(18):16-20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依法治污”,对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立法、执法、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要推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标准;要推进环境执法协调联动,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要强化全民守法意识,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普法宣传工作,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促进党内法规与环境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加强环境保护督察,促进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落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法治经过40年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环境执法效率不足、环境立法滞后等实际问题。应用于环境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我国的环境立法进程,使得回应型立法和创新型立法成为可能;可以提升我国的环境执法能力,推动协同执法,规范执法程序;可以增强环境司法透明度,提升环境案件审判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司法大数据预测判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发展趋势并作出应对之策。但是当前,我国环境执法大数据建设尚面临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不统一、部门间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法律机制建立来破除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