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水处理的高能耗和新能源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太阳光照强度的周期变化和农村污水昼夜排放量悬殊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用无蓄电池太阳能光伏系统驱动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可有效降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成本。生物反应器是一个双沟式一体化氧化沟。按照启动的用电设备的数量,一体化氧化沟具有5种运行方式。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一体化氧化沟的内沟和外沟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运行方式3到运行方式5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最高。采用阶梯型电量输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并保障一体化氧化沟的高效运行时间。在160 d的连续运行实验中,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98.4%、68.7%和80.3%。证明无蓄电池太阳能光伏系统驱动污水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分散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序 言 应用氧化沟处理废水并不是什么新方法。但是近年来,人们对氧化沟却大感兴趣。申请氧化沟系统专利的人们越来越多。然而,正是由于专利原因,人们难以在一个地方获得有关氧化沟设计和运行的完整资料。本书汇编这方面的资料,以满足上述需要。  相似文献   

3.
氧化沟中微型生物特点及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自运行以来沟中所出现的微型生物共计56种,并提供了正常运行条件下,微型生物的优势种群。另外,作者就环境条件、溶解氧、有机负荷等的改变以及工业废水的冲击、污泥膨胀等不同状态下氧化沟的生物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白云飞 《污染防治技术》2010,23(2):13-15,37
由于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值有偏差,造成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的邯郸市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困难且费用较高。针对该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了曝气系统的DO、MLSS、泥龄等运行参数的控制问题,并对各参数进行分析、优化调整,最终使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
污水厂Carrousel氧化沟溶解氧和速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沙某污水处理厂的Carrousel氧化沟进行现场测试,获得不同截面的溶解氧和速度的数据,探讨了表曝机台数、沟深、沟的长宽比、进出水位置对溶解氧和速度的影响。初步掌握了该Carrousel氧化沟内溶解氧和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通过调节倒伞形表面曝气机,可以在沟内不同区段创造好氧与缺氧的环境,为最终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高效运行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全区10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工艺、投资和运行成本统计表明,广西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小型污水处理厂为主,处理工艺多采用氧化沟、A2/O、SBR及其变种工艺;5~10万m3/d规模污水处理单位建设投资以氧化沟、A2/O、SBR及其变种工艺较省,2~5万m3/d规模以氧化沟、MSBR工艺较省,2 m3/d以下规模以硅藻土、人工湿地和人工快渗工艺较为经济;2~10万m3/d规模污水处理厂各工艺运行成本多介于0.3~0.4元/m3,2万m3/d以下规模人工快渗和人工湿地工艺的运行费用介于0.2~0.3元/m3。不同规模、不同工艺、不同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运行成本和出水水质各异,因此,污水处理厂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工艺技术、规模及排放标准,有效提高设施运行负荷率和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氧化沟污水处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膜氧化沟是在普通氧化沟内放置合适填料,使之成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混合污水处理工艺。本研究通过清水试验,选择出了生物膜氧人诉合适填料及其安装方式,并同时比较了生物膜氧化沟和普通氧化沟的传质效果,水流阻力、水力混合特性。通过污水试验,确定了生物膜氧化沟的填料最佳填充率。并比较了生物膜氧化沟和普通氧化沟的去除COD、SS、TN效率及两者的污泥性能。  相似文献   

8.
污水厂升级改造仍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桂林七里店污水厂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将七里店污水厂微孔曝气氧化沟的一个A/O运行模式改造为2个分段A/O供氧模式,改变进水点,提高氧化沟内梯度脱氮环境,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调整为1∶1.2,氧化沟出水口DO浓度到0.5 mg/L以上,二沉池中NO-3-N平均浓度达到7.2 mg/L,氧化沟到二沉池出水口阶段NH+4-N和PO3-4-P的平均释放量由改造前的3.85和1.69mg/L降低到-0.1和-0.2 mg/L的无释放状态。同时也表明,二沉池中NO-3-N浓度适当可抑制沉淀池中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年产15万t啤酒的生产废水情况,介绍了采用IC厌氧反应器-一体化氧化沟处理该生产废水(7 200 m3/d)的工艺路线和主要设计参数,讨论了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其中IC厌氧反应器的HRT为8 h,运行温度为35~37 ℃;一体化氧化沟包括氧化沟段和沉淀池段,总尺寸为40 m×24 m×6 m.IC厌氧反应器COD容积负荷在7.78 kg/(m3·d)时,COD去除率为84%左右.整套废水处理系统的COD总去除率为98%左右,出水COD小于80 mg/L.厌氧所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废水的升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低C/N(3.0~3.5)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对设置选择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微孔曝气加搅拌的实验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通过对总循环周期(tc)、曝气率(fa)以及出水稳定性的分析讨论,得出TN负荷在0.02 kg N/kg MLSS·d下,控制氧化沟曝气时间与总停留时间比在40%左右时,能实现80%以上的除氮率和35%以上的除磷率.与连续曝气氧化沟相比,不仅出水水质更好,而且节省能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倒伞形表面曝气机曝气的Carrousel小试氧化沟进行测试,得出了氧化沟内较系统的流动特性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在氧化沟内流动的差别,发现固液两相流动速度差别较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固相的沉降速度略大于液相.考察了表曝机的转速、表曝机相对于液面的位置、氧化沟的深度等因素对氧化沟内流动的影响,随着表曝机转速的增大和表曝机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流动速度和沉降速度均会增大,而氧化沟深度增加时,距离液面同一深度处的速度则会减小.实验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为氧化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工况条件对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rrousel氧化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DO、TCOD/TN和污泥回流比对氧化沟单沟内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HRT、污泥回流比、TCOD/TN比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随着DO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HRT、污泥回流比、DO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TP的去除率随着TCOD/TN比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HRT、DO和TCOD/TN比的工况下,氧化沟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而提高,而对TP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氧化沟既不是完全混合反应器,也不是推流反应器。它是一种连续环路反应器(continuous Loop Reactor,简称CLR)。目前,氧化沟作为一项废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地重视和应用。本文从曝气和混合、反应动力学以及水力学等方面剖析氧化沟和连续环路反虚器的基本实质,论述各种类型氧化沟的一些共同特征,以有利于在氧化沟设计中对若干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从氧化沟的水力特性入手,实测并分析了混合液在应用型氧化沟内的流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曝气机不同的旋转条件下,混合液液流在氧化沟内的流态分布规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上部液流经曝气机加速作用,流速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而下部液流速度变化不明显,液流随之在沟体内进行流速均布,在返回第一直道时不同水深和内外侧流速已基本达到一致;混合液液流除了受到曝气机的推动力作用外,还受到沟体沿程阻力及弯道局部阻力的作用,导流板对混合液流态也产生了影响;在1.56m水位、120r/min逆时针转动条件下,第一直道末端下部液层内侧与中侧的流速较低,成为沟底污泥淤积的危险区;当转速为100r/min时,能保证氧化沟底混合液流速不小于0.15m/s;在1.56m水位、80r/min顺时针转动条件下,能保证氧化沟底混合液流速不小于0.15m/s。在实际运行中,只有将曝气设备调节到适合的转速才能有效防止污泥在氧化沟沟底沉积。同时,在保证沟底混合液流速满足要求时,为节省动能损耗,还应选择较低的曝气机转速。  相似文献   

15.
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刘祖文1,2宋存义1(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利用新型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氧利用率高、不需污泥回流系统和运行成本较低等优点。在进水COD为260~580mg/L、TN为36~67mg/L等条件下与HRT为15h、SRT为24d时,其COD、BOD5、NH3-N及TN等指标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关键词生活污水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去除率羟基金属柱撑膨润土吸附氟的性能研究李益民1,2张华1李海洋2,3(1.绍兴文理学院化学系,浙…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倒伞形表面曝气机曝气的Carrousel小试氧化沟进行测试,得出了氧化沟内较系统的流动特性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在氧化沟内流动的差别,发现固液两相流动速度差别较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固相的沉降速度略大于液相。考察了表曝机的转速、表曝机相对于液面的位置、氧化沟的深度等因素对氧化沟内流动的影响,随着表曝机转速的增大和表曝机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流动速度和沉降速度均会增大,而氧化沟深度增加时,距离液面同一深度处的速度则会减小。实验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为氧化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氧化沟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脱氮除磷系统,其沟宽和流速均相等,这使得缺氧段和微孔曝气段因水流连续性均有相同的不沉降水平流速,造成曝气区流速高,推进能耗大。基于节能理念,为验证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对中试变速氧化沟进行实际流速测定,结果表明,变速氧化沟在沟宽0.4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15 m/s;在沟宽1.2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07 m/s,上述2种沟宽实际流速比值与其对应的理论流速比3∶1相比较小,但该结论验证了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另外,对沟内易沉降点不同水深处沉降比和SS分布进行测定,未出现较大的差值,结合长期工艺表面观察未发现泥水分离和泥块上浮现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际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中运行参数变化对运行效果产生影响机制不明确的问题,选取以Orbal氧化沟为核心工艺的某实际污水处理厂,设置2种运行模式,采用PCR-DGGE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酶活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运行模式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功能微生物含量、关键酶活性的特征;分析了微生物种群、关键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Orbal氧化沟工艺中运行参数变化对运行效果产生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适当减少Orbal氧化沟外侧沟道内转刷的开启数量,其沟道内溶解氧分布将发生明显变化;沿水流方向,厌氧或缺氧段将明显延长;长期运行结果显示,进水水质稳定时,减少转刷开启数量没有对生物处理工段内微生物种群结构产生影响。同时,外侧沟道内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以羟胺计)在夏季和冬季却均有显著增加,分别由模式Ⅰ的1.58 mg·(g·h)~(-1)和0.80 mg·(g·h)~(-1)增加到了模式Ⅱ的2.27 mg·(g·h)~(-1)和1.07 mg·(g·h)~(-1);相关分析表明,HAO和NR活性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呈显著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P=0.01)和0.88(P=0.12)。在实际污水处理厂中,关键酶活性是运行参数改变对运行效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改良一体化氧化沟(MIOD)的除磷效率和降低运行能耗,分别对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曝气1 h/停曝1 h)2种运行方式下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28%、91.14%、73.09%;间歇曝气运行方式下系统对COD、...  相似文献   

20.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交替工作式氧化沟技术及其在国内的运用实例,并总结了该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