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格局等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563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活动,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41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有422个。不同省级行政区域和不同地理片区间生态旅游的开展状况有明显差异。开展生态旅游保护区数量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江西省、云南省和山东省;开展生态旅游数量最多的前10个省级行政区域共有352个保护区,占我国开展生态旅游保护区总数的62.5%。生态旅游规模开展最大的3个地理区域分别为西南、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生态旅游规模和收入远高于其他区域,分别占全国生态旅游总规模和总收入的34.7%和64.3%。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 ,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概况,鉴于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意义,保护淇澳红树林资源刻不容缓。成功开发淇澳岛的生态旅游则既可以对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做出贡献,又可以拓宽保护工作的资金渠道。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对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经费困难和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入手 ,概述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法和加拿大国家公园使用者收费情况 ,并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若干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和创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认为保护区的投资远不能满足保护区的需要 ,而保护区的创收极其有限 ,因此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矛盾的根本措施。国家财政应设立经常性科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应积极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渠道 ,发展保护区产业 ,完善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 ,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 ,实行优惠扶贫政策 ,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生态旅游定义、本质特征以及自然保护区概念与建立意义基础上,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程序及规划内容。认为:生态安全原则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生态安全影响评价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主管部门的监管以及有关专家的指导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保证;功能分区、生态旅游容量确定、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解说教育系统规划、生态化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社区参与规划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我国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经费困难和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入手,概述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法和加拿大国家公园使用者收费情况,并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若干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和创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保护区的投资远不能满足保护区的需要,而保护区的创收极其有限,因此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矛盾的基本措施。国家财政应设立经常性科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应积极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渠道,发展保护区产业,完善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实行优惠扶贫政策,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2.
概括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统一性和矛盾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了一些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 ,包括政区合署模式、协调机构模式、保护与扶贫相结合模式、经济上双赢模式和公众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现有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伦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应采用强制式和完全参与合作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几点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平均得分为79分,整体处于良的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加强日常管护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规划制定与执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青海省都兰县吐谷浑古王国墓葬群山谷地及其周围3 600 km2范围内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后认为,完善的草地旅游应具有生态心理抚育、生态文化鉴赏、自然原生态的生理享有以及草地生态农业成就观光4个方面的生态功能.据此,提出了草地生态旅游的建设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保护区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新西兰保护区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法律政策和资金来源基础上,从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政策、有节度的开放式管理、公众参与、加大保护区科研投入以及资金筹集与国际合作6方面探讨了新西兰保护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事业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藏自治区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概况和现状,指出了目前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保护区的规划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分类及建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概念,根据江苏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论述了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方法及其分类,并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Two major issu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is the commitment of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to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ir endorsement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a rangeland biophysical resource inventory survey (Pringle et al., 1994) it is contended that existing nature conservation reserves are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region. In 1990, less than 1% of the survey area was under nature reservation. Whilst 13 of 17 land types are present in reserves, most of the reserves consist of land types least suitable for pastoralism (but not necessarily lacking conservation value). The land types most subject to preferential grazing and most threatened from a nature conservation perspective are poorly (three types) or not (four types) represented, and certainly not replicated, in nature reserves of the survey area, which exceeds 100 000 km2. Of the 23 priority plant specie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occurring in the survey area, 21 are not known to occur in nature reserves. Nature conservation in the area needs to improve because of the un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existing nature reserves and the absence of numerous priority plant specie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from these areas. We should recognize that reservation is but one nature conservation strategy. Viewed as a land tenure issu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for a more representative nature reserve system, and substantial changes in outlook towards off-reserve nature conservation. First, an integrated appraisal of findings from rangeland and biological surveys is required. Together they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planning, from which a more representative nature reserve system can be planned. Given that off-reserve nature conservation values are still likely to be substantial, partly as a result of compromise with existing land uses, new approaches to land management, sensitive to these values, may be required.The second major issue concerns the success of maintaining reg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arid shrubland rangelands of Western Australia, which will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use of the semi-natural matrix of lands under pastoral management. In six suggested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this use may be achieved. Central to the ideas is a regional approach in which all stakeholders can contribute to, and have ownership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an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role that conservative pastoral management might be able to play and some approaches to encourage more widespread participation of pastoralists in natur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