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电与环境     
《环境》2003,(9):50-50
在约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α(阿尔法)射线、β(贝塔)射线、γ(伽玛)射线。以后的研究证明,α射线是α粒子(氦原子核)流,β射线是β粒子(电子)流,统称粒子辐射。类似的还有中子射线、宇宙射线等。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电磁辐射。类似的还有X射线等。  相似文献   

2.
林俊虹  林培聪 《环境》2012,(Z1):39-39
对于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特别是能量较低的天然地表γ辐射水平的测量,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宇宙射线的扣除。本文通过对揭阳市的宇宙射线γ辐射剂量率的本底值测量,为本地区陆地辐射水平的监测质量保证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四、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光谱(PIXE) 和重离子散射谱分析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光谱(Proton InducedX-Ray Emissian,简称PIXE)分析是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量分析技术,其发展是与粒子加速器技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分不开的。与基于光电效应的X射线荧光法不同,这属于带电粒子激发的X射线发射,与电子激发X射线的过程类似。带电粒子激发X射线的截面随粒子能量的升高和被激发原子序数的降低而增大,而且呈单调连续变化。这与光电效应的过程恰恰相反。首先,光电效应的截面随光子能量呈  相似文献   

4.
核辐射 通常称之为放射性,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采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相似文献   

5.
前言氚(~3H)是地球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能量为18KeV的低能β射射线,半衰期为12.35年。氚在环境中主要以水分子形式存在。在大气降水中的环境氚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大气层上层宇宙射线形成的中子和氮原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氚,~(14)N n→~3H ~(12)C。大气降水中宇宙成因氚浓度据估计介于5—20TU之间,视地理位置而定。二是来源于1952年以来的人工氚,主要是来自热核爆炸。1963年达到高峰,在北半球氚浓度达到  相似文献   

6.
陈志岳  柯文仲 《环境》2001,(12):40-40
主要威胁是核辐射核电站的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核辐射:来自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的α、β、γ射线。α射线是能量很高、速度很大的氦核粒子流,它带有两个正电菏,质量约为氢核的4倍。由于带正电且质量大,容易和物质发生碰撞而停下来,所以它的穿透能力小,在物质中的射程很短,一张纸就可以挡住它。  相似文献   

7.
(一)放射性是指某些物质具有不断放射出α、β粒子和γ、X 等射线的特性,这种不稳定特性的元素就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射线出现以前,自然界中就存在着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矿物。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铀、钍、镭、氡、钾~(40)、碳~(14)、硼~7等;而地面水中铀的浓度为10~(-6)~10~(-7)克/升,镭的浓度为10~(-12)~10~(-13)。  相似文献   

8.
<正> 多布伦地区前寒武纪流纹熔接凝灰岩(图1,2),几年以前 Einarsson(1979)和 Lindroos 及 Smellie(1979)作过描述,它是由熔接的或部分熔接的流纹岩和火山灰落或火山灰流成因的凝灰岩组成。熔接凝灰岩单元约有60米厚,延伸长度达4到5公里,包括三个主岩流,各岩流均被1到10米厚的砾岩层隔开。底部岩流分布范围最广。而整个单元在横向上向东尖灭。  相似文献   

9.
人类从来就一直受着地球自然环境中天然贯穿辐射的照射。天然贯穿辐射的主要来源是:陆地岩石和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镭、~(40)钾等产生的γ辐射和宇宙射线。为了解云南省环境放射性水平现状,并为  相似文献   

10.
1前言放射源主要为工业用源、农业用源、医疗照射、大型辐照装置、核电站、核试验、日常用品中的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常见的放射线由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X、γ射线及其它带电或不带电粒子作用于组成人体的原子,引起电离或激发,使人体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破坏,进一步影响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导致机体死亡。为使放射源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 去年访日期间,有机会与著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家增田彰正教授(东京大学化学系)及其学生田中刚博士(日本地质调查所)一起讨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问题。他们向我们介绍了最近他们研究的一种新的地质年代学测定方法——La-Ce 法。La-Ce 法的基本原理是 La 的放射性同位素~(138)La(丰度为 La 的0.089%)通过β-衰变,转变为~(138)Ce,放出γ射线,能量为789KeV(千电子伏);而通过电子捕获,~(138)La 转变为~(138)Ba,放出能量为1436KeV 的γ  相似文献   

12.
陨石被地球捕获之前,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高能宇宙射线与陨石物质产生各种核反应,反应产物中有稳定性核,也有放射性核。图一说明陨石历史中宇宙射线成因核定量变化情况。稳定核是随时间正比增加的,放射性核倾向于一平衡含量。如果作用于陨石体的宇宙射线通量在时间上或空间的不同区域有些波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环境》2009,(3):96-96
科学家在南极洲冰川数百米下与世隔绝的黑暗世界里发现了一个存活了近200万年的古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生活在黑暗的、无氧的冰冷环境中,从硫磺和铁中汲取能量。这一发现为冰封的地球中存在生命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火星和木卫二(木星的卫星之一)都有一层冰盖,科学家一直相信木卫二冰盖底下可能有水和生命。一些地质学家认为,8亿年前的地球虽是一颗完全冰封的星球,但仍有生命存活。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氚(~3H)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射能量为18keV的低能β射线,半衰期12.43年。在自然环境中,氚主要以水分子形式存在。在大气降水中氚有二个来源:宇宙射线和人工核试验。宇宙射线产生的天然氚比较稳定,一般认为大气降水中宇宙成因氚含量在5TU左右。从1953年开始人工核试验后,大气降水中人工氚含量急剧地增加,到1963年达到高峰,比宇宙成因氚高了三个数量级。之后,随着人工核试验的减少,大气降水中氚含量开始下降,70年代后趋于稳定。大气降水形成地表水,再渗透、转移成地下水。利用  相似文献   

15.
NaIγ能谱仪是定量测量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活度的主要仪器,它具有能量响应好、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它的解谱软件计算出的结果误差较大,而用手工方法计算又过于繁琐,因此利用数据库进行解谱和计算,不失为一种即准确又快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物理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就交通航运局而言,部分疏浚船舶已装上用于测定土方生产量的放射源。一般讲从事放射性工作或经常接触放射性源的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会超过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照射剂量。如不能正确使用放射性仪器,操作人员的健康会受到损伤。为使放射性仪器操作(或接触)人员对放射源有一些了解,掌握辐射防护措施,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本文就核辐射的种类、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辐射防护标准、措施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一、核辐射的种类,能量和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进行衰变时所放出的带有一定能量的射线现象叫做核辐射或称为电离辐射。其种类可分为:α辐射、β辐射、γ辐射和中子辐射。 α辐射就是α粒子流。其射程短,在空气中的射程仅为几厘米。穿透能力弱,穿不透皮肤的角质层。所以不存在外照的危害。 β辐射就是高速子流。其射程较α辐射长,可构成外照危害,但使用10毫米厚的铝或有机玻璃进行屏蔽就可将辐射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Ge(Li)γ谱仪,研究快速测定环境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的方法。由大面积沉降物的γ能谱判断其受核污染的情况;制备标准源γ射线能量与探测效率曲线,计算环境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仪器期间核查计划,确保γ剂量率测仪器在校准周期间有效可靠运行,同时保证γ剂量率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持续提升我省环境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水平,根据环保部2015与2016年的要求,我中心组织了广东省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在广东省河源市万绿湖等地点开展了宇宙射线响应与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对工作且将两年仪器比对的数据作比较。比对活动不但将为参比的监测机构提供能力验证和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更将为保障全省仪器宇宙射线响应的稳定性和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监测能力的可靠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硝基苯的活性炭吸附-γ辐照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γ射线破坏水中的污染物质,其实质是由γ射线引发自由基反应,使污染物因氧化而降解。对不同的污染物与反应体系,其辐照降解行为有较大差异。因此,被辐照污染物对辐照反应的特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γ辐照作为水处理手段是否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把暴露在自然界的辐射作用看作是对地球上生命的极大危害,这种辐射来自宇宙射线,也来自空气、岩石以及我们周围一切物质中的痕量放射性物质。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对于居住在工业化国家中的人来说,主要的有害辐射来源是氡——一种放射性气体,这种气体可积聚在房屋里面。当前,瑞典已采取措施降低屋内氡的量。早在七十年代中期,他们就意识到氡危害的严重性;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三千五百万美元用于控制氡的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