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报导的10几种污染物毒性试验方法中,选择了脱氢酶活性、Microtox毒性、微生物呼吸率、以及降解动力学等4种方法,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其表示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应用于焦化废水、染化废水与黄浦江水样的检验表明,MTX方法能最好地反映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且操作简便,费时少,数据的解释也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2.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污染物几乎都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文章以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的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联合毒性定性研究方法(毒性单位TU法、加和指数AI法、混合毒性指数MTI法及相似参数λ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以TU和λ为参数的方法和混合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法),简要概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发现目前已有的研究方法大都还停留在定性并逐步向定量发展的阶段,指出了其中借鉴单一化合物QSAR模型而发展起来的混合化合物定量结构———活性相关(M-QSAR)模型尚处在开始成型的"初级"阶段,但它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它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环境污染化学的进一步发展,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水生植物毒性污染物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认为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比动物低的观点开展研究. 查阅和筛选了ECOTOX毒性数据库里的污染物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对美国国家水质基准(2009)里的120项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毒性数据进行了分析. 参考美国的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的数据筛选原则,初步筛选出6种具有高植物毒性的污染物,分别为1,1,1-三氯乙烷、2,4-二氯苯酚、4-硝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N-亚硝基二甲胺. 结果表明,确实存在高植物毒性的污染物,对于这类污染物,水生植物比水生动物更为敏感. 然而,由于水生植物毒性试验远远少于动物毒性试验,并且资料的积累极为欠缺,因此,需要对水生植物毒性效应的研究和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丽敏  袁星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9):62-64,7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P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Ps生态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垃圾焚烧的主要污染物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特点,目益成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有效手段,但是其无害化程度是有限的,如果控制不当,就会产生大量二次污染物.文章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关于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标准以及这些二次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提醒在垃圾焚烧过程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的形成,在重视二恶英排放污染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常规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光细菌作为毒性测试物种,以土壤中3种典型有毒污染物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特点。以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为代表毒物,建立毒物污染模型,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样品及空白的发光度,计算相对发光率。发光菌的相对发光率与毒物的浓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0~-0.99,P0.01。硝酸盐、氟化物和敌百虫作用15 min时使发光细菌产生50%光损失时的浓度(EC50-15 min值)分别为2 210.00,245.28和880.28 mg/L。该方法在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毒性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弥补理化方法分析毒性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污染物毒性数据是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基础.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本土化的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库. 为此,本文基于收集、整编和经本土化改造的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库平台,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服务. 该平台由公众端和管理端组成,公众端为公众用户提供了便捷实用的毒性数据查询与服务系统,而管理端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及用户组织管理工具. 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业界广泛使用的相关信息系统优点,创新性地构建了实时交互响应、自动生成审核信息的数据审核功能,同时拟利用生态环境云服务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和统一备份,将极大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长江南京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蚕豆根尖细胞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明显的遗传毒性,有机物是导致水体遗传毒性的主要因素. 试验结果与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基本一致. 彗星试验结果及趋势与微核试验相吻合,但前者更为敏感. 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的结合使用在水环境的遗传毒性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汞污染物形态分析的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叙述了汞污染物形态分析对防治和监测汞的环境污染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同形态的汞,稳定性、毒性有所不同,控制有效因素,为降低其毒性开辟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MC/GS联用仪,对鸭绿江丹东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进而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多环芳烃类进行定量测定与评价,进行了该江段有毒有机物名录筛选研究,提出了优先监测有机污染物的名单。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能够模拟生物吸收过程的半渗透膜采样技术(SPMD)富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生物毒性测试.这一方法在原理上不同于传统主动富集.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体系,能够模拟生物富集和产生毒性的过程.用三油酸脂半渗透膜采样技术对洋河和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水样进行富集,并采用海洋发光菌P.phosphoreum T3和青海弧菌V.qinghainesis Q67发光菌对原水样和经过富集的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毒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洋河水中存在导致急性毒性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宣化工业区,以取代苯类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为主,相比于此类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急性毒性的贡献不大.对高碑店污水厂进行的实验表明,用发光菌方法直接测定污水,很难解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而采用SPMD技术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后进行毒性测试,结果和化学分析数据相当吻合.结合SPMD的优点,推荐用该方法作为环境有机有毒污染物毒性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的样品前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决定其在环境中的安全浓度,大力开展各类污染物对藻类毒性的研究,了解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及整体生态效应以及其生态风险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有机污染物对单种藻类和藻类群落的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毒性污染物质水质模型的研究,是当前水质模型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该文在查询了世界范围内开发的水质模型基础上,对当今得到广泛应用的毒性污染物质水质模型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方便使用者根据研究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同时促进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MC/GS联用仪,对鸭绿江丹东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进而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多环芳烃类进行定量测定与评价,并对该江段有毒有机物名录进行了筛选研究,提出了优先监测有机污染物的名录。  相似文献   

16.
17.
简要介绍了排水综合毒性(whole effluent toxicity,WET)在美国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技术指南、规范等内容,剖析了WET在美国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确定适用的WET基准与标准、表征废水特性以评价排水潜在毒性、计算WET排放限值和进行毒性削减评价。美国针对以上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为我国开展水中有毒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即明确排污许可的核心地位,完善我国水中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体系及方法;加强WET监测研究工作,确定WET用于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毒害有机污染物是影响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全面总结了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毒性效应评估方法以及不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泥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超过700种,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有效评估污泥的环境风险,而毒性指标(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可评估污泥的综合毒性;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环境优控污染物筛选方案的研究,分析了优控污染物筛选的原则、方法及主要评价参数的选择,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早期的优控污染物筛选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数据有限,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全面,且名单长时间未进行更新,已不能充分反映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针对研究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建议今后优控污染物的研究工作应由政府、科研人员、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半定量评分方法进行优控污染物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