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型A~2/O工艺(两级生物选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了防止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在传统A~2/O工艺的厌氧区后耦合一小型缺氧选择池,进行反硝化和污泥回流;同时,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除磷实现"一碳两用"。研究了C/N比、硝化液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获得最佳脱氮除磷效果的工艺参数如下:进水为C/N=6、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污泥回流比为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型A~2/O工艺(两级生物选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了防止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在传统A~2/O工艺的厌氧区后耦合一小型缺氧选择池,进行反硝化和污泥回流;同时,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除磷实现"一碳两用"。研究了C/N比、硝化液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获得最佳脱氮除磷效果的工艺参数如下:进水为C/N=6、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污泥回流比为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内碳源有效利用出发,将兼氧区混合液分流至缺氧区,利用PAO(聚磷菌)储存的内碳源PHA(聚羟基链烷酸)作为缺氧区碳源,开发出新型后置反硝化除磷AOA工艺。本文系统研究了污泥回流比(R)、混合液分流比(F)等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新型AOA工艺脱氮除磷的过程特征,测定了污泥的吸磷速率,分析了系统内碳源转化、利用和氮磷平衡,结果表明,新型AOA工艺具有较好的除磷脱氮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通过与传统生物除磷技术的比较,总结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并探讨它在脱氮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仇艺  冯宝荣 《环境科技》2007,20(Z2):108-110
通过污水厂运行实践发现在脱氮处理工艺中高污泥浓度有利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主要介绍了高污泥浓度在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有利点.具体从反应速率、回流溶解氧、有机碳源分配、同程反硝化等方面进行脱氮除磷论述.在处理设施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提高污泥浓度,已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污水中氮磷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危害,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围绕生物脱氮除磷的化学原理,针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对pH值要求、污泥龄控制、碳源投加及脱氮新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析常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缺欠的基础上,提出了SBR-SBHBR工艺结合活性污泥外循环技术的生物除磷脱氮运行模式,旨在将除磷脱氮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生物处理过程分别控制在两级反应器中高效完成.叙述了该工艺系统的操作过程、高效除磷脱氮的可行性和工艺的特点.采用该工艺可望解决常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中的泥龄问题、生物释磷与反硝化之间的碳源竞争问题和厌氧区的硝酸盐问题等,使功能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有利的条件下生长,从而提高系统除磷脱氮的效果和稳定性;该工艺也可望解决常规生物除磷系统处理大量富磷污泥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对DAT-IAT工艺加以改良,在DAT池前端分隔出缺氧区和厌氧区,强化了系统脱氮除磷能力。并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改良型DAT-IAT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DAT池溶解氧浓度在1.82.2 mg/L之间;IAT池至DAT池的污泥回流比为300%;DAT池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40%2.2 mg/L之间;IAT池至DAT池的污泥回流比为300%;DAT池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40%50%;IAT池采用曝气1 h、沉淀1 h、排水1 h的运行工况;系统泥龄在1350%;IAT池采用曝气1 h、沉淀1 h、排水1 h的运行工况;系统泥龄在1316 d时,改良型工艺可以同时取得较好的脱氮和除磷效果,并且改良型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优于常规DAT-IAT工艺。  相似文献   

9.
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分析及优化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士建  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465-2470
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可最大程度利用污水碳源,对低C/N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具有深度脱氮除磷特性.详述了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和工艺特性,重点分析了段数、流量分配比、各段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分配比、溶解氧、污泥回流比、原水水质等对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实例,概述了工艺的过程控制的研究情况和应用前景.开展针对中国污水水质的工艺设计试验研究和相应的工艺过程控制研究是加快分段进水工艺应用于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两大技术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废水,优化好氧颗粒污泥内部好氧-兼氧-厌氧微环境,在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稳定运行阶段分别考察不同优化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提出了优化污泥沉降时间、调控曝气方式等好氧污泥快速颗粒化途径,并研究排泥方式对颗粒污泥反应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强化脱氮除磷功能菌富集,实现氮磷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1.
刘庄泉  杨健 《环境科技》2006,19(2):38-39,4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N,P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简要介绍了“多级高浓度自浓缩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新工艺.新工艺可在基本不增加投资、对二沉池基本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使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BOD,COD保持较高的去除率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较适合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酸碱预处理对常压微波辐射剩余活性污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9,30(4):1110-1114
考察了污泥酸、碱预处理在常压微波处理过程中对碳、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将污泥磷释放率从28.8%提高到59.1%,但同时引起了碳、氮的大量释放.同碱预处理相比,硫酸预处理能够将常压微波辐射作用下污泥磷的释放率提高3倍,达到84.5%,并可达到选择性释放碳、氮、磷的效果(氮和COD释放少,而磷释放显著),有利于后续的磷回收.优化试验表明,pH为2.1~2.2是常压微波辐射作用下污泥磷释放的最佳硫酸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采用A2/O工艺的桐乡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进水水质特征和水质净化效果,分析了温度、有机物负荷、氮负荷、磷负荷、可生化性、碳氮比、碳磷比、污泥产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该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水厂进水水温适宜,可生化性好,碳源充足,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好,使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分析发现,该A2/O工艺对水中不同的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有去除效果。重金属离子在活性污泥中产生富集现象,应重视污泥的处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试验研究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冰  周雪飞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08,29(6):1518-1525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A2/O脱氮除磷工艺(MAAO),通过工艺试验和活性污泥2D模型对其进行运行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对COD、TN、NH 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7%、66.8%、97.35%和78.1%;当COD在300mg/L以上时,脱氮除磷效果均较好,可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基于试验结果建立的MMAO工艺数学模型仿真效果良好,可对各单元组合进行优化,校核预测不利工况下的工艺运行效果,实现工艺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优化,较好地实现新工艺的机理性优化设计和运行. MMAO稳定运行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由于工艺省去内回流,增加厌氧混合液部分超越提供反硝化碳源,使得运行费用明显降低;系统总停留时间比目前传统的以去除有机污染物为主的生物处理工艺略低,该工艺非常适用于对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氧化塘污泥中含有较丰富的各种氮、磷养分,将氧化塘污泥堆肥处置后农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时堆肥过程中氮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下降了17.5%,总磷含量上升了47.0%,堆肥的时间以49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氧化塘污泥中含有较丰富的各种氮、磷养分,将氧化塘污泥堆肥处置后农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氮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下降了17.5%,总磷含量上升了47.0%,堆肥的时间以49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SBR工艺,研究不同生物质原料制成的生物炭粉末对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蛋白质(PN)、多糖(PS)]及其含量的影响;分析活性污泥MLVSS/MLSS的变化以及污水氮、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的生物炭起到连接污泥絮体的作用,菌胶团尺寸增大,污泥中微生物量明显增多。添加生物炭的活性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了62.3%~76.6%。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17.8%~32.8%,含有更多的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猪粪生物炭(PMB)对活性污泥影响最大,污泥EPS的冻干物中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及核酸类物质。添加生物炭后,活性污泥对氮的转化效率提高,氨氮更快地转化为亚硝态氮并使其达到较高的浓度,并且对磷也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生物流化床工艺与活性污泥工艺相结合,以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液为研究对像。以0.3~0.45mm活性炭颗粒为载体对生物流化床中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挂膜成功后,分别对生物流化床厌氧段和好氧段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得出进水的最佳pH值介于7.0~7.5,生物流化床厌氧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4.4h、最佳碳源为蔗糖,;缺氧段及好氧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2.69h、8.06h,曝气量0.5mL/min。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污泥回流液脱氮除磷试验得出,此工艺可使总氮浓度为150.0mg/L,总磷浓度为59.0mg/L的污泥回流液的总氮浓度降低至65.19mg/L,此时的总氮去除率为56.54%;总磷的去除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处理污泥回流液中氮磷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除磷及蛋白质源污泥增量,进行了生物吸附/MBR/硫铁自养反硝化组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吸附池可以快速富集进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COD平均去除率为55.1%,剩余污泥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用于生产优质碳源.通过组合工艺系统中的硝化、硫自养反硝化及铁屑除磷作用,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5和0.4 mg·L~(-1)以下.优质碳源投加到MBR工艺段,碳源环境的改善使得污泥增长率从0.17 g VSS/g COD提高至0.49 g VSS/g COD,进水中总氮的同化比例从40%提高至59%.此外,污泥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8.3%和19.7%.组合工艺在获得高排放标准水质的同时,实现了高蛋白质源污泥的增量,可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