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人工湖水质和水文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研究水体划分为3类水域。研究了不同聚类水域水温、DO、pH、氮磷营养元素以及Chla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DO、硝态氮、TN、TP与流速呈显著正相关,水温、SS与流速呈显著负相关。Chla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TN、硝态氮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断面宽度与所有理化指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3种水域在监测期间N/P比(TN/TP)显示湖泊正在从氮营养元素限制型(N/P<7)向适宜藻类生长的营养类型过渡。富营养化评价显示,再生水为补水的临港人工湖在监测期间水质已处于中度富营养,主要贡献因子为COD和TP。  相似文献   

2.
南苕溪支流锦溪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级聚类法就南苕溪支流锦溪近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溪入青山水库断面水质2005—2009年逐年改善,2007年后达到灰色聚类等级Ⅲ类水质要求;2009年秋季至2010年夏季期间秋、冬两季的污染程度高于春、夏季节;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但TN、TP污染分指数在丰水期最高,表明污染源中面源污染已占相当比例。空间变化方面从玲珑桥到江桥锦溪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不断提升,到江桥时达到极值13.25,锦溪末端三眼桥断面水质较江桥断面有所改善;SPSS空间聚类分析可分为轻污染区(从玲珑桥到冬韵桥)、重污染区(从群利桥到江桥)和中度污染区(从江桥到三眼桥)。锦溪上游农业区对河水中的COD、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66%、54%和49%,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锦溪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阳澄湖水质总氮浓度时空分布特征,2015—2019年对阳澄湖水质总氮进行了逐月监测,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反演等技术,对社会经济、七浦塘引水、水产养殖、重点工程、气象条件和水生植物等影响因素与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澄湖湖体总氮年均值为1.26~1.54mg/L,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总氮浓度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年洪湖8个常规监测点的8项水质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洪湖主要污染因子,判别洪湖水质的时空差异性,揭示洪湖水质与污染源的内在联系,分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年洪湖8个监测点均出现超标现象,且入湖断面水质浓度大于出湖断面水质浓度,超标因子主要为COD、TP、TN、氨氮,超标最严重的监测点位为蓝田。丰水期有机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为洪湖内水产围网养殖;枯水期氮磷超标严重,污染主要来源于洪湖流域农业种植及畜禽养殖等;平水期湖体内外源污染都占较大比重。因此,为提高洪湖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应拆除洪湖内围网,并加强对外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异规律,选择总干渠典型年份30个断面10个水质指标的逐月监测数据,利用层次聚类和WQI水质指数法对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层次聚类将总干渠划分为3个渠段,陶岔至柳家佐连续24个断面为第一渠段,该渠段各项水质指标浓度相对较低,其中F.coli ((44.41±56.11)个·L-1)、CODMn((1.94±0.11) mg·L-1)、SO42-((29.38±1.68) mg·L-1)和DO ((9.74±1.42) mg·L-1)等指标明显低于其他渠段;霸州、王庆坨、西黑山、惠南庄和团城湖为第二渠段,F.coli ((184.5±323.16)个·L-1)、CODMn ((2.08±0.29) mg·L-1)、SO42-((27.21±1.81) mg·L-1)和DO ((10.82±2.15) mg·L  相似文献   

6.
构建工业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和测度模型,采用ArcGIS分析2006—2016年环渤海地区工业资源环境压力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渤海工业资源压力缓慢波动增大,空间分异显著,在空间上形成"一主四副"5个集聚中心.(2)工业环境压力波动下降,变化速率大于工业资源压力,在空间上形成"北低南高"的格局.(3...  相似文献   

7.
8.
利用2007—2017年的MODIS/AQUA C6版MYD08_M3气溶胶产品数据资料,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中国AOD年均值在0.40~0.55波动,平均值为0.48,11年间中国AOD年均值降低0.06;(2)中国AOD高值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以及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而川西、滇西北与青藏高原交界的地区为低值区,东北及内蒙古北部的AOD也相对较低。(3)地势对AOD分布具有一定影响,一般地,AOD高值区总体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而AOD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海拔区。(4)中国AOD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上呈春夏季高峰,秋季最低,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步回升的趋势,此外采暖期内AOD整体上低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9.
采暖期重污染天气频发,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难点。汾渭平原刚被划为中国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基于2014—2018年PM2.5、SO_2、NO_2、O_3和CO等污染物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分析了汾渭平原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采暖期PM_(2.5)、SO_2、NO_2和CO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非采暖期PM_(2.5)相比采暖期低42%~54%,采暖期SO_2、NO_2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是非采暖期的2.7、1.5、1.6倍,而非采暖期O_3平均浓度是采暖期的2.2倍;(2)PM_(2.5)和SO_2为采暖期首要污染物,O_3为非采暖期首要污染物;(3)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三省交界处和临汾的PM2.5浓度均较高,采暖期气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非采暖期基本相似,其中SO_2浓度的空间分布为山西境内河南境内陕西境内;(4)采暖期PM_(2.5)与SO_2、NO_2、CO浓度均呈正相关,与O_3呈负相关,非采暖期SO_2、NO_2和CO随PM_(2.5)浓度呈一致变化趋势,均先上升后下降,与采暖期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5)采暖对PM_(2.5)和SO_2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4.9%和42.1%。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2019年江苏省380个省级考核断面(以下简称省考断面)的水质数据,以COD、氨氮和TP为研究因子,探讨了江苏省内太湖流域、长江流域中除太湖流域地区(以下简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主汛期前后水质变化趋势,以期为主汛期河湖水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380个省考断面中,约60% 的断面在主汛期水质指标浓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道路环境黑碳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及前后对道路环境黑碳(BC)、NOx及PM2.5浓度进行测量,同时调查道路车流信息及气象数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排放强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机动车限行和气象条件对路边BC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北土城东路路边的BC平均浓度为7.44 μg·m-3,限行期间10 d的平均浓度为4.43 μg·m-3,非限行期间21天的平均浓度为8.87 μg·m-3,机动车限行期间BC浓度下降50%。道路环境BC浓度高峰值分别出现在06:00-09:00和18:00-21:00,路边BC浓度与NOx和PM2.5浓度具有正线性相关性。限行期间总车流量下降52%,重型车辆流量变化不大,由于车流量下降和车速升高机动车尾气BC排放强度降低约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情景分析结果显示限行期间气象条件和限行措施对BC浓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56%和30%,非限行期间如果采取限行措施可以使路边BC浓度下降34%。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锡某废纸造纸企业产生的污水经厌氧-好氧-化学混凝处理后,出水在放流池产生结垢现状,对各段污水中主要离子浓度进行跟踪分析,并对结垢的组分、结垢原因、机理和防治结垢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垢样的主要成分为CaCO3;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导致结垢的主要原因,较高的水温、pH值、流速、流动状态、池壁的粗糙程度以及PAC的投加对结垢也有一定的影响;最佳防治对策为使用Ca(OH)2+PAM代替PAC+PAM混凝,保证COD达标排放同时,也解决了出水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