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声光催化是水处理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新技术。在分析中 ,探讨了该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包括降解效果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声光催化是水处理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新技术。在分析中,探讨了该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降解效果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零价铁复合有机膨润土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膨润土在水处理中回收困难等问题,提出将零价铁复合到有机膨润土中制成零价铁复合有机膨润土(ZVI-OB),以达到高效吸附并降解污染物的目的。以染料废水(Orange II) 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废水中染料的初始浓度、pH以及吸附时间对ZVI-OB去除染料效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后降解过程中时间和pH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以及降解前后膨润土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ZVI-OB相对于CTMAB改性的有机膨润土而言,其吸附量有所降低,但ZVI-OB在吸附污染物之后能有效降解有机物。ZVI-OB在饱和吸附Orange II后经催化氧化,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为原来的19%,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4.
铁电絮凝(Fe-EC)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方法,但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尚不明晰。为研究有机废水中常见的有机配体对铁电絮凝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产生以及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采用了对照实验、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测试方法。结果表明:草酸(H_2C_2O_4)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能有效促进铁电絮凝对苯胺(AN)的氧化降解,而·OH是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氧化物;草酸和EDTA体系中主要存在的Fe(Ⅱ)络合物浓度与羟基自由基产率成正相关关系,1 mol的Fe(Ⅱ)-EDTA~(2-)会产生235 mmol的·OH,是草酸的9倍;EDTA会与污染物竞争羟基自由基。进一步分析可知,在铁电絮凝体系中,EDTA的浓度为0.05 mmol·L~(-1)时,对苯胺氧化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认识铁电絮凝中污染物的去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芦苇湿地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芦苇湿地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降解机理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C-MS联用仪对经芦苇湿地处理前后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叠放色谱图的方法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芦苇湿地处理前造纸废水中共测出30种有机污染物,其中8种被列入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2)纸浆造纸废水生物塘-芦苇湿地复合处理系统对有毒有机污染物基本上达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机污染物总量减少80%以上,且降解后的产物多为毒性较小的烷烃类。(3)利用质谱手段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研究为造纸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造纸废水-芦苇-造纸"生态纸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环糊精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作用:环糊精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去除;环糊精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环糊精衍生物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环糊精对污染物生物活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环糊精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太阳光对湖泊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太阳光对湖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的研究,就其降解机理、动力学特征、作用对象及降解产物等作了逐一介绍.阐明了太阳光对生物降解湖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具有协同作用,也概述了光降解作用受pH、溶解性有机物(DOM)、水深与水体运动、地理、水文、水质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降解与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进行对比,提出今后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电离辐照(包括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技术为代表的核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如水和废水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地下水修复和污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离辐射是一种相对简单并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综述了电离辐照在去除水中氯酚类、PPCPs等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染料、造纸等工业废水、去除铬、汞等重金属离子以及水体消毒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有机污染物的辐照降解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电离辐照与其他技术联用强化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最后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阳光对湖泊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太阳光对湖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的研究,就其降解机理、动力学特征、作用对象及降解产物等作了逐一介绍。阐明了太阳光对生物降解湖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具有协同作用,也概述了光降解作用受pH、溶解性有机物(DOM)、水深与水体运动、地理、水文、水质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降解与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进行对比,提出今后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型过硫酸盐活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以过硫酸盐活化所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至为关键,综述了近来过硫酸盐的新型活化技术,其中以零价金属材料,含铁矿石,含铁复合材料,活性炭及含碳复合材料,含醌结构有机物活化为主线展开。通过介绍各种活化机理以及相应活化技术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继而提高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超声波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的原理和效果,指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超声波与其它(H2O2、O2、紫外光以及磁场等)的联合运用,可以大大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2.
剩余污泥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利用其吸附性能去除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实现“以废治废”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好方法。总结了剩余污泥吸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机理,系统分析污泥特性和环境条件对吸附的影响,最后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污泥吸附的研究现状,提出污泥吸附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剩余污泥吸附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级氧化技术是重要的水处理技术之一。以铁掺杂NaBiO3为基础催化剂,通过和氧化石墨烯负载,制备出一种石墨烯-铁-铋酸钠基复合催化剂(记为G-Fe-NaBiO3)。并选取环境激素壬基酚(NP)为底物,研究了G-Fe-NaBiO3可见光-类Fenton催化氧化降解NP的动力学过程,探究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浓度、pH等对N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示,过氧化氢为15mmol/L,催化剂用量为0.8g/L,pH为6,温度为25℃时,对NP的降解率高达99%。本研究可为水体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利用生物技术对这类有机物进行降解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针对几种单环硝基芳香化合物好氧降解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以及降解过程中的主要酶、降解性质粒、基因定位等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物理场协同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污染物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类型,通过物理场外加能量的作用可实现各种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对微波、超声波、紫外光、电场、磁场、等离子体这几类主要物理场相互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物理场协同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效果、影响因素及污染物类型,并展望了该类研究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现状和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以紫外光电氧化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以“分质供水”为目标的末端深度水处理工艺。与单独电解和光解相比,电化学氧化与紫外耦合技术可以将布洛芬、阿特拉津、三氯乙酸、乐果的降解率在15 min内分别提高到92.5%、98.1%、71.0%和94.6%,并且能耗有所降低。电流和光强对光电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有促进作用,但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Cl-、HCO3-和天然有机物(HA)和污染物去除率呈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布洛芬为污染物代表,测定了布洛芬的中间产物,并计算了降解中间体的毒性变化,发现光电氧化明显降低了布洛芬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实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苯、甲苯和萘为对象 ,通过实验研究 ,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 水吸附平衡过程、在水溶液中生物降解过程以及在湿地系统 (即土壤 水 微生物系统 )中生物降解过程 ,并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建立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过程综合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利用模型 ,定量预测了污染物生物降解所需的时间和程度 ,并提出动力学因子FK,判断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因素 ,定量预测了污染物在土壤固相的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氯苯酚(4-CP)模拟废水的序批式好氧活性污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活性污泥在降解4-CP的过程中污泥有机毒性的形成与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污泥有机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处理组污泥用10 mg/L的4-CP模拟废水进行驯化。控制SBR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分别为12 h和20 d。结果表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处理组污泥毒性先升高后降低,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处理组污泥毒性始终高于对照组。4-CP的吸附与降解实验表明,污泥外层胞外聚集物(EPS)主要起吸附4-CP且向内层传递的作用,污泥有机毒性主要是由4-CP的降解过程引起,少部分由污染物吸附所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兼性厌氧菌群不同接种量(1%(体积分数,下同)、5%、10%、20%、50%)下对太湖湖滨带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兼性厌氧菌群能显著提高总有机碳(TOC)、TN的降解率且降解率高,但是TP的降解率波动较大。补充实验证明接种菌液中大量的有机碳、氮源会引起样品中初始浓度升高,建议在使用接种菌液前进行3次无菌水冲洗。综合考虑接种兼性厌氧菌群对湖滨带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确定其最佳接种量为10%。另外,接种兼性厌氧菌群后其菌群数量和菌活性都有显著提高而严格好氧菌、严格厌氧菌数量均无显著变化;第0天,微生物在接种量为10%时菌活性电子传递体系(ETS)最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0年有关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垃圾填埋场污染物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逐年增加态势,2015年后中国的发文量直线上升;(2)中国的机构虽然发文量多,但均篇被引频次不是很高,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3)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研究的热点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置过程,垃圾渗滤液或污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降解,垃圾填埋场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无机污染物氮元素的去除,垃圾填埋场中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去除5大类;(4)垃圾填埋场污染物主要分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其中重金属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出现的频次高于有机污染物,填埋气等气态污染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