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次级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次级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为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证受损的环境资源得到恢复和补偿,不仅要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而且应当积极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全面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根据次级河流本身的特点,结合各省市在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建立了一套应对突发性次级河流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阐述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必要性、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同时从受损环境资源的确认、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识别以及暴露途径的建立3个方面构建了开展次级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因果关系链条,对实际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载体,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侵害人体健康,而且破坏土壤耕作功能。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涉及面广、受害人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加之因果关系认定与证据收集难度大,促使受害人的权利救济遭遇现实困境。建议在严格责任、修复费用次优受偿、惩罚性赔偿等原则指引下,完善能实现受害者联合、节约司法资源、促进企业产业升级的集团诉讼制度;建构以"重金属污染基金制度"与"重金属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为主要路径的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损害的社会化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境污染损害事件呈现高发、频发的态势,公众健康权益受到较大威胁。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与健康工作,已采取诸多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环境与健康法律制度面临较多困境。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环境与健康法律制度,其关键点在于树立并践行健康权理念,具体包括:将健康权写入《宪法》,加强环境与健康立法,建立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构建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教育制度,完善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制度,形成有效的环境健康监管协作机制等措施,从而切实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4.
旅客列车厕所粪便污染环境,腐蚀损害铁路交通运输设施,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这个问题已引起了人们迫切关注。本文从环境卫生角度,将现已掌握的国外动态及我国试验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包括政策目标和因果关系分析、评估内容和标准、评估方案设计和实施、评估结论和政策建议4个部分内容.政策目标分析包括政策目标的表述、政策目标体系的分解等,因果关系分析包括政策设计的逻辑框架,并根据实际政策实施状况确认政策要素之间、干系人之间等的关系;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的效果、效率、公平性、回应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用生命周期的方法评价铜炉渣作为铜选矿原料的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别对铜炉渣和铜矿石回收铜的选矿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选矿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数据。评价结果表明,铜炉渣的人类健康损害、生态系统损害和资源损害分别为0.20783、0.00764和0.01919,而铜矿石的分别是0.08165、0.0075和0.08857,铜炉渣生产铜的资源损害比铜矿石低,而人类健康损害和生态系统损害比铜矿石高,铜炉渣选矿生产过程每生产1 kg渣精矿的环境负荷约为铜矿石的1.32倍。随着国内铜精矿供应缺口的增大,从铜炉渣中回收铜资源将显著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环境工作的哲学属性,对所谓环境工作(包括环保工作)认为就是遵循客观规律,主要是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技术的等手段,主要是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调节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使其间的矛盾由“两难”向“双赢”转化,不断在更高层次上寻求环境与发展的相对统一,为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固体废物污染与其它环境污染不同,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固体废物管理更为强调综合利用和全过程管理,必须通过立法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来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环境技术标准构成了固体废物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在系统分析现有固体废物法规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框架进行了探讨。通过立法,以“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规范各部门对固体废物的管理职能。还强调通过立法、健全监督机制、从法律上限制个人对行政权的滥用、制订技术政策与环境技术标准。除了行政责任外,论文还着重强调了环境违法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知情权既是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又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民主程序.在阐述环境知情权的概念和美、日、加等国家环境知情权法律保护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中国加强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和量化合适于环境工艺决策的评价体系,以某啤酒厂排放的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价值工程耦合三角模糊数,从规模参数、单元及设备、进水水质和水质处理要求角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共设立11个指标,结合文献分析方法及价值工程评分规则计算三角模糊数得分,再确定各层权重,最后应用价值工程对多个环境工艺决策方案进行评价与优选。结果表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接触氧化/气浮为处理该啤酒厂污水的最佳环境工艺。本研究为今后的环境工艺决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所谓最佳实用环保技术是同有各种处理,处置技术的最佳组合,这种组合以人们可接受的合理费用把拟建污染治理设施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实际的论证,评估中实用性和安全性最传佳实用环保技术的主要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技术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更高的水污染物去除效率,然而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制约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决策者需要综合分析环境经济影响,才能决定是否使用该项技术。基于物质平衡、价值平衡和能源平衡,建立环境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综合分析和预测采用MBR污水处理技术产生的环境经济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采用该技术处理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状态显著改善,主要是重视环境管理。其基本经验有三条:第一,建立严格的环境法规,制定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规定和标准,并根据每个时期的环保要求,对这些法规不断进行修订。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第二,制定鼓励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经济和技术政策,从而使环境科学技术得到迅速  相似文献   

14.
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研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呼声随着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而逐渐高涨。通过分析论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的进展及特点,提出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逻辑结构、系统总体架构和系统功能结构,以期从方法和技术角度为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一个全面新颖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要求,面向生态文明的环境法制建设基本途径是:(1)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和理想图景确定环境法的法律目的;(2)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实践需要构建环境法律体系;(3)把生态文明的精神理念转化为环境法律原则,以此指导具体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亦时有发生。《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7.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剧增,对社会的环境影响也越加严重。因此,从全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出了采取综合利用、深入技术研究和建立与完善法律政策等措施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文明目标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历经30年之完善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之法律制度."生态文明"的提出,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总结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对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立法、执法以及决策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生态文明目标下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想.从创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改革环境执法体制以及提高政府决策执行能力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来应考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侵权行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尚缺乏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全面深入研究,有关立法也不完善,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环境侵权救济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较为成熟。拟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并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新《环境保护法》与原《环境保护法》相比具有诸多亮点,如体现和贯彻了"保护优先"的理念,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规定了按日处罚制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新《环境保护法》仍属管理法而非权利法、没有触及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缺乏合理协调、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等。今后《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应注重从管理法向权利法转变、强化地方监管和建立区域性监管、协调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