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市雾霾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为认识雾霾成因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13—2015年西安市13个监测站的雾霾天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月空气质量状况报告,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西安市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时间上,西安市雾霾天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持续时间较长,雾霾在冬、春季交际时最严重,其中11月至翌年3月期间PM2.5空气质量指数为严重污染;空间上,西安市北部区域雾霾污染程度比南部区域严重,西部区域雾霾污染程度比东部区域严重,市区雾霾污染程度比郊区严重。通过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污染物对PM2.5的影响程度,说明PM2.5与PM10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O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中国大面积频发,PM_(2.5)已经成为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对中国近年来PM_(2.5)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了城市大气及室内环境中PM_(2.5)的来源,阐述了PM_(2.5)对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及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介绍了室内外关于PM_(2.5)的相关性指标以及PM_(2.5)控制的最新技术等,最后对相关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雾霾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雾霾治理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自然雾霾天气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了研究难度。根据雾霾的组成特点,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人工模拟雾霾装置,对雾霾颗粒物的沉降效果进行浓度监测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各种环境下,PM10的浓度和沉降速率最高,总浓度占比保持在40%以上,PM2.5浓度占比约为35%,PM1浓度最低,仅占20%~25%;有风环境下,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明显提高,当沉降时间达到130 min后,PM1的浓度达到20% 以下。装置成功模拟了100 min以上的重度雾霾以及20 min的中度雾霾,可为雾霾治理的研究提供稳定可控的实验环境。综合上述结果,将PM2.5和PM1凝结成PM10,可加速雾霾的消散,对雾霾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雾霾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实际雾霾天气的不确定性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开展。结合雾霾组成特点,根据溯源法得出雾霾的人工模拟方法,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人工模拟雾霾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模拟燃煤排放、模拟交通排放(如汽车尾气)、粉尘扬尘及含有一定雾水电导率的盐雾发生器等4个单元部分组成。设计一个高3.2 m、直径4 m的圆柱有机玻璃模拟腔体,在腔体不同位置设置5个监测点,采用粒径谱仪,粒子计数仪、温湿度传感器等对形成的雾霾环境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和浓度监测。通过调试实验,该系统最终可实现稳定的高浓度雾霾环境,可用于研究材料在雾霾环境下的加速老化实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冬季采暖期雾霾天气下醛酮类化合物污染特征,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冬季采暖期对西安市大气中22种醛酮类化合物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采暖期雾霾天气下醛酮类化合物在1.25~65.40μg/m~3波动,变化较大,其浓度水平与雾霾状态相关。主要的醛酮类化合物是甲醛、乙醛和丙酮,3者约占醛酮类化合物总质量的46%~93%。醛酮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6.
长沙地区雾霾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沙地区1970—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及环境监测数据,对近43年长沙雾霾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地区雾的年际变化具有显著的倒"U"型特征,霾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雾霾天气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春夏季节较少;从空间分布来看,望城区(县)和宁乡县雾霾天气最多,浏阳市次之,长沙市区最少。在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10.2~10.12),相对湿度、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首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临沂市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DAS全球1°×1°气象资料,结合环流背景、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并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对2013年12月3—9日临沂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雾霾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以霾为主,后期发展为雾霾交替并存.PM2.5浓度和相对湿度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2个关键因子,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后向轨迹模拟霾开始变重的5日20:00,河北和山东地区污染物浓度上升除了本地悬浮颗粒物外,来自京津一带的这种污染物输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雾霾交替并存时段的7日20:00,水汽输送路径自东部沿海抵达临沂,来自海上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决定雾霾交替并存阶段持续时间.自新疆东北部的强干冷空气经内蒙古中北部南下,是导致本次持续雾霾消散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北地区雾霾污染的长期性和频繁性,运用复杂有害气体释放模型(CHARM),开展雾霾气象条件下工业区燃煤锅炉烟气排放对周边居民区影响的环境模拟,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聚类分析手段,划定污染影响的空间级别,最后针对工业区雾霾天气应急管理、雾霾补偿和产业用地布局规划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在雾霾气象条件下,燃煤锅炉烟气连续排放20min可对周边高层建筑产生影响,连续排放1h则对周边258 334m2产生明显污染。距排放点水平距离110m内、垂直高度80m以上区域以及距排放点水平距离340~400m、垂直高度40~60m区域受锅炉烟气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天津市雾霾天和非雾霾天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Cl~-、NH_4~+、Ca~(2+)、Na~+、Mg~(2+)、K~+)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非雾霾天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35~60μg/m~3,均值为43μg/m~3,雾霾天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120~332μg/m~3,均值为242μg/m~3;雾霾天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均高于非雾霾天。(2)非雾霾天SO_4~(2-)主要来自大气中燃煤源的SO_2二次转化,NO_3~-主要来自一次污染源,雾霾天SO_4~(2-)、NO_3~-主要来自大气中燃煤源的SO_2、NO_2二次转化;非雾霾天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雾霾天NH_4~+主要以NH_4NO_3和NH_4HSO_4的形式存在;Na~+、K~+、Cl~-除了海盐来源外,煤和生物质的燃烧及其二次转化是主要贡献源;Ca~(2+)和Mg~(2+)主要来自建筑扬尘源和土壤扬尘源。(3)风速和相对湿度是雾霾天SO_4~(2-)、NO_3~-、NH_4~+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源排放大气颗粒物对北京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更有效的防污染源控制对策,减少污染,对2014年夏季7月和2015年冬季1月北京市采集的108个样品应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硫钙颗粒和碳质颗粒在冬夏季雾霾天气均大量出现。夏季清洁天气下PM2.5以上扬尘颗粒数量大于冬季。夏季雾霾天气下有机碳及含硫颗粒快速增加,冬季雾霾天气下由于燃煤供暖因素的存在,有机碳及含硫颗粒等特殊颗粒平均浓度较清洁天气增幅最高达145倍,PM1以下总颗粒数增长高达700%。夏季雾霾天气PM0.5~1颗粒数量较清洁天气增长1.6倍,冬季增长8倍。不同季节雾霾天气主导污染颗粒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雾霾污染的研究分析,指出雾霾污染的2个原因:一是由于污染物排放,使大气环境中细微颗粒物增多。目前城市大气环境中细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次是工业燃煤的污染排放,也有区域之间细微颗粒物飘移的影响。二是气象条件,主要是水平方向静风伴随着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在大气环境中细微颗粒物增多和静风逆温天气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雾霾污染。大力推广应用LNG汽车,使用清洁燃料,是改善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城区内的电力、供热生产燃气化,也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举措。治理雾霾污染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和监管执法是治理雾霾污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评价了中国31个省(区、市)PM_(2.5)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研究了第二产业发展、煤炭消费和公路货运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由于PM_(2.5)污染较重,人口数量较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PM_(2.5)暴露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较高,分别为28 787.38亿、15 032.57亿、13 763.20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48%、17.48%、16.01%,其他地区PM_(2.5)暴露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较低。第二产业发展、煤炭消费和公路货运对暴露人群健康损失经济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驱动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雾霾过程中细颗粒物的组分与来源,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法,于2015年12月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对雾霾过程进行连续观测。根据细颗粒物的质谱特征,将其化学组分分为10类,为有机碳(OC)、元素碳(EC)、混合碳(ECOC)、左旋葡聚糖(LEV)、矿尘(MD)、重金属(HM)、富钾颗粒物(RK)、富钾钠颗粒物(RNa K)、富铵颗粒物(RNH+4)以及其他颗粒物。将本次雾霾过程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占比最大的化学组分均为OC、EC、ECOC;在雾霾生长阶段,RK、RNa K及RNH+4增长明显。将细颗粒物来源分为8类:机动车(36.3%)、燃煤(22.5%)、扬尘(7.1%)、生物质燃烧(5.1%)、工业(7.3%)、餐饮(0.5%)、二次合成(7.9%)和其他来源(13.3%)。结果表明,机动车和燃煤是本次雾霾的主要来源,二次合成对雾霾生长和消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治理雾霾,将成为浙江省2015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5年1月21日举行的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浙江省长李强公布了今年政府要做的10件民生实事,其中治理雾霾被列在首位。为达到这一目标,浙江省将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基本淘汰黄标车,50%的省统调燃煤机组启动实施清洁排放技术改造,30%的省统调燃煤机组实现清洁排放。浙江还将对城市建成区内钢铁、石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健康风险阈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津市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现状,筛选出14种特征污染物,通过危害识别将其分为化学致癌物、非致癌有毒物和特殊物质3类。针对不同类别污染物建立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给出化学致癌物的致癌强度系数、非致癌有毒物参考剂量、人均寿命、不同年龄段人群日均饮水量和平均体重等参数,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饮用水功能区水质风险阈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饮用水功能区——于桥水库进行水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于桥水库国控监测点位10个监测指标中,氨氮、挥发酚、汞、铅具有健康风险,4个指标的浓度均处于10-7的风险水平以下,说明于桥水库水环境健康程度较好,4个指标对成人及儿童的风险水平排序为铅氨氮汞挥发酚,重金属铅是主要健康风险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场来势汹汹的雾霾让华北大部分地区再度遭遇"心肺之患",环境保护部迅速派出6个督查组,奔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保定、邢台、衡水、邯郸8个城市,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发现,京津冀相关城市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均按要求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但是一些地区应急工作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应急机制不协调、不顺畅,部分涉及民生的应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行病学综合研究成果,运用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和损失寿命评估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重点区域内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达到PM2.5减排目标可实现的健康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对不同健康效应终点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大重点区域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可极大改善人群健康水平,实现寿命延长;女性及年轻人可避免的寿命损失年数超过男性与老年人;京津冀地区获得的健康效益大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8.
美国正在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环境健康追踪系统 ,目的是将人群健康公害、环境暴露量与慢性疾病等信息数据联系起来。该系统隶属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将健康数据和环境暴露危害数据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并非易事。该追踪系统将提供原始性数据使之确定其间的关联 ,使各州的公共健康官员能监测疾病发展趋势 ,确定暴露量数据、患病人群和污染严重地区 ,该系统一旦建成就能显示出整个国家的公共健康状况。今年 9月 ,CDC已资助 15个州共 175 0万美元 ,加强能将上述三类数据关联起来的监测能力建设。美国建立环境健康追踪系统@未名…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分传统除霾器体积大,需高压电源供电,可移动性差。因此,基于经典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移动式静电除霾器。在拟定集霾板尺寸的前提下,对于除霾效率为90%的除霾器计算出其荷电电场强度E0约为18.95 kV·m-1。为了使用低压电源得到该高强度电场,建立了芒刺-芒刺移动静电除霾器模型,并利用Ansoft软件对其空间电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30 V的直流电源供电时,模型空间场强分布高于18.95 kV·m-1的区域达90%以上,满足雾霾颗粒极化和吸附的条件。同时,制作实物模型并进行除霾实验,实验结果可知实际除霾效率达到88.31%,达到预期效果。所设计的移动式静电除霾器对于清除雾霾具有明显效果,为雾霾清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分研究在进行空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时,较少考虑中国空气污染的区域差异性。通过搜索多个数据库,以"PM_(2.5)"、"死亡"等为关键词,收集了2003—2017年发表的所有符合研究设定要求的文献,筛选出15篇文献中的21组数据,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性偏倚检验。结果显示,PM_(2.5)的日均质量浓度每上升10μg/m~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国居民每日非意外总死亡率分别上升0.433%(95%置信区间(CI):0.317%~0.550%),0.344%(95%CI:0.195%~0.493%),1.347%(95%CI:1.000%~1.695%)和0.730%(95%CI:0.575%~0.886%)。PM_(2.5)日均质量浓度对人群死亡健康效应的影响不是简单线性关系,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特点。因此,在进行地区性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