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对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特征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具有集聚性,不同省份...  相似文献   

2.
面对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要求,面向生态文明的环境法制建设基本途径是:(1)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和理想图景确定环境法的法律目的;(2)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实践需要构建环境法律体系;(3)把生态文明的精神理念转化为环境法律原则,以此指导具体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规划》紧紧围绕浙江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  相似文献   

5.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是量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有效的手段,是保证生态文明各领域建设活动有效开展和落实的重要途径。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为基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相关方"概念,并指出政府、企业、公众是主要利益相关方。分析了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定位、驱动力、利益关注点、权利、义务、沟通机制以及3者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最后,结合各自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的表现行为,分别设计了包含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3层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旨在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自查或评比,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行为上。  相似文献   

6.
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农村水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农村水生态文明内涵的演变历程,综述了农村水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水资源及其供给、农村水安全与水旱灾害防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缺陷,并对农村水生态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生态文明市的内涵和特征,确立生态文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生态文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生态文明市的建设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日益突出。正是这种清醒,推动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保障者,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的塑造者,是日益完善的政治文明的体现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政策支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必须强化执法监督,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执行力;必须强化生态补偿能力,构建最具活力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目标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历经30年之完善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之法律制度."生态文明"的提出,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总结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对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立法、执法以及决策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生态文明目标下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想.从创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改革环境执法体制以及提高政府决策执行能力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来应考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念与循环经济新发展方式,都是人类在反思生态危机的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阐述了生态文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剖析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是一致的,都追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并对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出了具体部署。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鲜明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自然生态系统问题。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时间空间,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详细介绍了由 Wackernage1等于 1996年提出的 ,基于具体生物物理量衡量可持续性的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模型及其优点和局限性。同时概述了生态足迹法在国内外的近期研究成果 ,并提出完善生态足迹分析法的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对237篇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首先明确了生态创新对企业绩效(包括财务、市场、环境绩效)的影响作用;再从环境动态性、绿色形象等方面,分析了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然后,从竞争优势、资源获取等视角,探究了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最后,对以往研究成果做出了总结,并指出了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5.
排污权交易,是备受各方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嘉兴市环境保护局按照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在探索实践排污权交易上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东部发达地区生态型城镇为例,构建由生态安全重要性、宜业空间适宜性和人居环境友好性3个要素层和12个子目标所组成的城镇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识别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三生"空间),在此基础上将"三生"空间作为空间发展引导区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空间分区结果表明:竹镇镇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占比分别为27.16%、29.28%和43.56%;在生态空间保护上,要对重要山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水生态廊道等生态资源划定生态安全红线;在生产空间开发上,要根据产业集群理念合理布局农业、工业、生态旅游业;在生活空间的建设上,要充分利用镇域河道、绿地等开敞空间构建绿色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江西、广西、吉林代表团审议,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只靠借东风,事在人为。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叮嘱,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生态环境。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保护好,不  相似文献   

18.
连片生态浮床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漕桥河的支流庙尖浜作为实验河段,以睡莲(Nymphaea alba)、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作为微污染水体净化的浮床植物,研究连片生态浮床的净化能力随季节的变化和浮床面积对连片生态浮床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秋-冬-春季节内植物的净化能力随季节变化呈"U"型,相应的河水水质的变化呈一个倒置的"U"型;在一定营养负荷和植物正常生长状况下,沿水流方向,氮、磷含量随浮床面积的增加而降低——春季时,随浮床面积增加,菖蒲区对TN的去除率由8.6%增加到26.7%,TP的去除率由17.1%增加到58.2%,水芹区对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22.0%和28.0%。研究表明连片生态浮床是河道水质改善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可为太湖入湖河流的营养物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自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越发重要。目前说得很多的一句话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重点方面。在过去的2016年,中央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中央要求部署,从加大投入和制度建设两  相似文献   

20.
1、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2、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3、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4、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