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浙江省是我国海岛数量最多、海岛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对海岛的开发和保护,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调查,基于浙江省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浙江省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和发展用途,提出了分类型的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和预警对于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协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国家海洋局提出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指南(2015),结合三沙湾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三沙湾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三沙湾无居民海岛岸线资源处于"可载"状态,但海岛整体开发利用规模较高,岛陆资源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为"基本稳定"。三沙湾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0 a中由可载转变为超载,尤其是两个无居民海岛随着开发过程发生灭失,表明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确实较大,今后应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于开发利用活动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详细论述了我国海岛的生态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海岛生态建设主要内容和特点,在海岛的生态建设中必须做好环岛浅海滩涂渔业生态建设、海岛陆域农业生态建设和建立海岛自然保护区等几项工作,并就上述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使海岛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海岛的资源综合调查和环境管理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无居民海岛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居民海岛不合理开发的现象逐渐增多,导致海岛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本文以渤海为例,通过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组合关系,对渤海地区21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地区有6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地区在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均有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区域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与海岛开发强度呈显著相关,说明开发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海岛资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渤海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的县(区、市)已经到达28.57%,亟须实施限制性措施,控制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开展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以逐步恢复海岛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背景下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岛应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区块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可载区占41.7%,临界超载区占30.0%,轻度、中度和重度超载区分别占15.9%、8.1%和4.3%,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各岛的城镇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6.
我国热带海岛开发利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我国热带海岛开发利用的历程。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海域污染和陆域污染;防风林、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在全球变化和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岸侵袭、海水入侵等)频繁对海岛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危害,进一步加剧热带海岛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热带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建立有效的海岛综合管理体系和机构;控制海上流动污染源和岛源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海岛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试论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我国海岛的生态建设和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海岛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意义内涵和途径,在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中必须做好岛屿陆域绿色工程,环岛海域生态型渔业,海岛森林公园,海岛生态保护业和海岛特殊开发利用模式等几项工作,并就上述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使海岛的一切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强化海岛的立法管理和建立健全协调机构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8.
叶祖超  孙燕  高劲松  申友利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6):843-848, 856
结合广西无居民海岛的特点,建立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防城港市六墩岛为例,从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经济开发可行性两个方面评价其开发利用适宜性。结果表明,六墩岛属于限制开发型的无居民海岛。生境保护和生态脆弱性对六墩岛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尤其是生境保护;旅游资源是六墩岛将来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经济开发可行性由大至小排列为: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区域开发条件>港口资源>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基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六墩岛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但应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控制旅游容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岛周边海域使用现状分析,阐述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海岛消失、生态环境恶化、海岛资源大量减少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海岛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岛众多,且多数海岛属于丘陵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非常规水资源可以增加水资源供给,将是海岛地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海岛地区海水淡化,主要介绍了海水淡化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雨水利用的方法,包括雨水收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污水回用进行了探讨,对非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岛地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保障对策,为海岛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岛保护规划是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活动的重要依据。文章从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保护规划的内涵、原则及关键性步骤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保护规划的特殊性及要求,并对其实施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以辽宁省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娱乐类、保留类、工业交通类、农林牧渔类可成为辽宁省海岛开发利用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浙江沿海无居民海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居民海岛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人类活动对无居民海岛的影响日益剧烈,掌握它们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现状有利于进行海岛植被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本文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浙江沿海5个无居民海岛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共记录到高等植物77科,166属,226种,其中草本151种,木本植物75种。基于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分析,将该区域植物群落分为17个类型。(2)17个群落的物种Shannon指数均在1.91?—?2.60,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值在0.80附近浮动,Margalef指数(丰富度指数)在1.86?—?3.80,各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与群落均匀度无明显关系。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主要为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本研究可为我国沿海无居民海岛的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A scheme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 and landscape enhaneement(WPLE) by utilization of fiver water was proposed to renovate water resources and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Qiongshan City, Hainan Province, China. Utilization of fiver water may diminish the drought and flood risks. The scheme is benefieial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groundwater declines and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watershed. The object of the WPLE scheme is to aehieve a sustainabl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A kind of physieally beautiful and funetionally vivid landscape may exert its synthetieal funetion on the diversity of landscape and the enjoyment of inhabitants.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more exoeriments and tests, as well as observations in a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292-302
海南岛位于南海,是我国的第二大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在未来以太平洋为重点的世界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解放以来,因种种原因其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挂衔牌正式成立,中央并决定海南以“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采用内引外联的经济形式,计划在20年或稍长的时间里,建成工农贸旅并举,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综合性的大经济特区。目标高、要求急、起点低,引起海内外人士的瞩目。 一个地区或省的开发与经济的振兴,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三靠科学。国务院1988年5月4日发布的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23条规定,是政策的保证。 本刊是国内唯一有关自然资源研究的高级学术性刊物,介绍、论述、研究海南的资源开发乃义不容辞。编者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特与广东、海南的政协委员就海南的自然资源开发等问题举行了多次座谈。现把几位政协委员的座谈发言刊登于此,以飨读者,使开发、建设海南的决策、管理、科技人员,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与了解海南,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更具有超前性与预见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向芸芸  陈培雄  杨辉  张鹤  陈全震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4):552-560, 578
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能够识别生态系统的胁迫因子,明确海岛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阈值界限,对于管控海岛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用海矛盾日益突出的海岛县洞头作为研究区,基于承载力的PSR概念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多指标评价等技术方法,从人-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了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区域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资源环境容纳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量化,获得了洞头区压力、承压和响应调节系统的空间分异格局,据此探讨了洞头区在海陆边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海岛生态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结果表明,洞头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5~1.7之间,总体承载状况较好,现阶段仅有12%的海域处于超载状态,未来需从缓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压力、保持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和提高系统反馈调节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开展适应性管控。  相似文献   

16.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瑚、珊瑚生态、景观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分析和评价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从而避免旅游开发造成岛屿的生态破坏,维护岛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国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关系,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研究框架;分析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压力带来的土地开垦、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等生态建设与土地开发行为,及其对国土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限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视角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性差异;根据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提出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建设协同发展战略,开展黄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与特色文化传承战略部署,并制订相关引导政策与保障措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