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以喀什地区为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评价了20年来喀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全区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20余年来,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属于中等,且有所降低,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研究结果对喀什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规模,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一种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使经济、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会使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一、... 相似文献
4.
榆林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矿藏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高岭土等资源。开始于八十年代未的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也不尽完善,为此,该文就榆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政策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映雪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5)
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其土地利用活动异常活跃,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阐述,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系统生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西安地区城镇扩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88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了该区15年间城镇扩展变化,并利用土地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分析了城镇用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关系,此外,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探讨了城镇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城镇面积1988年为59711.31hm2,而到了2003年为75043.53hm2,其增幅达25.68%;②城镇的新增面积主要是由耕地、未利用地、果园和水体转化而来;③城镇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在该地区集中表现为水资源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缝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体,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城市在以GDP表达的产业结构上多为“三产”>“二产”>“一产”。如伦敦1985年“三产”比重达到77.2%,巴黎为74.6%,纽约为84.7%,东京为71.1%,香港、新加坡1993年分别达到75.5%和69.9%。 相似文献
10.
11.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因子分析法、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多次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26项指标作为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4个次一级系统组成.包括降水量等16项指标;社会经济系统由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为环境压力构成,包括人口密度等10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各指标的权重,表明水土流失是影响甘肃省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降水量与水资源。通过综合评价表明,甘南州、陇南地区、张掖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甘肃中部广大黄土高原地区次之.河西走廊的武威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环境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浙江省10个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主要工业行业经济变量与环境变量间的关联系数,以探究不同工业行业构成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省主要工业行业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关联度水平整体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主要工业行业中,纺织业的综合环境关联系数最大,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最高.另外,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关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是纺织业,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关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关系最为紧密的则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山东省环境规制对工业结构调整及其大气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文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LMDI分解模型、历史值外推模拟及线性规划约束模型等探究了新常态下山东省环境规制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大气环境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2001—2013年,山东省工业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者的环境规制强度基本呈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对山东省工业比重、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3、-0.451和0.523,说明山东省环境规制的实施对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正向作用;3)随着山东省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工业结构效应和技术效率效应抑制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污染密集型行业结构效应虽然是工业结构减排的主要原因,但其减排绝对量较小;4)对比宽松、适度、严格3种环境规制情景下的预测结果,新常态下山东省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依次增大。值得指出的是,适度环境规制下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候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气候过渡带 ,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气候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南北过渡性很明显。文中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分离小麦产量 ;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首先根据降水量、温度和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区域分布 ,分别把河南省分为4个降水量影响区、4个温度影响区、5个日照影响区 ;然后 ,采用滑动积分回归的方法 ,分别分析了亚热带和温带3个影响因子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变化 ;最后 ,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间数多目标规划的河北省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论文在河北省宏观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建立了产业结构的区间数多目标优化模型,确立了3个目标函数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模型计算,结合相关政策分析设计了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即适当扩大农林牧渔业、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服务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业所占比重;对于开采洗选业、金属加工业、纺织服装业、造纸印刷业以及能源供应业等行业可适当减少产值规模,其他行业基本不变。执行调整方案后,预计产业增加值最高可达55 181.708亿元,最低为51 191.163亿元,平均值为53 186.436亿元;用水总量可控制在151.67×108~176.02×108 t范围内,COD排放量则可控制在117.31×104~136.80×104 t之间。调整后的产业机构更能适应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河南省风能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风能,其潜在的价值逐渐被开发与利用。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河南省风能资源及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河南省风能的变化趋势,论文利用1971-2000年期间的河南省气象台站风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流体力学风能计算方法,结合ArcGIS系统对河南省的风能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特殊的地形特征造就了河南省风速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豫北、豫中、豫东的平原地带及豫南,西部及北部太行山区平均风速相对较小,区域风速差值较大;②30 a间河南大部分区域的风速变化为逐渐减小趋势,只有个别站点风速表现为趋势略增或趋势稳定;豫东为风速减小最大的区域,豫西、豫中及豫南地区风速变化趋势相对较小;③风能研究发现最大值区域与平均风速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最大风能区域在豫北、豫东、豫中及豫南一带,最小风能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7.
18.
19.
湖北省工业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十五”以来,湖北省工业“三废”排放及污染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前景仍旧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工业排放物、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趋势、工业污染影响四个方面对湖北省工业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1998─2005年辽宁省14个城市工业污染源数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工业污染源在省、市、区域3个层面上数量变化的特征;指出造成差异的2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讨论了工业污染源数量变化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污染源数量区域差异变小,但仍然集中在沈阳、大连和抚顺等城市,营口工业污染源数量增加较快;污染源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区域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哈尔滨-大连产业带也成了“污染密集带”;经济发展是污染源数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影响经济从而间接影响污染源数量和质量,而环保政策则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方向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