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灰色聚类——模糊综合评价在空气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营口市2005年4个自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聚类指标体系,确定了不同环境灰类的灰数,给出了不同灰类的白化函数,标定了灰色聚类权重,并计算出了灰色聚类系数及模糊综合评价级数。针对各监测点位进行了灰色聚类分析,又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营口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二五"开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在评价时段内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变化趋势和污染程度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开县城区空气质量在逐步改善的同时,颗粒物以及二氧化氮将是"十三五"必须下大力气开展整治的重点对象。此外,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污染程度分别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唐山市曹妃甸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根据曹妃甸区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选取六种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SO_2,NO_2,CO,O_3,PM_(10),PM_(2.5)作为评价因素,建立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级评价集。利用三种评价模型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所得评判集建立二级综合评判矩阵进行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可以更全面地反应评判内容。选取曹妃甸区2017年1月1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_(10)和PM_(2.5)。  相似文献   

4.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扬州市“十一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传统的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一2010年扬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009年、2010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最佳,“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PM。“十一五”期间各污染物对扬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层次分析法可综合考虑三种污染物的协同作用结果,适合于扬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生态理论为指导,采用模糊聚类法和生态综合评价法对厦门市的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和现状分析。其结果可为厦门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空气质量的监测越加被重视起来。因此,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并不断做出改革创新,能够有效解决监测地监测数据模糊、监测能力薄弱且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因此,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将重点放在对未来的生态文明服务评价上,逐步转移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将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效率,因此本文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改革的对策选择做出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根据呼包鄂地区2001年~2008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评价、分析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呼包鄂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业务上广泛应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对环境管理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但随着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出现,现行评价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凸显出来.阐述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并对现行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更好地说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可能的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应颁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适时增加评价项目,将短期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综合污染指数与最大污染指数相结合,并增加对区域污染的评价、扩大评价范围,更好地环境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勇  丛怡  贾佳 《环境工程》2020,38(8):236-243+206
为了促进科学减排、精准防治大气污染,选取PM2.5、PM10、SO2、CO、NO2、O3作为评价因子,通过熵权法建立污染因子权重集,以扩展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计算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对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不同季节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各城市空气质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春、夏、秋季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季,PM2.5、PM10、SO2、O3为主要污染物,评价结果可客观全面地反映该地区不同季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0.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宜鹤  张慧 《环境科技》1997,10(2):7-11
建立了倍斜率隶属函数聚类法和质量指数法两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新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较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更为合理,实用,且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模糊物元模型在焦化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焦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以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焦化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并根据焦化厂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反映其污染程度的Ⅰ-Ⅳ级质量分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是可行的,焦化厂各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安全级(Ⅲ级)。  相似文献   

12.
新装修商场室内空气质量(甲醛)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新建商业区室内空气甲醛的含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模糊综合和功能分区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其空气污染的程度,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利于改善空气污染状况,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预测城市大气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国和 《环境科学》1991,12(2):29-34
本文分析研究地区31个环境,单元中4个环境因子与5个大气污染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对聚类中各因子最佳分割点的确定,对各子聚类的合并判断以及对各指标的判别筛选,探索大气污染的发生、发展与环境中诸因子存在状态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对该区大气污染状况的定量化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的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方法在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中存在评价因素单一,不能反映多种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综合影响等缺点,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并结合熵值赋权法,选取SO2、NO2、PM10三个污染因子为评价参数,参照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2006年、2010年西安市区及其不同功能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客观综合评价并加以对比。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西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Ⅱ级标准,较2006年无明显改善且有潜在污染加剧的趋势;西安市内交通区、工业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劣于全市平均水平,是该市大气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PM10为西安市区最主要污染因子,在全市污染影响普遍,但近年NO2污染呈现的上升趋势也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利用抚顺市浑河水质污染的实测数据,对城区三个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能较完善地反映地表水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且精确的评价方法,且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溧阳市1985~2011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SO2、NO2、TSP/PM10作为评价因素,通过计算各评价因素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分析了长期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SP/PM 10为1985年以来溧阳市首要环境空气质量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市空气质量主要隶属于一级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隶属于二级标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隶属于三级标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隶属于二级标准,近几年受TSP/PM1 0因素影响,在三级标准的隶属度有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NO 2超越SO2成为继PM 10之后制约空气质量的第2大因素;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规模效应较为显著,技术减排效应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整理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其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了包头市2000-2007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对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作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包头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市区建设等因素,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包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包头市环境空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是颗粒物污染影响普遍,二氧化硫排放量大,氮氧化物呈现逐渐增高趋势。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市先进理念为指导,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改善包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主要包括调节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排污权交易、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等措施以及必要的保障措施,以推动包头市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本市海陆风特征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海陆风环流方向产生较大变化,环流途径由1986年的台湾海峡→厦门岛→工业区→厦门西海域→台湾海峡,转变为2013年的台湾海峡→厦门岛→工业区→鼓浪屿→厦门岛→台湾海峡.统计了1989年-2015年鼓浪屿测点SO2、NO2、PM10浓度占市区平均浓度的比例,结果发现该比例随环流途径的变化而不断升高,海陆风环流特征的变化使得鼓浪屿环境空气质量受工业污染影响的程度加大,治理工业污染对改善鼓浪屿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污染基线调查中沉积物的部分要素测定结果为依据 ,较系统地描述了厦门港湾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并对其污染状况及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厦门沿岸沉积物污染的防护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