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弧焊接时,触电事故主要由高压电转移和空载电压造成。如焊机受潮等使初级电压直接加在次级上,人体接触次级而发生触电;由于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中线)系统不牢;或者操作者接线错误,不按照设备所要求的输入电压来引线等,很可能把初级电压引入低压端,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另外,手工电弧焊接通常使用的电焊机空载电压一般为60-90 V。焊工手和身体某部位在更换焊条、电极、接触焊件、焊枪带电部分时,而脚和其他部分对地面或金属结构之间绝缘不好,或者是人在金属容器内、锅炉内或在阴雨潮湿的地方焊接时,都容易发生焊工触电事故。另外,当焊接软…  相似文献   

2.
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是防止电气设备漏电引起触电事故的基本措施。目前,不少同志对这两种措施分不太清,运用不当,因而不能保证必要的安全条件,甚至酿成事故。要想正确运用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措施,必须弄清它们的基本原理、异同之处、使用条件和混用条件,弄清零线或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的原因等。 大家知道,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接头松脱、安装不良或其它原因使其带电部分碰连外壳(即发生漏电)时,正常时不带电的外壳就成为故障带电体。人体触及后即可能遭受电击,造成触电事故。为此,可以采用自动断开电源、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不导电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矿山常见的触电事故有: 一、违反电气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等规程带电作业而造成触电事故; 二、人体接触因绝缘损坏的导线或设备带电的外壳造成的触电事故; 三、与电机车架空线接触而触电; 四、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错停、送电等误操作造成触电事故; 五、高压电缆触电事故。 预防矿山触电事故的措施有: 一、加强职工的电气安全技术教育,提高专职电气人员的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4.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使它的金属外壳以及电气设备所接触的其他金属物上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人体接触后,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最常用的方法是接地。就是把电气设备中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通过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进行接地。  相似文献   

5.
王敏 《安全》2004,25(2):33-33
焊接过程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焊接时向四周飞溅火花、熔融金属和熔渣的赤热颗粒,将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引燃而造成火灾和爆炸;二是由于电焊机的软线长期在地上拖拉,致使绝缘损坏破裂短路而引起火灾;三是电焊地线乱接乱搭引发火灾;四是电焊机本身和电源线  相似文献   

6.
一天,电工甲、乙二人准备在停电的配电柜上钻孔。甲进入配电柜,乙插上手电钻插销,合上电闸,把电钻递给甲。甲左手抓柜沿,右手接钻。突然,一声惨叫,电钻落地,甲脸色苍白……。 为了把事故弄个水落石出,我们用试电笔测试落地电钻的外壳,只见氖灯通红。 拔掉插销,摇测电钻,绝缘良好。检查三眼插头接线,相线、工作零线、电钻外壳保护接零线均接线正确,接触正常。这个插座经常接电钻使用,从未发生类似事故。 继续检查,发现问题还在插座中。原来这个插座是由两个熔断器保护,其中一个熔断器的压接熔丝处,因长期压接不牢,过热打火严重,实际上已断开…  相似文献   

7.
正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必须注意的是,在同一电力系统中,只能采取其中一种保护方式,即在通常采用的380/220伏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应采取保护接零;而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应采取保护接地。不允许在系统中对部分设备采取接零,又对另一部分设备采用接地。否则,会在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电线碰壳时,接地电流使零线对地电压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  相似文献   

8.
在发供电企业电气事故中,因人为引起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仍时有发生,除了造成发供电设备的中断供电外,还将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在<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明确规定:"发生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不论有无后果,均应定为事故."由此可见,防止电气误操作是电业安全生产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并采取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21,(2):86-87
电气安全工作主要防范触电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从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或不遵守用电安全规程,触及带电的导线带电部位;或是用电设备管理不当,导致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等。配电线路、高低压开关柜、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设施,由于使用不当、操作失误、防护不到位等原因均可能引起火灾。  相似文献   

10.
1.在使触电者与大地或带电设备分开时,救护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使用符合安全的操作棒或绝缘把手钳; 2.如距离电源开关较远,可以用抛掷软线等方法,将所有导线短路(导线应事先很好接地,接地可利用铁棍插入地内1m以下),同时要注意不使扔出的接地短路线触及救护人员的身体;  相似文献   

11.
庹云富 《安全》2006,27(1):57-58
1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常识 ·家电外壳带电怎么办? 家用电器产生带电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是电器带电部分和外壳之间的绝缘被击穿或严重损坏.人体碰到壳体有强烈的电击感,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脱离;二是电器的绝缘性能不良.这种情况下,人体触及壳体有"麻手"的感觉,但能自我摆脱;三是电器本身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引起的对地电压.这时人体碰到金属外壳会有轻微的"麻手"感,当手紧压在壳体上时又感觉不到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气环境的影响,变电站绝缘瓷瓶的电气绝缘能力会降低,严重时会使高压电对地闪络放电,造成设备损坏和停电事故。为此,要对绝缘瓷瓶定期进行清扫。清扫的方式有停电清扫和带电清扫两种。在清扫瓷瓶的过程中,由于安全措施不当,有时会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据西北五省(区)电力部门所属的35kV 以上的变电站统计,1980~1986年共发生伤亡事故8起,死亡4人,重伤4人。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在起重机上,电气对人生的伤害主要是触电和短路引起的电火花灼伤,而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起重机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损坏引起的,特别是在恶劣作业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如高温、多尘、烟雾、蒸汽等条件下工作的起重机和在露天工作的起重机长期日晒雨淋.其电气设备和线路极易损坏。为了防止因电气设备和线路损坏使起重机金属结构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14.
薛福连 《安全》2002,23(3):32-32
1跨步电压及危害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形成分布电位。这时若人们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人的跨步一般按0.8m来考虑)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人体受到跨步电压作用时,人体虽然没有直接与带电导体接触,也没有放弧现象,但电流是沿着人的下  相似文献   

15.
当电气装置发生接地故障,如人畜单相对地触电、电气装置对地绝缘损坏、金属性接地短路时,会产生接地故障电流。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装置(包括漏电开关和漏电继电器)能够检测交流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故障电流。当该电流达到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时,漏电保护装  相似文献   

16.
在电焊作业过程中,电焊工发生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导致触电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电焊工的手及身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在更换焊条、电极时接触到焊钳、焊枪的带电部分,而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地或金属结构之间绝缘不好,特别是作业人员是在金属容器内,如罐车、球罐、锅炉内或在阴雨潮湿的场所和环境进行焊接作业时,常常会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17.
(十二) 问 井下低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各有什么作用? 答“漏电”“接地”“过电流”三大保护装置是保证井下低压供电安全的必要装备。 保护接地,是指用导体将电气设备中所有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 使损坏了绝缘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对地电压  相似文献   

18.
陈铭强 《安全》1995,16(3):12-13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建设,电梯的使用日益广泛。本文就笔者从电梯的检测中发现的不少电梯的接地保护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问题,对电梯的各种接地保护方式做些粗浅的分析。 1.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共用,通称三相四线接零保护系统(图1),即TN-C系统。该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因为零线阻抗很小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区工业企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供电,因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取接零保护。由于接线不合安全要求,在1986年发生了多起触电死亡事故。 例一 话筒电死人 开会常用的话筒(麦克风)能电死人吗?能!1986年3月10日,大连第二塑料厂俱乐部放映员刘振昌就是手持话筒电死在俱乐部的舞台上。 那天下午,大连市第二轻工业总公司要在该广俱乐部召开报告会,厂有关部门通知刘振昌:中午准备好音响设备。俱乐部的扩大机布量在舞台侧面的阁楼上,阁楼是用金属构架搭设而成,接地良好。扩大机采用单相220伏电源供电,电源线是三芯橡胶护套软线,…  相似文献   

20.
在发供电企业电气事故中,因人为引起的恶性误操作事件仍时有发生,除了造成发供电设备中断供电外,还将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在《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明确规定:“发生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不论有无后果,均应定为事故。”由此可见,防止电气误操作是电业安全生产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分析电器误操作事故原因并采取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