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2016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解释》第一条第八项规定,行为人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减少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支出一百万元以上的"情形,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对于第八项的理论释义应当从"违法"的具体内涵、减少防污设施运行支出的具体手段、违法行为的主观侧面三个方面来进行诠释。同时,在释义基础上,对于本罪的罪过形式、保护法益等作出了学理反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仅靠行政法规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收效甚微。通过借助刑法来遏制污染环境行为,增设污染环境犯罪危险犯,完善环境监管失职罪,具体细分环境犯罪以及完善环境犯罪中的罚金刑,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力,可以有效地规制环境污染行为,实现环境保护。但通过刑法来规制环境污染行为时,应反对无限扩大处罚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和设立资格刑。  相似文献   

3.
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对象中,争议较大的是其他有害物质的认定。物质本身的复杂性、有害物质种类繁多、条文间的二次援引等,直接导致有害物质定义不清。为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应当适当放宽"有害物质"的评判标准,扩大刑法规制的范围;明确行政标准仅具有参考价值,是否属于有害物质应当结合其他事实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4.
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争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后,污染环境罪适用已经一年有余,然而一些争议问题仍未厘清,尤其是主观罪过形态以及严格责任问题,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将污染环境罪认定为过失犯罪不存在理论上的不恰切,相反更符合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同时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没有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订呈现出刑事立法对于预防与从严惩处犯罪理念的贯彻,在回应风险社会诉求的同时,立法价值观、犯罪观、刑罚观层面客观存在的二律背反现象,引发了学界对于刑罚介入边界的激烈争论。本文基于648份污染环境罪判决书,利用回归分析对污染环境罪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缓刑在内的多个判决结果与影响因素间的内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污染环境罪刑罚存在刑罚力度整体轻缓,金钱类环境责任序位混乱,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考量指引效果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通过宽严相济纾解刑罚适用“轻刑化”之困,并重新区分以危险犯和实害犯为基准的刑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规范化建立积极的司法导向,并以此重构罚金刑体系。从而达到犯罪控制与生态恢复双重目的,为污染环境罪刑罚研究添砖加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犯罪刑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处置"在污染环境罪中发挥着兜底作用,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处置包括除倾倒、排放以外,所有实际造成污染物进入外部环境的行为,但不包括污染物未进入外部环境的行为。从生态学的人类中心的法益论来看,只要处置造成污染物进入环境便破坏了法益,符合司法解释的数量、情节,便应处罚,这不仅未突破结果犯的定位,还兼顾了个人法益。但即便是进入外部环境的处置,也存在违法性较低的情形,因此,存在以但书出罪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环保总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500~2200起,环境违法案件达2万件。2004年全国12个省市发生阻碍环境执法事件达4400余起,其中暴力抗法事件120多起,环境执法受阻,环境恶化的趋势则难以改观。相比之下,西方国家鲜有暴力抗法事件,这与健全的法治环境有关。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提出"破坏环境罪",但十年来全国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只有三起。由于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对"环境罪"的认知较为生疏,笔者从美国环保局(epa.gov)网站、英国环境署(defra.gov.uk)网站、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int)网站、各国环保组织网站上收集到一些环境案例,整理并稍加评注,以供读者加深对环境犯罪的认识,更好地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政策法规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降低环境犯罪定罪门槛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25日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了严重环境污染罪,建议修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法律规定,降低犯罪构成条件,增强可操作性。本次修正案将“危险废物”改为“有害物质”,扩大了犯罪行为类型;不再将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等作为犯罪要件,只要“严重污染环境”就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人或公民实施的行政处罚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环保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本法和其它环境法律、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单位和个人,有批评、警告、责令赔偿损失、停产治理、罚款直至关闭、行政处分等行政处罚权。这里  相似文献   

10.
正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然而,现实中,大到央企,小到乡镇企业,违反"三同时"的行为十分突出。在国家环保部门通报首次启用"区域限批"的82个钢铁、水泥、冶金等大型企业严重环境违法中,违反"三同时"位列第二。违反"三同时"为啥成了环保顽疾?在笔者  相似文献   

11.
正治污用重典从环境保护立法及法律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各国都在积极倡导危害环境行为的"犯罪化"和"刑罚化",强化刑事司法措施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国1997年《刑法》设立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但规定了"致使公私财产遭受  相似文献   

12.
行政从属性在环境刑法的立法与司法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架空环境刑法的风险等消极影响。据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环境刑法进行完善。首先,应统一环境刑法与环境行政法的立法理念;其次,在相关的立法中应明确两者的界限;再次,应在实践中构建畅通的行政监督与环境刑事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338条以污染环境罪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现行环境犯罪体系存在环境立法观念偏颇、法益保护范围过窄以及刑罚力度不足三方面的缺陷。在我国环境问题依旧严重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刑法环境犯罪体系的重构已经势在必行,应当以刑法的规范观念为指导,以污染环境罪为基础建立我国体系化的环境刑法,同时根据社会危害性配置更加严厉的刑罚。  相似文献   

14.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将散见于各种祛律中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纳入刑法典的体系之中。这~举措开创了环境刑事立法的新纪元。本文拟就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的意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与其他类罪的区别等问题展开讨论。一、在刑法典中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的意义在刑法典中增设某一在能有个小节,这一看似乎常的举动。对于环境刑事立法而言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为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立…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10年前 ,我承包了村里 2 0hm2 的荒地植树。按承包合同规定 ,收益的 70 %归我所有。经过辛勤劳动 ,精心管理 ,现在大部分林木已经成材 ,我打算将属于自己的 70 %林木砍伐出售。请问 ,我能否自行砍伐 ?宁夏 :李新志李新志同志 :林木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国家对其实行统一管理。为了防止盗窃、滥伐林木现象 ,我国《刑法》规定了盗伐林木、滥伐林木等方面的犯罪。其中 ,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森林法》第 2 3条规定 :“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  相似文献   

16.
兜底条款作为一项独特的立法技术可以有效地填补法律漏洞。但兜底条款的弹性和概括性特征容易导致司法实务中对其内容与立法目的的理解和把握产生偏差,进而产生诸多问题。对适用污染环境罪兜底条款的88例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环境罪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随意性、不合理性、扩张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适用污染环境罪兜底条款时要注意合理谨慎,遵守既定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化了环境的监督管理,加强了法律责任,有很强的操作性。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必须实施法律制裁。该法针对不同性质的环境违法行为,相应规定了必须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个方面。一、行政责任在环保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规定拥有  相似文献   

18.
污染环境罪作为最严厉的制裁手段,应当发挥其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功效。但理论上该罪的主观方面却陷入了过失、故意抑或均可成立的理论之争。由于本罪的罪过形式不明,法官在裁判中几乎不指明该罪的罪过形式,造成模糊司法。破解司法模糊化应当在解释论上坚持生态法益理念,坚定故意说,在立法论上考量适当扩大刑罚幅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律对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 ,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就是说 ,无论侵害人———污染环境者主观上有无过错 ,也无论国家对此是否已经收费或处罚 ,只要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 ,受害人就可以请求获得赔偿。《民法通则》第 12 4条规定 :“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规定所说的“依法” ,就是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 2条规定 :“因海洋环境污染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 ,有权要求造成污染损害的一方赔偿损失。”《水污染防治法》第…  相似文献   

20.
史春 《环境教育》2011,(6):59-59
长期以来,我国酒后驾车有禁不止,为什么在重典治酒驾后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些又给环保执法以什么启示?《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大家称之为"醉驾入刑"。《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对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