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环保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金投入持续增长,政策约束更为严格,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效率依旧偏低,流域水污染严重.其中,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加剧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制度性出路,可能在于超越地方行政分割体制,探索并完善参与共治的治理新模式.参与共治,就是要从流域的共同利益出发,以不同地方政府问的合作形成的权威效力为主导和主干,构建起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层次利益主体关于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协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日益凸显的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与效益低下等水危机,对我国近年来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称"水十条")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研究进展及国外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经验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水十条"实施后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安全、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管、资金投入与激励机制、技术推进与公众参与等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推进重点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包括以协作机制优化区域流域水环境管理,完善水权交易并规范绿色投融资体系,创新水文化建设与公众参与模式,优化分区、分级、共治的水环境管理法规与执法支撑体系,强化信息化、集成化的水环境管理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以实效性为核心评价指标。当前,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制度的发挥仍面临着“区域利益主义”倾向盛行、协商主体范围相对狭窄、协商程序可操作性不强、协商内容不完善等诸多制约。为改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商的实效性,应树立“流域整体性”的治理理念,塑造协同共治的协商主体格局,搭建动态的协商程序规则,缮治协商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7,(4)
<正>流域共治就要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携手兄弟城市,共同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广东的系统治水、挂图作战模式已经成为广东省治水的主要经验。今年是"水十条"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如何让河更清、水更碧成为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跨界河流要实现流域共治"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难以起到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作用,跨行政区的流域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全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效的公众参与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和流域综合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选取白洋淀流域的典型城市模块(保定市)、乡村模块(涞水县)及水敏感区(安新县)进行研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利益群体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政府管理人员、流域居民的环境意识及水资源管理参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比较与评估了政府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环境知识、环境满意度、信息流通渠道、参与意愿、实际参与度、政府行为及其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是水敏感区的参与效果好于城镇模块,且城镇模块好于乡村模块;公众获取环境知识与环境信息的途径主要以亲身感受与媒体宣传的被动接受形式为主;参与途径不畅通,实际参与度低于有参与意愿的比例,参与意愿不确定性高;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知度为41.3%,接受度仅为19%;管理者对于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参与活动以宣传教育为主,缺乏整体考虑及上下游沟通与设计,缺乏全过程参与,居民尚未形成共同认可的流域价值观. 建议加强全过程参与、环保民间团体的作用以及学校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6.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善治的新态治理结构,应当具备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民主管理层次提升、产权与治权统一等基本特征。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立足乡村特色文化禀赋,充分挖掘整合有效资源,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运用多主体参与、多层面协商、多维度赋权等治理工具,夯实乡村治理的组织支撑,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强化农村基层赋权扩能,形成系统有机的治理生态。走乡村善治之路,还要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基层民主决策能力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  相似文献   

7.
改善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当前,我国跨省界流域上下游治污协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权责落实与激励政策尚不完善,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文章提出建立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跨省财政激励机制,根据上下游出境断面水污染治理成本、水生态价值和发展机会成本以及延伸投入等,强化流域水质目标考核行政和经济"双重"约束机制,建立水质超标"罚款赔偿"和水质达标"奖励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并建议"十三五"全面推动建立跨省断面水质财政激励机制,实现流域治理的成本共担、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8.
关于推进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是其重要原因。本文从政府、市场和公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状,阐述了取得的主要成绩。从法律体系、流域规划、多方参与、资金投入机制、跨部门与跨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指出了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法律保障、制定综合规划、推动多元共治、完善市场机制、开展综合协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956-965
以琵琶湖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历程为主线,对琵琶湖30余年的治理过程、资金投入、治理措施、成功经验与成果进行了梳理. 截至2006年,琵琶湖综合整治历时35a,总投资约2.86×1012日元(约相当于1800×108元人民币),参照我国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目前琵琶湖北湖水质维持在Ⅰ类水平,南湖由Ⅲ~Ⅳ类水恢复到I~Ⅱ类水质. 琵琶湖的治理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2—1997年,历时25a,这一阶段在琵琶湖水资源有效利用及防洪防灾上取得很大成就,但水质与环境仍在恶化; 199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水质保护、水源涵养及自然环境与景观保护,目前琵琶湖富营养化已得到有效控制. 琵琶湖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依法治湖、中长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自动监测系统及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 主要治理经验包括:①严格控制氮、磷污染源,管网及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眼于未来长远规划,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技术的普及是污染源系统控制的关键;②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减少面源污染的产生,改善水源涵养及流域生境;③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实现依法治湖;④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及公众参与;⑤积极推动各科研机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严重,大多数省(市、区)都面临着如何有效治水的难题。2013年,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治水战略,两年多来,浙江省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浙江省治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制定可持续的区域长远战略规划,进一步构建水生态优良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探索多元的水治理路径;探索推行"污染排放协定标准",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价值进行定价,用经济手段激励水环境治理;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发展绿色金融,提高水环境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松辽流域水资源区域补偿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的区域补偿对策,指出流域上、中、下游的用水量应统一调配,当上游地区超配额使用水资源时,超标使用地区应赔偿下游因此而受到的消极影响;跨区域调水时应对供水区进行资源与环境的补偿;流域上游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下游应对上游给予受益补偿;建立全流域排污权市场,促使企业产生节约水环境资源的动机,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受益地区和受益者应对蓄滞洪区分洪的损失进行补偿,以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12.
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实施流域开发多目标协调、流域的系统化管理和跨流域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墨累-达今流域综合管理之所以成为世界流域管理的典范,原因有四:机构调整因势而变,适应水环境生态系统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形势需要;管理理念不断超越,从单一的水资源保护到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再到全流域系统管理;市场手段充分应用,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动了节水减排的内生动力;公众参与有章可循,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设计各种活动,使流域管理真正成为一场全民行动。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管理体制演变和管理实践经验,给我国太湖流域治理工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是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流域水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第一要务。长江经济带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从山水林田湖共生性的自然特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水陆、城乡、江湖、河海,统筹上中下游,运用空间管控、结构优化、达标治理、生态保护以及政策引导、制度建设等手段,预防与保护同步,工程与管理并重,政府与市场同时发力,政策与措施协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才有可能实现水量—水质—水生态三方面的良性互动,达到提升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退化对于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论文构建了基于GBEM模型的分布式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了在生态重建目标下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空间配置优化方案和实现途径。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应当在不影响生态重建目标的前提下,以提高流域整体的水资源利用效益为导向,优化水资源利用的空间组织,并通过流域内部的利益补偿,解决水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带来的区域间收入差异问题。应通过推进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及相应的利益补偿,在提高水效益的同时,促进水资源分配的公平。生态退化严重的民勤湖区的农业人口需要逐步转移出来,以减轻当地的生态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6.
现代流域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流域管理体系是由流域目标管理体系、流域治理技术体系、流域监测预警体系、流域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和流域行政管理体系五部分组成. 对流域目标管理体系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水体健康目标、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资源利用目标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流域目标管理体系在现代流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科学意义;阐述了流域治理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水控制、农业面源控制和生态修复等要求,指出为确保流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必需构建实用的、科学的流域治理技术体系;明确了流域监测预警体系在现代流域管理体系中的“感知”作用,指出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应具备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监测数据的能力,健全的网络监测能力,良好的评估功能,以及完善的预警和应急能力;强调了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是实现现代流域管理的必要措施,着重指出加强流域立法、完善管理制度和制订适合的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保障流域管理目标、治理技术和监测预警体系的顺利运行,而且为流域污染治理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最后分析了目前流域管理中流域行政管理的“多龙治水”问题,指出流域区划管理和地区间协调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流域管理仍在起步阶段,流域治理技术水平不高,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流域管理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因此必须从流域管理目标、流域治理和监测预警入手加强经济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构建完善流域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最终实现跨区域、协调的现代化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17.
国外动态     
世界银行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 世界银行在一份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一项通盘考虑各地区利益以及不同政府部门和公众作用的综合性对策,建议各国首先在跨流域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水资源管理的国家战略。 这一综合对策将水资源问题分解为一些可加以管理的要素,提出:1)评价所有流域的水环境现状;2)识别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行的对策;3)将对策纳入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价值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多元共治因具有平衡多主体间利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等特点而开始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随着我国提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传统的行政主体与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关系也将由"命令管制"向"沟通协作"发展。环境多元共治具有促成保障环境利益的法律秩序、实现公众与行政主体互动协作、提升环境行政的制度化能力等功能,不仅为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法治化路径,而且也为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欧盟水框架指令>特别强调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但仍然没有回答关于谁、为什么、何时、如何参与等几个实际问题.本文调查了利益相关者对提高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的一些体验和观点.并探讨了通过和利益相关方的代表组建流域委员会和通过各种实用的参与措施来提高参与水平的可能性.同时本文也调查了参与管理养分流失的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观点、期望和忧虑.通过邀请来自瑞典南部伦讷(R(o)nne(a))河流域5个利益相关群体的代表参加流域对话收集了利益相关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单元,其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环境保护社会共治的水平,也直接影响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程度。发挥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作用,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之所在,潜力之所在,也是难题之所在。本文针对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过程,以工业园区水痕迹过程中的相关方关系为对象,以公众参与为抓手,详细研究工业园区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方法、程序、路径和保障,以填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为此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