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常态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主要趋势,碳金融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作为重要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把握契机开拓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进程迫在眉睫。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况及存在的系统性、机构性和业务性障碍的分析,结合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贺章获 《环境保护》2016,(19):18-21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以绿色信贷为主,部分商业银行已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还面临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绿色金融有效机制安排缺乏、绿色信贷发展组织体系不完善、绿色信贷专业能力不足、绿色金融发展激励机制缺乏、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丰富等挑战,需从推动绿色金融立法、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比较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差距,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实现经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经济的兴起、国际社会对碳减排义务的法律约束,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服务于碳交易的金融业务和衍生产品也应运而生。而碳金融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目标,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并没有将环境污染、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纳入到影响经营决策的变量之中。  相似文献   

5.
气候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所出现的金融解决方案,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趋势。文中主要就气候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指出,从全球来看,气候金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而形成,也必将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深入而发展。气候变化减缓化、适应化和气候友好技术市场化将是气候金融支持的三大领域。未来10年是中国气候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减排的投融资需求肯定超过"十二五"期间投融资规模;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适应化的投融资需要,资金规模将会更大。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也是气候金融发展的良好机遇。总而言之气候金融日益发展和壮大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相关金融机构和综合决策部门需要顺应这一大趋势,开拓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金融政策和工具,服务发展绿色经济,服务建设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能源行业正在从高速发展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下,能源行业是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能源行业需要运用绿色金融业务获取资金支持。本文从能源行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背景出发,梳理了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重点,分析了当前市场运行情况,从体制机制、标准规范、产品设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其次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异质性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第一,2011——2018年多数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值小于1,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降低导致的;第二,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金融发展越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越高,主要通过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实现,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对商业银行金融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了正向作用,但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第四,数字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促进效果较好,而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较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以化解和减少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优化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推动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探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困境的法制成因入手,认为困境成因在于:一方面,实施环境违法行为须承担的法律责任过轻,企业通过绿色金融业务分散环境风险、融资实施减排的需求不足,金融机构在拓展业务过程中对环保问题的审查易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国尚未有效建立环境权益交易的法律制度,缺乏"减排多则获利多"的激励机制,企业通过绿色金融业务融资减排的动力有限,金融机构发展基于环境权益的绿色融资工具缺少依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严格环境法律责任和完善环境权益交易法律制度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形成"环境违法将受严惩,环境守法有利可图"的局面,实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最为重要的举措。本文总结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及其交易机制,并简述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现状,提出改善配额机制、注重碳金融创新、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国际间合作等建议,为我国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传统金融业务进行设置的,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互联网金融下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玮 《环境保护》2022,(13):65-6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我国低碳发展引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减污降碳效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及企业转型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立法情况,提出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仍存在主体范围狭窄、内容不统一、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并建议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扩大碳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完善披露内容、建立多方协作的监管机制,健全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金融服务先行。对此,国际金融机构早已厉兵秣马,而中国则刚刚起步,更多停留在“绿色信贷”的浅层次上,与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碳期货、碳证券、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则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能否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中国金融业任重道远,并且需要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放 《环境保护》2014,(9):43-45
城市绿色交通是采用低污染、高效率、少占地、适合城市发展并有利于生态和谐的综合运输体系,其中减少环境污染和减轻拥堵是当前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的关键。碳金融是通过碳金融产品创新,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的金融资本及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活动的统称。本文提出利用碳金融机制创新,对每个市民的碳配额进行调控,来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发展,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作为行之有效的市场手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环境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多个地区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新阶段,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的有机结合,将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达成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梳理了当前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作为突破环境管理瓶颈手段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多方参与下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高 《环境保护》2022,(15):15-17
气候投融资工作既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具体抓手,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工作举措。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应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改革创新、探索实践、积累经验,推动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做好气候投融资试点,需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即坚持目标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突出重点、坚持协同推进;三个统一,即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任务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的统一、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的统一;一个观念,即全局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如何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我国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正进入重启并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碳市场建设目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仍面临减排项目存量有限、支持领域与类别不明确、交易机制不完善、与其他减排政策有重叠等问题。应部署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立不同减排政策间的协同机制,完善减排项目方法学,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绿色金融作为助推环保产业发展的启动器和催化剂,已成为国家级战略部署,作为落实绿色金融政策的各省市人民政府,应把握机遇,推动省域绿色金融发展。海南省和重庆市等省市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为我国省域绿色金融发展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但从全国来看,绿色金融发展仍存在推动力度不足,实施手段较为单一,又缺乏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笔者借鉴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快省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虽然近年来上海在低碳金融的发展方面已经起步,成立了专业的碳金融交易机构,在绿色信贷、碳减排交易和低碳产业直接融资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但是,上海碳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缓慢。碳市场的相关制度、规则等市场相关要素均未制定和完善,仍然停留在初步的个别交易中,碳市场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