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遍布全省69个县市区,每天上传海量监测数据,单纯依靠人工审核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通过对浙江省环境状况和应用需求分析,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浙江省设计开发该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审核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管理能力,已成功在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染污综合立体观测网针对的是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制定适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观测技术规范,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开展了近地面及大气边界层气象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同步观测,构建了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共享应用平台,实现了大气环境多源数据综合管理业务化,为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提供精准数据集,提升了京津冀秋冬季重污染成因机制研究和精细化源解析的能力,推动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开展了传输通道的加密观测,增加了背景站和手工采样点观测,建立了包括黑碳、氨和重金属等多要素的关键站点,并充分利用了服务于科学研究的超级站和垂直梯度观测技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业务部门与科研部门数据的有效融合与综合管理业务化,具有效率高、代表性好、目的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应对决策部门不断提高的管理需求.观测网络和平台充分吸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观测经验,保证了观测网长期稳定运行;通过综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发布平台,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成因综合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最终为实现我国空气质量的全面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中科云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云天")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重点孵化的环保高科技企业,致力于构建网格化大气监测传感网络及环境空气质量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提供专业的网格化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服务。目前推出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平台GridAIR和小型化网格化大气监测微站(简称"网格化微站")已成为地方区域空气质量预警预测,污染物排放全天候监管,污染成因分析的有效支撑。通过"物联  相似文献   

4.
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城市静风、大气逆温层以及大气中细颗粒物污染的综合效应。控制和预防雾霾,应该加强机动车的监控、鼓励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严格建筑扬尘的管理和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区域联动机制,环保部门要全面开展雾霾监测,会同气象部门,结合气象参数等各方面资料,建立健全雾霾的预警预报体系,同时倡导全民低碳出行的生产、生活理念以及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赵华林 《环境保护》2013,(20):22-25
大气污染防治是我国当前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应宣传贯彻《大气十条》,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尽快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创新大气环境管理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同呼吸共奋斗"全民行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珠三角城市群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严峻发展态势,建立与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并形成统一的、综合性的监测网络系统平台,是动态掌握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基于珠三角监测网络共性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成果,通过集成实时联网、网络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地理信息技术、数值预报模型及信息发布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平台,从而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业务管理平台提高了监测系统集成化水平,避免了监测网络站点分散、传统人工传输监测数据引起信息滞后的问题;解决了监测仪器设备复杂多样、管理方式不统一,集成程度低的问题;为监测网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提供自动化、网络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严峻态势,亟需建立健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立一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预报的预警业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梁家权 《环境》2011,(Z2):38-39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佛山市作为地级城市,其监测网络既是国家、省大气监测网络的组成部分,又是本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趋势分析、预警监控等工作的唯一数据来源。本文介绍了监测网络的组成结构,分析了当前监测网络的现状和建设方向与需求,提出了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深入开展我国PM2.5污染现状以及关键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为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典型代表污染物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因此我国未来PM2.5污染控制战略:从区域着眼,从区域与城市着手,以标准为尺度,以企业排污控制为落脚点。同时切实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大气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二是健全管理体制;三是强化污染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四是完善颗粒物减排的价格政策及地区补偿机制;五是加强相关的科学技术支撑储备。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作用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冬季节频繁发生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大范围、长时间、复合型大气重污染过程,引起全社会极大关注。环境监测与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对于京津冀区域重污染的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区域重污染的程度预报准确率接近80%,为各级政府针对重污染过程提前采取预警应急和管控措施提供了关键信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86,自引:15,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可知,我国大气污染物已从SO2转变为PM10,而且大气环境质量呈现大区域特征。以年日均API分布为例,出现2个大污染区域和几个小区域,一个大区域处于华北、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另一个大区域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区域的形成,除该区域中煤耗总量较大以外,还与大气输送网络和盆地地形有密切关系。研究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常出现过程特征,由不同月份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的过程和污染的过程发现这类过程的出现与移动缓慢的弱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底层结构有关。提出了温度、露点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将出现增量或减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城市雾霾的成因,阐述了沈阳市能源利用及大气污染控制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区域一体化的高效供热工程、建设气化沈阳工程、全面优化城市工业布局、推进城市抑尘工程、推进城市绿色交通工程、实施大气监控预警工程、实施雾霾污染控制工程等治理沈阳城市雾霾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是城镇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功能,提出了包括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基于污染动态模拟预警及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预警的技术体系.其中,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的预警是通过因子分析筛选水源地特征污染物,分析水质数据变幅以确定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针对水源井的开关控制作用;基于污染动态模拟的预警是在水源地外围污染源特征基础上,模拟其动态迁移过程,进而确定其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的预判;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着重于水源地受区域污染风险控制与水源地保护区的耦合效应,同时结合其他预警影响因子作用以确定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宏观管控.该技术在哈尔滨市利民水源地进行了综合应用,结果显示,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中,CODMn及NH4+的最大变幅指数均在1~2之间,预警级别确定为一级;根据污染动态模拟的结果得知,位于水源地开采井流场上游较高ρ(NH4+)的范围在迁移20 a后,污染晕前段尚未到达水源地,确定预警级别为零级;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确定水源地所在区域为零级预警区,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利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存在污染风险,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事件     
《环境》2018,(1)
正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实验室开建12月24日,我国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启动建设。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旨在构建"天、空、地"立体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供高灵敏监测、探测关键技术,提升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有清 《交通环保》1999,20(1):18-20
论述了煤炭港口大气降尘与煤尘污染的关系。通过对秦泉岛港煤一、二期码头及附近区域大气降尘的长期连续监测以及对资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了大气降尘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到港口投产以来的煤尘污染变化及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预报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监测信息化水平、监测基础能力四方面的建设进展与成效,分析面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需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仍面临精细化支撑、碳监测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和基层监测基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从优化站点布局、创新协同监测、提升碳监测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推进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示范、加强资金保障六个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有清 《交通环保》2000,21(4):8-10
论述了煤炭港口大气降尘与煤尘污染的关系。通过对秦皇岛港煤三、四期码头及附近区域大气降尘的长期连续监测以及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大气降尘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到港口投产以来的煤尘污染变化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观测站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13年1月大气灰霾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我国针对重污染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城市及区域大气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及区域应对重污染过程及推动空气质量达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空气中TSP分段采样监测的必要性朱伟芬(玉溪地区环境监测站玉溪市653100)设置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点和监测时间,既要考虑区域的污染分布、地理条件、气象因素、各种污染排放等密切相关的因素,也要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及具体变化规律。目前多数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入冬开始,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受到不利气象条件及供暖期污染排放的影响,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环境监测、环境监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国家基于大气、水质、土壤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控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环境网格化监控和管理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