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技术途径与强化措施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手段,从土壤、植物及其生境3个方面着手来提高植物去除土壤重金属能力是植物修复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国内外植物修复过程中所应用的强化手段与辅助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别阐述了施肥、水分管理、耕作栽培、修复剂、生物技术等方法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今后,植物修复技术需针对有应用前景的超富集植物进行生境特征的系统研究,并着重开发高效、低风险的土壤修复剂,注重植物修复成套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邯郸市空气污染过程及形成原因,以邯郸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采样点,对采样滤膜进行离子和碳质组分测试,探讨PM2.5组分浓度变化特征,并利用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2017~2018年秋冬季3次重污染前后邯郸市各个地区各类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显示,重污染期间邯郸市水溶性粒子占PM2.5质量浓度的62.4%,二次离子中呈现NO3- > SO42- > NH4+变化趋势.受地面均压场和高压底部控制及500hPa高空纬向环流影响,污染物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传输受到抑制,同时边界层高度的降低进一步加剧PM2.5污染浓度的升高,随着西伯利亚东部高压和欧亚大陆高压南下以及边界层高度的上升,3次重污染过程得以彻底清除.PSAT示踪模块结果表明复兴区,丛台区和永年区是邯郸市PM2.5浓度贡献的主要区县,3个区县重污染贡献总和为66.8%~72.2%,重污染时段冶金,交通源和居民散煤燃烧是3大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灰钙土重金属生态基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从维护土壤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出发,以保护士壤生产力为核心,保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标,兼顾到对其它环境要素,特别是水环境的影响,确定灰钙土中重金属生态基准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建立了Cd、Cu、Pb、As的生态基准。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土壤标准,将能更好地保护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4.
5.
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13,他引:29  
本文对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介绍了细菌、真菌、藻类这3类研究较多的生物吸附剂,比较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并简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吸附剂.然后,讨论了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机理、吸附剂的预处理和固定化、吸附等温式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最后,介绍了生物吸附法的应用情况.本文还展望了生物吸附法研究和应用的两个可能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包括生物吸附在内的多种工艺的综合技术,特别是利用活细胞来处理实际废水.二是开发出类似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商业化生物吸附剂,并努力开拓商业市场.  相似文献   

6.
Applicationofface-graphinheavymetalpollutionassessmentinriversedimentJiaZhenbang;ZhaoZhijie(GeographyDepartment,PekingUnivers...  相似文献   

7.
采用来源解析的方法对2020年成都市发生的一次较为严重的臭氧污染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呈现从清洁-污染-清洁的变化趋势,污染持续时间长达9d,最大臭氧小时浓度达到258.8μg/m3.气象因素在成都臭氧污染中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温度与臭氧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风主要出现在污染前和污染后,可能起到稀...  相似文献   

8.
上海黄浦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009年黄浦江疏浚物(沉积物)样品分析结果,对上海黄浦江沉积物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黄浦江沉积物中Cu、Pb、Zn、Cd、As平均含量均大于1978~1980年的上海市市土壤背景值,表明黄浦江沉积物受到一定污染.对沉积物中各污染要素污染趋势进行研究,各要素污染趋势各有差异,除Pb...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河东污水处理厂污泥中Pb、Cd、Cu、Ni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并以PbO2/Ti电极板为阳极、铜板为阴极通电处理污泥,考察了电压、通电时间等因素对污泥pH及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Cd和Ni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农用标准(GB4284—1984),同时,Cd和Ni也具有较高的生态可利用性.不同电压对污泥重金属去除率影响较大,当电压为35 V,电流为80 mA,反应时间为6 h时,对污泥的处理效果与费用最佳,在此电压下对污泥进行处理,Cu、Pb、Cd和Ni的去除率分别为57.35%、48.42%、68.63%和49.85%.此时,阳极区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已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均能达到国家农用标准(GB4284—1984).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志  黄代宽 《环保科技》2013,19(4):46-48
综合阐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总结了现存可行的一些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环境评价领域,构建了量化表征不同重金属自身生物毒性及同一重金属不同化学存在形态生物毒性的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双权重评价体系,并结合地累积指数评价模型,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采用该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寺庄顶典型污灌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寺庄顶典型污灌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评价值差异较大,各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Cd>Ni>Cu>Zn>Cr,Cd、Ni、Cu应成为今后该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控制因子.与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的不足,并能更全面、真实地综合表征评价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污染和潜在生物毒性风险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北京耕作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北京市耕作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为例,采用Moran's I统计量研究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相关尺度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耕作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Cr、Ni、Zn、Hg、Cu、Pb、As、Cd的空间自相关尺度分别为57、75、57、55、55、65、74、37km.以cr和Hg为例,用区域空间自相关指标结合Moran散点图分析了重金属含量空间聚集区和空间孤立区在研究区内的分布规律.其中"高-高"空间聚集和"低-高"空间孤立区域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刘敏  陈玲  黄燕平  张亚洲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941-3948
上海快速城市化发展导致公园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Hg、Cu、Pb和Zn含量出现富集,其最大值已超出各自土壤背景值3.8~5.8倍.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热点主要出现在核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密集区、浦西沿江老工业区以及郊区新兴工业区附近.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交通变量、人口密度和工业点源等预测变量构建了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推测沉积物中Cd和Pb浓度分别主要受路网密度和商业用地影响,Hg和Cu主要受商业用地和工业点源数影响,Zn主要受居住用地和工业点源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2019年对盘锦双台子河口12个监测站采样点采集的沉积物6种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监测分析结果,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并结合监测数据中有机碳及沉积物粒径等参数,借助数理统计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开展双台子河口区重金属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和Zn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而其他4种重金属Cu,Cd,Hg,As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超标站位比例为27.8%,2.8%,27.8%,5.5%,但均符合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河口东岸重金属含量高于西岸,河口顶端高于远海,部分重金属元素于该区存在较强的富集现象;双台子河口区域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状况由高至低为Hg>Cd>As>Cu>Pb>Zn,整体上处于“中风险”水平;溯源分析发现Hg和Cd具有相似物质来源,可能为石化产业项目及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引入.Pb,Zn,Cu多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化工生产过程,As的污染源则主要来自农业.  相似文献   

15.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 f)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机制,进行了空白、直接浸出(At. f)、加亚铁浸出(At. f +Fe2+)、加亚铁和硫酸浸出(At. f+Fe2++H2SO4)4组生物淋滤实验,分析淋滤前后污泥的成分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加亚铁和硫酸浸出淋滤后Cu、Zn、Ni、Pb和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8%、100%、87.5%、51.6%和83.3%,高于其他3种体系;定量计算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5种金属在直接-间接(加亚铁)浸出中的质量含量和速率常数(k)均高于直接浸出.EDS和XRD证实污泥浸出前后样品组分主要是C(26.2%~37.5%)、O(32.5%~45.7%)和一些无机化合物(如铝盐和SiO2),生物淋滤后会造成营养元素(P和Ca)的部分流失.此外,ICP-MS分析表明其他金属(如Cd、Fe、Mn)也能同时被溶出.基于结果分析,提出FeSO4·7H2O和H2SO4的加入有助于生物淋滤系统的启动,其中Cu、Pb、Cr和Ni主要以间接浸出为主,而Zn是直接和间接浸出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圳湾水域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锌。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再分配导致两相间金属浓度显著相关,从湾内向湾外,铜、镍锌的浓度梯度在异相间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饱和多孔介质中重金属运移参数的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室内混合置换实验对Cu、Cd、Zn、Pb在石英砂中的运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非平衡、非线性吸附模型对重金属运移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的两点非平衡模型(Two Site Nonequilibrium Model,TSN)对重金属运移穿透曲线(BTCs)的拟合效果较好(R...  相似文献   

18.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d、Zn、Cu、Cr、Pb、As)总量进行分析测定,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Hakanson评价方法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Zn、As、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已经达到了极重的污染水平,并使得锦州湾海域部分区域长期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d、Zn、Cu、Cr、Pb、As)总量进行分析测定,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Hakanson评价方法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Zn、As、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已经达到了极重的污染水平,并使得锦州湾海域部分区域长期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通过对8场降雨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中溶解态和颗粒态Cd、Cu、Pb和Zn 4种重金属进行现场取样检测,在定性分析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存现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并探讨了降雨特征对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的影响.无因次累积负荷分数-累积体积分数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降雨事件中总重金属存在较显著的初期效应,除溶解态Pb不具有初期效应外,其余溶解态与颗粒态重金属均存在较显著的初期效应.少数降雨事件的径流在中后期存在二次冲刷效应.初期冲刷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拦截并处理径流初期25%流量(径流的体积分数,下同)可去除整个降雨事件中所排放的35%~39%(质量分数,下同)的重金属污染负荷.总重金属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顺序如下:Cd>Cu>Zn>Pb;溶解态重金属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顺序如下:Cd>Zn>Cu>Pb;颗粒态重金属初期效应的显著程度顺序为:Cu>Cd>Pb>Zn.重金属初期冲刷比值与降雨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降雨强度对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初期效应的影响显著,降雨历时、降雨量、前期晴天数和产流时间对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初期效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