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国内部分城市湿垃圾就地处理的立法情况和上海市湿垃圾就地处理的相关政策,介绍了上海市湿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应用情况,并由此对上海市湿垃圾就地处理的政策设计和技术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上海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目标,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3个子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调研发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源头申报率较高,信息化监管系统不完善。不同类型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在垃圾分类意识、容器配置准确度、源头分类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小型个体单位、快餐连锁店、商业大厦的餐厨垃圾中含杂率均低于10%,餐厨垃圾纯度总体较好。研究基于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结合市政府对餐厨垃圾的管理需求,对餐厨垃圾源头、收运和末端处置环节的质量把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汤李琛  陈宓  张巍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939-4945
本研究基于垃圾车、分类投放点、回收服务点、垃圾中转站4类硬件投入要素,以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针对2020年1月~2021年6月上海市强制性垃圾分类具体的实施效果逐月展开分析和评测.结果表明,条例颁布后,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总体实施成效较为良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957、0.993、0.963,均处于相对有效状态,但部分月份存在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情况,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建议将投入要素均衡地作用到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进而提升上海市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的处理水平,提高政策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上海市8类商业事业单位为例,包括公共事务类、商务办公类、商场超市类、商业店铺类、交通运输类、快递物流类以及制造工厂类,调研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并分析其源头减量潜力。结果显示:各单位垃圾干湿分类程度较高,公共事务、商务办公、商场超市及制造工厂类单位正确率达95%。各行业废品回收率差异大,商场超市和商业店铺类二次分拣回收率较高(70%~100%);各类型废品回收中,纸类和橡塑类垃圾回收率高,而低价值废品回收率低。各类单位垃圾源头减量潜力范围为6. 23%~30. 83%,湿垃圾是导致各类单位垃圾源头减量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工作不仅能降低垃圾处理费用,且能实现资源可回收利用,具有很大的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餐饮单位泔脚垃圾收运处置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上海市餐饮单位泔脚垃圾收运处置的问卷展开,揭示了上海市泔脚垃圾收运处置开展的现状,分析其间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解决办法,为其他城市实行泔脚垃圾规范化收运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明成  杨凯 《环境科技》2005,18(1):30-32
通过对上海市8个主要城区的232家泔脚垃圾产生单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泔脚垃圾的中报、委托、收运、处置以及付费方式等市场化行为的现状,分析了目前上海城市泔脚垃圾市场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微信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厨房里一字排开的4只垃圾筒;办公室里,同事们因为"小龙虾壳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争得面红耳赤;家里面,小朋友把刚从学校学会的垃圾分类知识教给爷爷奶奶……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了上海市民的环保动员令,也映照着市民对绿色风尚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在不同湿解条件下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湿解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工艺,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回收利用,只将少量的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不仅减少了垃圾量且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研究所得成果,能够促进垃圾湿解处理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烟台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经过湿解处理的垃圾筛下物作为实验样品。通过控制变量法、平行实验法以及考马斯亮蓝法进行比色实验,最终分析得出生活垃圾湿解的最佳条件。根据试验样品所给湿解条件范围以及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可推断出当湿解压强为0.6 MP、湿解温度为110℃、湿解时长为50 min时湿解后垃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湿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选择石景山区为对象,调研了9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垃圾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差别较大,其中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餐馆的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较高,而小吃店、快餐店和学校食堂的人均餐厨垃圾产量较低。特大型餐馆节假日餐厨垃圾产生量明显增高,节假日平均值比工作日平均值高出44%~220%。大型、中型和小型餐馆是餐厨垃圾的主要来源,这3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74%。  相似文献   

11.
生化处理段是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化处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整个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的关键。本文通过案例对老旧的垃圾处理场的生化处理系统提升改造工程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攻略1:居室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专门的储藏室里设置分类点。选择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袋和塑料收纳盒进行家庭分类。攻略2:将垃圾按照"干垃圾"和"湿垃圾"的类别放入不同的垃圾桶,在家里完成初步的垃圾分类。攻略3:将饮料罐或者旧报纸以及等待卖掉的破烂儿收集在塑料材质的置物架。攻略4:将一个个分类垃圾桶收容在大型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分析了影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建立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对上海市未来几年的生活垃圾产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千万别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乎是一夜之间,上海市打响了一场垃圾分类"全民大战"。2019年7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拒不整改,则个人最高可被罚款200元,企业单位最高可被罚款5万元。"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传成了段子,猝不及防的分类知识开始刷新所有人的认知。媒体也开始摇旗呐喊,宣传劝导人们快快加入这场全民垃圾大作战。大众媒体(包括自媒体)普及常识助力改革自然是好事,然而,有的媒体、环保组织和专家却开始担心  相似文献   

16.
对工业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传统方式的弊端,本文从水质主体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时化验分析结果,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调整,提出了蒸发和生化相结合的方式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并且重点介绍了深州市宝城大型垃圾转运站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对其中的主要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涛  白冬锐  孙煜璨  郭含文  杨婷  陈坦  王洪涛 《环境工程》2022,40(3):173-180+146
为掌握分类投放全面推广对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影响,系统回顾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历程,从生命周期角度预测了不同分类水平下上海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环境效应。上海垃圾分类经历了试点、推广、调整、强制推广4个阶段,指导思路从资源化主导转变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行,减量效果从调整阶段开始逐渐显现,其他垃圾热值提高。在模拟的8种场景中,当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混合投放并处置时,总环境影响潜值最高,达到1.22×10-13 PET2000/t;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出量占比分别为30%、20%和50%时(上海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焚烧和回收的最大处理能力分别占总处理能力的25%、60%和15%),可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并获得最佳环境效益,环境影响潜值降为8.13×10-14 PET2000/t。从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角度看,分类投放是前提条件,配套适当的处理处置设施才能更好地显现环境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性质、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需氧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污染特性。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可生化性良好,易用生化法处理。并对渗滤液的处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不同区分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分类垃圾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对宁波市主城区分类垃圾和处理终端的垃圾物理组成和理化特性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中厨果类、纸类、橡塑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0.63%、20.92%、15.70%,平均容重为145.10 kg·m~(-3),各区的平均湿基低位热值为8049.57kJ·kg~(-1);农贸市场、餐厨垃圾处理厂、焚烧厂、填埋场中厨果类分别占比77.34%、63.85%、58.17%、58.19%,平均容重分别为204.93、250.33、269.16、268.07 kg·m~(-3);厨果类含量春季较低,夏季较高,含水率为68.95%,碳氮比(C/N)为18.16,淀粉含量为9.08%,粗蛋白含量为13.41%,粗脂肪含量为9.33%.宁波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初见成效,其他垃圾适合焚烧,厨余垃圾适合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