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耕 《环境教育》2001,(3):45-4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京南十公里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一度灭绝、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及其生态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警察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被猎的闪失。   可实际上这里的麋鹿并非平安无事,每年都发生数起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死因既非枪杀…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狐狸"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切实感受到麋鹿既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物种,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9月1日,北京麋鹿苑博物馆迎来了40多位中小学生和家长,以及红领巾通讯社的小记者。这是参加北京市环保演讲比赛的获奖选手第一次跟随麋鹿专家走进核心保护区,了解麋鹿的日常生活和种群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里的一天,我们班在麋鹿苑上了一节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路边自然课。我们在到处是落叶的路边下了车,坐上了游览电车。我们仿佛置身于画中,河流交错,小溪纵横,泉眼密布,那广阔的绿色中略带黄色的湿地也尽收眼底。一路上,我见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獐和东方白鹳,还有那四不像的麋鹿。它们有的闷头吃草,有的走来走去,有的昂首挺胸,好像炫耀它们那与众不同的"好身材"!秋风吹过,留给我们的是丝  相似文献   

4.
8月8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副馆长郭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麋鹿苑内动植物正受到一些游人的人为破坏。“上个星期我们发现,正在换毛的驯鹿也遭了殃,毛都被人薅去了。”郭耕气愤地说。据了解,一些游人在进入麋鹿苑后,追赶小鹿、拔孔雀毛、盗挖野菜,苑内动植物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对市民开放了六家免费博物馆,而南海子麋鹿苑正是其中之一。免费开放前,麋鹿苑每天只接待几十位游客,而7月1日后,每日参观人数已蹿升至五六百人,周末更是达到两千人。游客增多本是件好事,但没想到苑内的动植物却因此不得安生。据介绍,以前来麋…  相似文献   

5.
郭耕 《绿色视野》2008,(8):55-56
现在,任何来麋鹿苑参观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两只大小不同、外貌迥异、一白一灰的鹤,形影不离地在麋鹿保护核心区里徜徉。那一只高大洁白的是丹顶鹤,另一只较瘦小而羽灰的是灰鹤。差异如此之大的两种动物,为什么会这样亲密相  相似文献   

6.
麋鹿传奇     
<正>正是夏日,近千亩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内到处都是绿茵茵的,平坦辽阔的草地上亮晶晶地淌着一条小河。河水清晰地倒映着河岸临水的柳树,树下聚集着一群麋鹿,大多数泡在水里,或卧或立或啃食水草,神态悠闲。苑内还有马鹿、梅花鹿、黇鹿等其他鹿类与之相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介绍说,麋鹿曾在中华大地灭绝,但现在中国已有超过3000头。它们零星分布于湖北石首、江苏大丰、河南原阳、广州清远  相似文献   

7.
位于北京城南10公里处的北京麋鹿苑博物绾,不仅是属于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扬所,还是一个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活动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相信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青少年都来这里参观过,亲眼目睹过“四不象”——麋鹿的风采,聆听过麋鹿一度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王民  陈晨 《环境教育》2005,(9):8-12
北京市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市南10公里,北京市南郊大兴区,是北京市具有博物馆性质的、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环境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科学公园,也是北京市政府、市科协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麋鹿苑”只是俗称,而其正规的称谓,即国家批准或授予的称谓,主要为:北京麋鹿生态实  相似文献   

9.
麋鹿是一个浓缩了诸多历史事件,负载和目睹着世态炎凉环境变迁、活生生的文化自然遗产。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这个昔日的湿地和皇家猎苑,由盛而衰及至现在的复兴,默默演绎着一个关于麋鹿的传奇故事。回归带给麋鹿的是幸运在北京南五环大兴区,有一片占地近千亩的湿地——南海子湿地,  相似文献   

10.
位于北京城南10公里处的北京麋鹿苑博物馆,不仅是发球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活动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相信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青少年都来这里参观过,亲眼目睹过“四不象”——麋鹿的风采,聆听过麋鹿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努力,最终得以重返家园的传奇故事,本期“和你有约”向你讲述的关于麋鹿失而复归的故事,还是第一次听说吧?希望你读了这个不平凡的故事后,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进麋鹿苑,走进大自然中,通过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让公众深切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性。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以下简称麋鹿苑),是北京市首座户外类型的生态博物馆,承担着对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及宣传任务。近年来,麋鹿苑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学习,读树也是学习,是一种在户外感受自然、师法自然的学习,若能读出树的沧桑,听懂树的倾诉,那你的爱便是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北京麋鹿苑的户外生态教育活动中,有一个由二人进行的“读树”游戏,十分引人入胜。蒙面者在同伴的带领下,来到某棵大树前,通过用手触摸、用耳聆听、用心阅读,引发你对树木的亲和力,提高你对自然的感受力。做完游戏,你一定颇有感慨,那就请你一吐为快,与大家共享吧。   最近,美国自然教育家柯内尔来京教授了许多游戏,其中有一个叫“我的树”,是以人扮树,通过角色的转换,体验树的…  相似文献   

13.
麋鹿归来     
<正>麋鹿,中国特有的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因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俗称"四不象"。史载,麋鹿的数量在中国远古时期曾以亿计。但这个驯良的动物,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类的滥捕,数量急剧减少。迨至清代,北京南郊皇家猎苑仅存200多头麋鹿,这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群。  相似文献   

14.
李昊 《环境教育》2014,(6):84-85
正自上学期开始,我就一直惦记着学校办的开心农场。我中意的那株油菜花,被我时时牵挂着,想再去看一看的欲望一直飘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大家都是和我差不多的期望吧?今天,我终于如愿了,老师带着我们向开心农场出发啦!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石首市麋鹿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天鹅洲湿地,洲滩纵横,林草丰茂。自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麋鹿守护者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播麋鹿文化。保护区内麋鹿博物馆面积约1800平方米,共有动植物标本300余件,图片100余幅以及电子解说触摸屏、投影、音响等电教设备,还配备可容纳100人的多媒体演示厅,是中南地区唯一专门展示生态保护的博物馆。麋鹿心结科普广场一次可容纳游客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苏打     
<正>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环保课,告诉我们要减少使用化学洗涤剂,像家里常用的洗洁精、洗衣液等,都属于化学洗涤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回到家,我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妈妈,问妈妈,"我们能用什么替代洗洁精吗?"妈妈想了想,说:"那我们试试这个吧。"说着,她从碗柜里拿出了  相似文献   

17.
温情的角斗     
地处黄海之滨、风光旖旎的大丰因麋鹿而出名。名声的缘起,说起来,算得上机缘巧合。要不是上个世纪60年代起,大丰陆续出土麋鹿的骨骼,谁又能知道,这里原是"四不像"麋鹿的故乡呢?其实,这个故乡与大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海港汊蜿蜒交错,盐土沼泽星罗棋布,有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蒲荡、草地、竹园和大量的刺  相似文献   

18.
今夜,我又怀想起那些曾经留下过我足迹的锦绣山川;今夜,我把那珍藏了许久的已经泛黄的一轴轴山水画卷缓缓铺开;今夜,我不禁悄声吟咏起那字字珠玑的山水诗篇;今夜,那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又在招摄我的魂梦,颠倒我的情思……我知道,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心中那早已积淀了千百年的浓浓的山水情结。"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都占有极  相似文献   

19.
羽佳 《绿叶》2005,(10)
今年8月24日,是麋鹿回归中国20周年。麋鹿,古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自古被视为“吉祥物”。麋鹿在中国的生长已有20万年的历史,却几度在中国灭绝。1985年,在中国绝迹近百年的麋鹿,重新回到了昔日的皇家园林——南海子,为这片濒危的湿地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我已经多次梦到那棵茁壮的小树,那块灰黄的土地,那些天真的笑靥,那些细碎的往事了。我想,这是因为那段时光,那些环保活动,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所以才会这般频繁地出现在我的梦里,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那些日子,该像河水一般生生不息地一直流淌下去。那是3年前,初见张冠秀老师。她像孩子一般活泼,笑声爽朗不带一丝愁绪。她的地理课堂新颖活泼,让学生很是向往。后来才知道,原来张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