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力 《环境》2005,(4):36-36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种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2005年的春天里慢慢发酵。  相似文献   

2.
龚乾 《环境保护》2023,(Z2):89-90
<正>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的指引下,农业必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为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制定有效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路径,对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维护,能够形成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向持续和谐的发展之路。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深入认识后提出的现代化国家建设新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准确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以连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自然要素的生态产品为切入点,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降低发展的环境负荷,构建“两山”转化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是现代化背景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居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与环境问题做出的回答,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以法治建设为现代化保驾护航,以多元共治模式解决好生态治理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路径,开辟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大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作为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之一,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9.
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满足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强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新时代课程思政要求下,大学英语作为通识必修课,在培育优质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中也应发挥作用,突出实效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征,既要在大...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就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始终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作为文明追求,不仅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人类文明,也孕育了美丽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河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规范环境教育行为,从而激励社会公民养成环境保护行为.有序、文明、规范的环境教育保护活动能够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观念,提升个人环境素养,同时是人...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及有效措施:构建城市生态环保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新技术支撑,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是现代化的人与自然共生。我们可以从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与基本途径、重要意义出发,深入探究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既有对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的回顾,也有对2023年工作的建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本文围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与成效,并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展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伟大成就,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4月启动了六五环境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活动自开展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摄影作品33087幅,  相似文献   

17.
文雁 《世界环境》2023,(6):56-58
<正>2023年7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中。  相似文献   

18.
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的成果,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章在翔实介绍生态制度文明的含义、特点、分类、功能、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实际,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和生态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等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徐晓霞 《环境》2022,(7):17-19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1+1+9”工作部署重点任务,明确了我省未来5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环境保护,要从理论基础、历史智慧、现实经验、法治建设四重维度理解何以科学、何以必然、何以实现、何以支撑,推动关切民生福祉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