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半数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性,导致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4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长江经济带不同脆弱区特征,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有序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治理;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后续监管;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重要抓手之一,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框架日渐清晰和明确,但由于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范围广、面积大,目前对这些区域的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基础和条件,认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制度可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借梯上楼",不断优化转移支付系数,扩大对生态保护红线涉及县域的补偿,同时还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之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园区合作式补偿、社会保障式补偿、市场补偿等非资金形式的横向生态补偿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3.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吉喜 《环境保护》2016,(15):21-2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均面临不同程度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在长江经济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在划定过程中存在的落地难度大、与各类规划有交叉重叠、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统筹协调的红线管控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根据《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从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模式等方面提出构建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框架,认为现阶段海洋生态保护补偿主体以政府为主,应该针对补偿客体建立基于海水质量目标和滨海湿地碳汇目标的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补偿标准按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进行核算,通过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模式和以中央财政引导湾区协同治理的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实现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并提出了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江等大型流域由于涉及省份多,上下游之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等差别较大,利益诉求不同,在补偿的主体与客体的认定、补偿模式以及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实践经验,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设计了各级政府主导下纵横向补偿相结合的长江经济带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方案,并基于保护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分类提出了以任务量为基础、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补偿测算标准,同时对补偿机制的实行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上下游流域及其他大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地方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补偿领域逐渐由单一领域走向综合补偿、补偿范围由省内拓展到省际间、补偿资金由切块分配转向与成效挂钩、补偿方式由资金补偿拓展到多元化补偿。但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滞后,标准体系不完善;内涵的理解不全面,补偿方式较单一;国家层面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综合性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上下游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测评估机制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扩大补偿范围,继续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配套管理;加强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和绩效评价;完善配套制度与标准体系;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已投入上万亿元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这些生态保护补偿项目空间差异明显,侧重于经济比较落后但生态功能相对重要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各地在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实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以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财政激励机制、基于生态环境因素的转移支付机制、面向区域合作的补偿机制以及市场化补偿机制为主要途径的生态保护补偿体系。作为一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协调机制,这些政策在不断提升和维护当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也呈现出良好的生态与社会效应。为了更好的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保护补偿还需要从顶层设计、补偿标准与方式、资金来源与监管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份关于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文件相继印发,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的挂钩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积极性;(2)赋予地方政府充分自主权,鼓励地方政府依托各自特点开展生态补偿模式探索;(3)完善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最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4)鼓励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地方落实生态环保工作的内生动力。根据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实践,发现在一些环节存在不足并建议:(1)长江经济带沿线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禀赋存在差异,生态补偿工作实践进展不一,不同地方的重点工作方向亟待进一步明确。建议进一步强化长江经济带全流域意识,结合不同地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业结构特点、生态资源禀赋和工作实施进展分类施策,建立分层次、分领域的梯度补偿模式。(2)生态补偿的制度依据尚未明确,中央的统筹地位亟待进一步巩固。建议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基础或管理原则,完善相应权责制度,加强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3)生态补偿的方式较为单一,市场条件仍欠缺。建议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创新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分配制度和交易方式,鼓励多方资本融入,建立起拥有公允生态补偿条件和补偿价格的生态补偿市场化体系。(4)不同地区对资金需求和使用存在差异,"平均分配"模式限制了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建议科学划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范围和渠道,由单一性要素补偿向基于生态功能定位的综合性补偿转变。(5)生态补偿对推进精准脱贫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建议有机衔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风险防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3大领域,从空间格局、系统治理和制度政策3个方面初步设计了保护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效率是考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差异性进行评价,通过线性数据转化方法对非期望环境负产出进行处理,并识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等背景变量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能源投入产出的影响显著(t值检验达到5%显著性水平),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人口密度等因素对各项投入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17年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在剔除背景因素和随机干扰前后未发生变化,但纯技术效率均值由调整前的0.94升至调整后的0.96,规模效率均值由调整前的0.94降至0.92,表明纯技术效率对提高环境效率起主导作用.③上游4个省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与中下游7个省市(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生态补偿环境效率均值差距较大,其中,云南省的环境效率最低.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从上游到下游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在提高综合技术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在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本研究从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演变特点入手,梳理了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系,提出新时期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路径。研究认为,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保护补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生态保护补偿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反映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推动生态产品供需不断趋于均衡的过程。本文建议进一步加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综合运用,不断延展生态保护补偿的目标和范围,建立健全经济社会生态目标集成的综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政府与市场各有侧重地支持生态保护补偿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普遍实现和充分转化。  相似文献   

12.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国内外财政转移支付等生态补偿项目经验,对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进行梳理,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方法、系数、权重等的建议。研究指出应结合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类型特征,建立不同的生态补偿标准,以典型地区森林、草原、水资源为例提出分类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从税收、准入等角度提出支持政府有效管理、促进生态产业与民生改善的政策意见;建立持续长效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构建生态补偿相应的配套支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总体保持稳定,但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复杂、环境污染风险敏感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相对薄弱、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等现实困境却客观存在。文章提出:划定资源利用上线,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筑牢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对策,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开放合作、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通过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等措施,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对青海省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现状与政策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各类受访者普遍对长江源区生态补偿政策持积极肯定态度;政府及研究机构受访者普遍认为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最主要问题是补偿资金少且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农牧民受访者认为补偿标准低、申请难度大;政府部门受访者认为生态补偿资金应体现既促先进又补短板的政策导向,农牧民受访者则认为应以增加就业机会的方式实施生态补偿;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加大国家和长江下游省份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是处理好长江源区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关键。建议:一是将长江源区纳入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范围;二是进一步明晰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利益关系;三是探索建立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补偿;四是长江源区生态补偿政策设计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民生保障相协同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5.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  相似文献   

16.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战,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其中就包括"长江保护修复"。为助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本文在辨析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突出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治理、空间管控、三水共治、区域联动等战略重点,并明确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治污体系、强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防范环境风险、实施精准治理以及推动区域间联防联控几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尾矿库坝体地质安全和生态修复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新闻媒体相关报道,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梳理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修复特别是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标准储备不足和恢复目标不明,同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尾矿库生态环境监管标准政策、严查尾矿库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尾矿库生态环境治理长效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文章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关键问题的解决,狠抓重点区域的保护、治理和修复,狠抓重大工程的实施,创新体制机制等思路;并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勾勒出战略构思,包括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严守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制定分区分类的生态环境管理战略及目标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当前实施的各类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并对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立法、管理、理论支撑与实践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流域上游是"中华水塔",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下游是战略性饮用水水源地和润泽数省的调水源头。长江经济带发挥着确保我国总体生态功能格局安全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